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頁推薦
文章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少數派僅對标題和排版略作修改。
一種幸運
有些時候我會這麼想:人生中開到的第一台車是 Mini Cooper,這本身需要足夠的幸運。
在開車回家的路上,想起來了向老爸借鑰匙泡夏樹的拓海,在這些年逐漸的成長過程中了解了重野秀一筆下的青春。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變成這既最好也最壞的時代中的,那個深夜裡望着車發呆的人。
始終要輪到自己開車,輪到自己去看看廣闊的世界,也要載着朋友、家人一起出發。
MINI 在 BMW 化之後的今天似乎又有了諸多的改變(從小寫變成了大寫),而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熟悉之後,(我與)這輛車終于準備好了。
這樣一台 2011 年的經典三門 Mini Cooper Excitement(代号 R56),搭載 120 馬力橫置直列四缸 1.6L 自然吸氣 N12B16BA 引擎與愛信 6 速手自一體變速箱,原配倍耐力 195/45 R16的星标防爆輪胎,至今已經行駛了十一萬公裡。
本文僅以 2021 年少數派線下聚會與老麥的約定為契機,謹獻所有對 Mini Cooper 依然抱有興趣的人們。

2021 年雙 11 傍晚,與老麥再度相見,終有機會一起合影關于 Mini Cooper 的 Q&A
Q:你喜歡這輛車嗎?
A:愛恨交加。要說愛有多深,恨就有多切。事實上,我并不喜歡開車這件事,甚至也因為停車困難和保養的麻煩一度抵觸開車。但在馬路上馳騁的和彎道上的快樂是不會忘記的,Mini 也當然是一輛能夠令我笑出聲的好車。
Q:Mini 适合女性嗎?
A:Mini 适合所有人,但并不是每一代都是如此。女性标簽是 Mini 的重要特色之一,但卻不是最重要的。我在英國見過銀發的暴躁老太叼着煙鬥吞雲吐霧豪橫地穿過路口,也在廣西見過一腳又一腳狂催油門的年輕妹子……她們都駕駛 Mini,但畫風真的完全不同,也真的取決于你想要「成為什麼樣」。
同樣的車,當然要拍照啦 (右邊這台是個 One)
Q:MIni 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A:「不怕被定義」是一切 Mini 的标配,那個從《偷天換日》到《憨豆先生》,Mini 是可以被任何人以任何方式诠釋的一輛車。雖然 Mini 還是有些 Old School 東西在那,也不影響那個來自鬥牛犬和英倫特色的交融風味。
當然,更加絕對意義上的 Old School 時常隻用于讨論經典的三門車型1。這些三門車型也曾有過中置方向盤的「跑車」曆史2。
Mini 之于《偷天換日》 也是一種特殊的圖騰
時代一直在變,靈魂依舊如初。
——MINI 車主手冊上的說明文案。
Q:Mini Cooper 好開嗎?
A:這輛 R56 對于新手來說可能不是一輛好開的車(我自己足足适應了一個月),除了變速箱的比對和方向盤的,在完全的家庭需求中這輛車甚至會有幫倒忙的情況。但她的機械感和純粹感是毫無疑問的,在駕駛時甚至會有種在泥濘的賽場中作為賽車手的感覺。
Q:這輛車有什麼特别的故事嗎?
A:買車時,僅僅是因為老媽指着院子裡的一輛車問我是什麼,我指着說:「這是一輛你永遠也不會認錯的 Mini」。根據銷售所說,這是廣州第一輛幻彩黃×白頂的 Mini Cooper,車是從深圳調過來的,等了至少三個月。
提車第一天在大學城被劃;拿到車不久後便去香港置辦了全套外觀改件,但因為當年查得嚴是以直到今天也沒有裝上車;車牌帶有我的生日,當時回家時保安總是報以親切的招呼,是這附近的物業能夠一眼認得出的一輛車。
當年的銷售去了保時捷,他也曾經是一個 Mini 車主,我也依然記得他帶着我們在路上狂奔的激動。隻不過,當年的如朋友般歡樂,如今也被生活的無情所打磨。十年過去,那個買車的原因老媽依舊能夠堅定地說出來——要不是下雨會弄得狼狽,誰會突然想買一台車?
從接手了之後的 Notion 記錄
Q:Mini 的哪些特點讓你印象深刻?
A:超難用的杯架、電動車窗,超硬的助力轉向、老舊的機械車門鎖、沒有備胎、狗都嫌小的後座以及能把腰椎間盤颠突出的後懸挂,還有就是靈感來自美國加油機的 260km/h 表底的中置速度表3。這些可以說都是完全寶馬化之前的突出特色,也是許多人對 Mini 第一印象深刻之來源。
Q:怎麼看待 MINI 的大型化?
A:MINI 已經不是一輛小車了,MINI 大型化如同長軸距車型的制霸一樣,是妥協市場的權宜之計。雖然從商業角度來說這麼做也并不膈應人,但實際上還是稀釋了 MINI 的形象認知,長軸加上側開門的 MINI 當然更實用,但既然要買 MINI,實用肯定不會是前五個最重要的名額。
那麼這個「大」真的有什麼額外的意義嗎?
Q:Mini 真的越舊越好?
A:又不是紅酒,舊則更 Mini,新則更 BMW。但該遇到的問題還是要看臉看人看車——而典型問題則基本不會少,有的 3 千公裡發生,有的 3 萬,還有的……可能 10 萬過後。對于 R56 而言,節溫器、氣門油封、氣門室蓋密封圈、機濾底座油封都是典型的問題點……我自己的調侃:隻要不漏,就是萬幸了4。
但如果就單純的造型來說,還真的是舊的 R 世代更好。
後座隻有兔兔狗狗車車
Q:你會向别人推薦現款 MINI 嗎?
A:不會,其一是因為對 MINI 的了解非常「私人」,其二則是新一代踏進繁華、電子的 MINI 實在不太入眼。F 系列的 MINI 我并不十分看好,雖然容易上手且更加親民,但樂趣少了卻不止一分。電子檔杆當屬我最看不慣的一樣東西了(就差給方向盤上撥片了),而且舍棄掉中央速度表完全改為螢幕也稀釋了這輛車本身具備的一些硬朗而直覺的感覺。
但是無論如何,有試駕機會的話還是推薦試試 JCW——畢竟這應該是市面上噸位最小的合法Complete Car(成品車)了。
在 6.1 秒内把你從 0 帶到每小時 100 公裡,心跳數另計。
——JCW MINI 官方文案
Q:這輛 Mini 已經 10 年了,接下來的打算是什麼?過去的這些日子有什麼遺憾嗎?
A:再開兩三年,直到不願再去年審,直到不願意再花錢去修。作為一輛沒有參加過聚會,隻是跑上班通勤路沒有深踩油門的一手老媽自用上班車來說,車生5必然是不夠完整的。現階段雖然還是很想去改套輪和胎,或是找好友嫖一套 TENI 絞牙避震(無中生友),有機會的多開車參加各種活動那是最好的了……
親密相處
從慢慢适應車子的脾氣,再到放心開上路大膽超車,這過程并不算順利。但是好在,至少沒有出過事,一年多的時光裡更像是車教會了我不少東西。
先說日常的駕駛習慣,在前文的問答中,其實已經提到了比對的問題,這一代 R56 最大的缺憾可能來自變速箱。2 擋的斷油點非常高,隻要能踩甚至能踩到 5600 才換。除此之外離合的接合點也偏高,低速駕駛時的加速延遲十分顯著,原本是自然吸氣的玩意兒甚至能開出大渦輪的感覺。
是以在日常駕駛的時候就得用上一些方法平衡這個有些神經質的齒輪比6。「敢踩敢保持油門」是馴服這個怪脾氣的唯一途徑,雖然不會讓油耗變得更低,但車的脾氣一定不會對無法馴服他的駕駛者嗤聲妥協。
拿起鑰匙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興奮
于是我在駕駛中其實也摸索出了一些隻适合這輛車的「日常」駕駛方法——
腳動補油:在降檔的接合點補油,松開油門滑行後立馬輕補一腳油,配合慢松刹車來跳過離合接合點。
手動 2/3 檔跟車:在 10-30km/h 的速度區間用 2 擋或 3 檔蠕行跟車,過 3000 轉再換擋,控制距離以保持油門常在 20% 左右的開度。
刹車提前配置設定:在長距離的跟車行駛中,多次不同深度刹車到最後刹停以減少損耗和短距離的急停急刹。
巡航狀态預設:在 90km/h 左右的速度區間需要跑高速開巡航時,提前踩到需要的車速再開啟巡航(這樣就不會突然出現檔位變化)。
雖然是小車,它的視野卻無法和任何一代飛度的相比拟。
視野小,盲區大。低頭看轉速表上的車輛資訊也有些着急,在許多路況下甚至都沒辦法自己看紅綠燈。後視鏡視野小(尤其是右邊),右側 A 柱下盲區影響挪車,B 柱後則也有一個非常詭異的盲區(且沒有盲點警示),車内後視鏡與右側後視鏡都看不到,確定安全也必須堅決地「扭頭」。
右後側的視野,會在雨天夜間更加雪上加霜
這裡也引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就算是三門經典 Mini,其「小」也隻能是在充滿「長軸距」的中國道路上算小。不可回收的後視鏡也讓這輛車的實際寬度來到了 1.8m(幾乎等同于八代凱美瑞)……在這樣的條件下,右側的視野亦令人不能輕易地放松警惕。
畢竟,對于佛羅倫薩的道路而言,Mini 就是一輛「大車」。
看起來短的軸距,這是這輛車會給人帶來的另一種錯覺——這麼小的車轉彎半徑一定很小吧?一定很容易停車吧?
NO !
從來到家裡的第一天,這輛車就被我們吐槽過無數次這令人疑惑的轉彎半徑。是的,在打滿方向後總是走到幾乎最外的車道(實際半徑與大多數 B 級車相似)……并且這不是一個展現在駕駛水準上的錯覺。
這些元素所構成的體驗,和「卡丁車」确實是相似的,甚至是一些前置的公路賽車也有這樣的特性。但作為 Mini 的車主,卻要始終記得,這不是一輛嚴格意義上「滿血」的公路賽車。
因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Abarth 695這樣的使用序列式變速箱的合法公路賽車7,或者 GR Yaris 這種純種的拉力「特供車」8,即便 Mini 的期待放在那裡,但也已經不是同一個時代背景下的産物了。
這是我所期盼的另一種小車,官方管道引進國内的幾率為大寫的「0」
因為一輛好開的車,隻需要幾個理由就能夠讓你心甘情願。因為隻需要打開運動模式,這輛車就會性情大變——
轉速會陡然拉升 1000 多轉,且升檔的反應也更頻繁;落地油門會變得敏感纖細,隻需輕點就能激發出傳達到腳尖的「擡頭」動态;如同電車一樣線性的刹車卻始終咬緊牙關,保持着緊緻而堅定。
當道路淨空,匝道上沒有車的時候,我都會選擇讓油門深些,方向盤的扭轉輸入更大些。一輪大戰過後,手心也都是暢快的汗水,毫無遮攔的刺激感則通過方向盤直接傳達到手上,而一看時速表,卻依舊是安靜如雞的六七十。
藏匿于每一個角落的 Mini
在這樣一台極限不高,但稍加催促就能嘴角瘋狂上揚的車裡——那另外計算的心跳,算是這樣玩一會兒的額外收獲。盡管 1.6L 排量限制了再加速的能力,1.2 噸車身重量與 120 匹馬力的輸出也并不十分「強大」,無論唇上還是輪上,十年的車在當下也再不可能一腳踩出所有的潛能。
這些日子裡長期困擾的問題——ECU 故障
比起開起來的樂趣,内裝上的這些問題,似乎也不是問題了。
手機導航無處安放,遇到繳費出場、更換導航地點等場景時手忙腳亂;
車窗升降位置不是很順手,中控下的儲物空間十分吃緊,甚至放不下一杯咖啡;
原配雨刮非常菜,起手就是個越刮越髒;
晚上被跟在後面的大貨車放閃光彈彩六小隊破牆體驗(且不建議貼膜)。
新一代的 MINI F56 已經幾乎沒有了這些小缺點,但沒有了這些缺點似乎就是新一代最大的缺點。盡管更好開,更順滑,動力更充足,更多電控的裝置與 RGB 内裝,懸挂與底盤調教也沒有過分妥協舒适性——但就是少了些什麼。
雖然方向盤還是近乎相同的調教,但那種由方向輸入的感覺仿佛就像隔了一層紗一般……缺少了一些直覺層面的溝通感。
抛開這些當下看起來機械的東西來談,幾乎相同價錢的,擺在店裡另一側的 3 系或許更有吸引力——同樣是 2.0T,還多一個門,以及額外一排能坐人的後排。而 G 世代的 3 系也用超越凱美瑞的銷量釘上了這更有說服力的标簽……
「One」之車
與許多 Mini 車主一樣,買來,卻沒有改。即便十萬裡程過去,修車花了不少錢,似乎卻沒有覺得有什麼缺憾。
自己開車出行,從近處的出行再到遠些的事務逐漸也有了這輛車共享的經驗,似乎也逐漸接受了這個四個面條胎帶來的腳步延展,45L 的油箱不大,但也足夠在開闊的道路上充分跑開。
總有人會問起,你(們)為什麼會選擇一部幻彩黃的 Mini?
我當然會說:「這是我們一家人都喜歡的黃色小車,喜歡便是全部了。」
憨豆與 Mini 似乎又是一對互相成就的影視符号
即便是與朋友見面,偶爾缺少「好久不見」之外的對話契機,這輛 Mini 似乎總能撬開一扇大門并順帶砸碎幾扇窗。無論是難用的杯架,還是包了漿的方向盤,都像是一種特别的符号,拯救了我的孤言寡語。
即便受制于短懸挂與輪胎 195 的寬度,她的實際駕駛上限必然是比不上 1M、M2 這樣的硬核運動車,但這并不高的極限和較低的「獲得成本」卻能換來十足的樂趣。在車裡像孩子一樣嬉戲之餘,也能夠找到借口滿足一下那台超過 3000 轉才會興奮起來的 1.6L 自吸引擎的饑渴。
即便車上最智能的裝置是我的手機,最親切的聲音是老羅的「前面是東半球最急的急轉彎」,也絲毫不會影響這與車溝通的直接與美妙。
2020 年攝于清邁,Rover Mini Cooper
我們見到過許多有曆史的 Mini,這也包括上圖中在清邁見到的這台「藝高人膽大」的老前輩——配有僞 Watanabe 輪圈加南港 AR1 賽用熱熔胎的 Rover Mini。
這種展現在每個 MINI 愛好者的獨特诠釋,也是車主們對「One」9這一字眼的解構:每一位車主所诠釋的 MINI 是不一樣的,這個「One」對他們來說則是完完全全的自我宣揚,抛開一切過往對個性的認識,仿佛所有的一切都隻與「我」的感受有關。
聽起來有些哲學,但事實卻真實如此。
Mini 的無處不在,2017 年攝于英國
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變成這既最好也最壞的時代中的,那個深夜裡望着車發呆的人。
即便是晚上停下車,我依然會站在車庫門口琢磨和念叨心目中想要改動的條目——O·Z 的SuperTurismo LM、黑化中網、黑化裝飾條、TENI 的絞牙避震、檸檬綠霧燈、黑化儀表……
即使糊成這樣,我也依然知道它是一台 JCW
每當走下車,這樣的想法蹿上來,卻又覺得,去把這個「One」定格下來,她又會變成一輛單獨而孤僻的車,而不是那個不懼任何定義的 Mini 了。至少我身邊的朋友,并不是每一個都認為這麼「黃」的車應該拿去改個面目全非……而其中最好的建議,依然莫過于簡單地打掃一下這對小皮鞋(輪胎與避震)。
終究活成了藍天白雲的樣子,從有隔離到完全無避諱,MINI始終還是在改變。
攝于 2021 年廣州車展
在那之後,再正常不過的某一天開車出行,同樣的晚上,同樣的下車、鎖車。也許念叨的就是刷個猛男專屬的粉色了……
這種始終充滿想象的期盼,又足以讓幾乎每一次普通的出行,又有了靜下心駐足發呆的理由。因為 Mini 本身賦予的樂趣,就超出了一個「工具」所擁有的外沿。
暑期和四圈去大學城耍寶,他的滿配 A4L 也要拿去改了
每個周末找上一天半晌,甚至一個短暫的下午,隻要開車出去轉轉,搭上一兩個人,在體會了地闆油的安全快感之後,又還是笑而不止。
恐怕誰也不會清楚,在開上Mini之前,我對開車這件事有多麼多麼地抵觸、厭煩、排斥、反感,在對城市道路裡的吵嚷、無序有多麼得痛恨。諸多巧合的助推,讓開車乃至享受車成為了我的另一個可能,而這輛 Mini 則是打破了我那種被負面困擾着的固化想法的絕對功臣。
如今,在路上隻要見到開車稍帶煙火氣的 Mini,都會閃一下燈,然後短暫的玩上那麼一會。對方也心領神會,沒有溝通也能夠促成這難能的樂趣。沒有誰說的油膩,也沒有誰說的畏畏縮縮,雖然偶爾也會遇到謹慎開車的女車主,但笑一笑,挂擋,在一腳油門中揚長而去也依舊開心。
與最好的朋友出門玩車
不知道這是否是你所尋找的 Mini,
也正是那個心中的「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