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假如李自成沒有被裁員,沒有逼死崇祯,滿清會有入關的機會嗎?

沖冠一怒為紅顔的佳話衆所皆知。闖王李自成攻進北京之後,搶奪了邊關守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得知消息之後,

便打開了山海關的大門,引清朝大将多爾衮入關,

從此徹底葬送了大明漢人的萬裡河山于滿清人手中,漢人從此成為了滿清人的奴才。

假如李自成沒有被裁員,沒有逼死崇祯,滿清會有入關的機會嗎?

有很多的漢人都非常痛恨吳三桂,認為如果不是他,清朝就不能入關,漢人就不會淪為奴才。可是他們卻忘了,在清朝入關之前,他們還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如果清軍沒有入關,李自成可以當好一個好皇帝為百姓謀福利嗎?

李自成可以統治中原嗎

李自成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中,生活拮據,一直在軍營裡邊從軍。直到崇祯三年,李自成被裁辍業,生活所迫号召饑民起義,并且率衆投了農民軍,從此開始了他的起義生涯。後來農民軍首領王自用病卒,李自成收其餘部2萬餘人,從此開始進入農民軍首領之位,開始征戰的生活。崇祯十六年建立自己的大順政權,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殺”口号安民。

假如李自成沒有被裁員,沒有逼死崇祯,滿清會有入關的機會嗎?

崇祯17年,李自成攻下北京,迫使崇祯皇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缢。

剛進入北京之時,城内秩序安然無恙,但是過了一些時日之後,李自成的手下開始到處去明朝官員府上抄家搶竊以充軍饷,城内人心惶惶。

李自成多次下诏诏回吳三桂,但是吳三桂都沒有應诏。

于是親率大軍去征讨,但是不敵,兵敗逃回京師,在北京稱帝,并且誅殺吳三桂全家。次日便逃離了北京準備傳回西安。這一舉動就注定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已經名存實亡了。

李自成的滅亡主要取決于李自成自己,李自成受其農民意識的影響,小富即安,目光短淺,進入京城的時候隻顧享受,而忘記了關外還有一隻狼在虎視眈眈,并且對内沒有安定政局舉措,大順政權難以維持。

假如李自成沒有被裁員,沒有逼死崇祯,滿清會有入關的機會嗎?

即使沒有清朝入關,李自成也是不能統一中原的。統一一個國家靠的不僅是軍隊,還有就是天下臣民的支援,要施以仁政以獲得臣民的支援。但是李自成進京之後隻顧自己貪圖享樂,而沒有把臣民放在心中。即使清軍不能入關,李自成也會被自己的軍隊殺死,或者會被其他的朝廷大軍所滅。而中原大地,也會舉國陷入戰争之中,百姓肯定更加苦不堪言。

滿清能夠入關的原因

清朝能夠統一中國具有其必然性。

明朝政局腐敗,民不聊生,急需一個明主來拯救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黎民百姓,這是清朝能夠統一中原的必然性。隻要是明君能夠提供給老百姓和平的生活,讓老百姓能夠生存,這天下就能大統,而此時雖有李自成進入北京,但是名不正言不順,在政治上很難統一,此時的清朝卻是一個明智的君主。

1.明朝腐敗已經無藥可救

假如李自成沒有被裁員,沒有逼死崇祯,滿清會有入關的機會嗎?

人有生老病死,朝代會有更替。明朝的滅亡有其必然性,明朝朝政腐敗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明朝的沒落也并不是從明崇祯皇帝開始的。明朝萬曆皇帝後期幾乎都不怎麼理朝政,任由朝臣和宦官争鬥,而不管不問。

假如李自成沒有被裁員,沒有逼死崇祯,滿清會有入關的機會嗎?

幾十年間,朝政應該已是被荒廢殆盡了,

後來的幾個皇帝也并非治世之人

,導緻朝政的腐敗日益加劇,到了明崇祯年間,朝廷上能臣已經沒有幾人了,都是一些固守陳規,毫無建設的普通人,但是以明超末年的局勢,需要的就是一個鐵腕手段和治世的人才能力挽狂瀾。明崇祯皇帝雖然沒有怠政,但是他的才能平平,優柔寡斷,并且朝政已經出現政令不一,朝廷中已經無人可用,隻靠明崇祯皇帝的勤奮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

2.清朝志在統一

相比明朝的腐敗,百姓民不聊生,賦稅過重,清朝的朝廷君臣一體,君主英明果敢,百姓安居樂業,一片和平景象。清朝的君主而且志不在關外,一心要進入關内,并且清朝的兩代君主都是死在和大明朝作戰中,家仇國恨使他們進入關内的心是不可動搖的。

假如李自成沒有被裁員,沒有逼死崇祯,滿清會有入關的機會嗎?

清朝一直想通過走山海關之路進京勤王是最近之路,但是久攻不下之時,清朝已經動了謀城之心。清朝的皇太極繞道蒙古計劃進駐北京,并且計劃在明朝内部瓦解政權。

吳三桂打開山海關隻是錦上添花之事,減少了清朝入關的時間,加快了明朝滅亡,促成了清朝的統一大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