天天看點

秦末起義風起雲湧,曆史是如何選擇了劉邦和項羽?

每當我們下象棋的時候,中間都會有一條楚河漢界。而這裡面隐含的曆史内容也就是劉邦和項羽的故事。他們兩個人在秦末各地的起義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推翻秦朝的重要的兩支力量。在彼此之間明争暗鬥的交鋒之中,展現了中國人的無上智慧。這段曆史充滿了戲劇性的結局,一波三折,這些都使得他們的故事不斷地被搬上大銀幕。劉邦和項羽究竟是怎麼脫穎而出的呢?他們又怎麼會成為兩支敵對力量的枭雄呢?

秦末起義風起雲湧,曆史是如何選擇了劉邦和項羽?

其實在秦末的時候,因為各地紛亂,是以原本秦朝滅掉的六國中的那些貴族趁機想要複國。但是他們碰上了秦國的猛将章邯。最開始想要複國的是楚國,章邯大敗楚軍的主力,還攻打趙國,因為這個時候趙國也想趁機複國,趙王被迫退守巨鹿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省平鄉西南地區。秦軍将領王離率秦軍圍困巨鹿,章邯修甬道以保證它的糧食供給。

反秦勢力日益衰竭,這個時候趙國支隊向楚軍求援,楚君派宋義為主帥,項羽為次将來進行征伐。還派劉邦進軍關中,讓他牽制秦軍。楚王這個時候與将領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想要激發戰士們的熱情。宋義這個時候想要漁翁得利,是以他停留在安陽,不支援巨鹿,沒有辦法,項羽隻好殺了宋義奪取兵權。

秦末起義風起雲湧,曆史是如何選擇了劉邦和項羽?

項羽奪得兵權之後,馬上到達了巨鹿。派自己的愛将英布率領兩萬兵馬突然襲擊斬斷甬道,将秦軍的兩支隊伍分離,攪亂秦軍原來的軍隊部署,使得名将章邯和王離沒有辦法接應。再率全軍渡過漳水,與秦軍決一死戰。項羽命戰士們把沉船砸破,把鍋砸破,每人隻帶三天的幹糧,以表示誓死的決心,破釜沉舟經過九次進攻,将士們鬥志昂揚,而秦軍隻好各自為戰,不久秦軍潰敗,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戰。因為這場戰役,項羽成為反秦勢力裡面的公認領袖。

秦末起義風起雲湧,曆史是如何選擇了劉邦和項羽?

和項羽相對應的劉邦一路上勢如破竹,并沒有遇到像巨鹿之戰這樣艱險的戰役,但是劉邦在行軍的過程中注意招收陳勝,項梁的隊伍,是以他的部隊不斷的擴大。在公元前207年10月他進軍壩上,趙高怕二世問罪,是以殺死了二世,這時候的鹹陽城内無防守,外無援兵,是以孤立無援。秦王子嬰這個時候以繩系頸,坐着素車白馬,捧着玉玺來投降,秦朝滅亡。劉邦進入鹹陽後約法三章,他還讓秦朝的地方官任原職,得到各階層的支援。深得民心。這個時候曆史才真正的把劉邦和項羽放到了對立面,并讓二者進行殊死拼搏,争取最後的至尊地位。

秦末起義風起雲湧,曆史是如何選擇了劉邦和項羽?

因為最開始楚王與衆将領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而最先入定關中的人是劉邦,可是項羽又掌握着絕對的軍事優勢。他領軍40萬,号稱百萬大軍,而且經過了艱苦卓絕的戰争,一路上,軍隊的戰鬥力明顯強于劉邦的10萬人馬,且劉邦的沒有經過惡戰的軍隊和項羽的軍隊不在一個水準線上。是以在實際上劉邦是處于絕對劣勢的。

秦末起義風起雲湧,曆史是如何選擇了劉邦和項羽?

但不管如何,天下二分的局面已經日漸明朗。一個貴族後裔,一個是窮苦百姓出身。一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勇猛将領,一個會算計人心,聯絡群臣,手下有各個才華橫溢的部下的人。曆史從衆多的起義中選擇了這兩人,為他們鋪墊了一切成帝的基礎。可是一山不容二虎,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人誰才能最終獲得那至尊之位?看似偶然的結局其實又充滿了一環一環的必然。而我們都無法貿然評判是非對錯,終究不是戲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