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桐在庚子之變時和兒子商定一同殉國,結果兒子卻在父親死後溜了

徐桐(1820年——1900年)字豫如,是清朝晚期大臣,漢軍正藍旗人,同時他頑固守舊、厭惡西學,故而他還是晚清保守派的重要人物之一。徐桐曾做過内閣學士、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官職。他也頗得慈禧太後的信任,曾經他還建議借義和團之力,支援慈禧太後對外宣戰。後來庚子之亂爆發,他和兒子徐承煜商定一同殉國,徐承煜答應得好好的,結果沒想到徐桐上吊自殺後這個兒子竟然溜了。不過這個“坑爹”的兒子也沒落得個好下場,最後被抓住在菜市口斬首示衆。

徐桐是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進士,中進士之後按照一般程式入了翰林院,當翰林編修。但很快就出事了,史書記載其“坐修改中卷幹磨勘,罷職。”到鹹豐十年(1860年),徐桐被“特賞檢讨,協修《文宗實錄》。同治初,命在上書房行走,奉懿旨番講《治平寶鑒》,入直弘德殿,累遷侍講學士。先後疏請習政事、勤修省,成《大學衍義體要》以進。數擢至禮部侍郎。”

徐桐一輩子最恨洋人,可偏偏天不從人願。他家就在東江米巷,就是後來民國的東交民巷。那裡自同治元年以後就變成了使館區,還有他每天上班的翰林院也在附近。他每天上朝,低頭擡頭總免不了遇到洋人。于是他手撰一聯貼在自家門上:“望洋興歎,與鬼為鄰”。

徐桐在庚子之變時和兒子商定一同殉國,結果兒子卻在父親死後溜了

徐桐

他的名言是,“西班而有牙,葡萄而有牙,牙而成國,史所未聞,籍所未載,荒誕不經矣。”他這話不是調侃,而是根本就不相信世界上有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個國家,他認為這兩個國家是洋人編造出來的,根本不可能存在,因為世界上不可能有用牙齒命名的國家。《清史稿》說他“守舊,惡西學如仇。門人言新政者,屏不令入谒”,他認為所有的洋人都是來自一個國家,與猴子一個層次,是以他拒絕接受洋人有文化,洋人的語言也有翻譯得雅馴的必要。有人告訴他,給美國取名叫美利堅的那個人是總理衙門專門翻譯洋文的章京,他非常憤怒,認為既美且利且堅,怎麼能是美國,應該是大清才對。

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後開始重用他,原因就是“以其耆臣碩望,頗優禮,朝請令近侍扶掖以寵之。”這時候,慈禧太後已經準備要廢掉德宗,另“立端王載漪子溥俊為‘大阿哥’,桐主之甚力,”“既而桐被命照料,益親載漪。各國不慊載漪等所為,漪恚甚,圖報複。”過了一段時間,義和團開始興起,載漪感到時機來了,“載漪大喜,導之入都。桐謂:‘中國當自此強矣!’至且親迓之。然及其亂時,仍被劫掠。袁昶、許景澄之死,舉國稱冤,而桐則曰:‘是死且有餘辜!’時其子承煜監刑,揚揚頗自得。”

徐桐在庚子之變時和兒子商定一同殉國,結果兒子卻在父親死後溜了

八國聯軍

由于清政府的錯誤态度,最終導緻八國聯軍對中國的攻打。敵軍進去京城,很多人都逃走了,這時徐桐是清朝大臣,看到國破的情況,“桐倉皇失措”。這時候他那個兒子徐承煜表示:“父芘拳匪,外人至,必不免,失大臣體。盍殉國?兒當從侍地下耳!”徐桐聽到兒子這麼說,便放心地上吊自殺了。沒想到這個兒子最後竟然貪生怕死,溜了。

徐承煜雖然避免了和父親一同殉節,但是也沒跑成,“為日軍所拘,置之順天府尹署,與啟秀俱明年正月正法。命下,日軍官置酒為餞,傳诏旨,承煜色變,口呼冤,痛诋西人不已。翼日,備輿送至菜市,監刑官出席禮之,已昏不知人矣,尋就戮。”徐桐雖然是保守派、厭惡西學,但是徐承煜卻喜歡西方洋煙卷,當然他是不敢讓他的父親徐桐看到的。

徐桐雖然被兒子一番話給忽悠自殺了,不過自己選擇的結局還算不錯,不然後來會死得更加羞辱。以徐桐的表現,最後議和時肯定是173人罪魁禍首大名單的前五,他又不是什麼皇親國戚,李鴻章肯定不會死命保他,估計不會有什麼賜令自盡之類的恩典。和議達成之後,清政府對他的結論就很能說明:“和議成,褫桐職,奪恤典,旋論棄市,以先死議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