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汽車:我們還需要聊聊它的消費模式與使用者場景

汽車行業的數字化快的讓人吃驚,有一個資料可能很多人還沒有感覺到,近兩年時間裡,全球經濟除了中國幾乎都增長停滞,然而全球汽車行業價值已經從1萬億美元猛增至現在的3萬億美元。這歸功于快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市場。

其中特斯拉獨占1.03萬億美元,但其他汽車巨頭的轉型,以及諸多造車新勢力的出現也貢獻非常大,比如大衆、豐田、寶馬、福特,還有中國的比亞迪、NIO蔚來等等。電動化的趨勢也迅速地在改變整個汽車市場格局。美國電動卡車創企Rivian Automotive,盡管一年交車不足1000台,但這家超級新星2021年11月才在納斯達克上市,不到一個月其市值卻迅速飙升至1000億美元以上,超過美國通用和福特。

(一)資本必争與市場看好的新能源車

資本對新能源汽車認可已經毫無争議。除此之外,市場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也在快速提高。我國汽車市場近幾年市場銷量出現連續下滑,正式進入存量競争時代。與此同時,國内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技術進步、政策扶持、市場引導、使用者接受度提升等因素共同影響下,雖面臨補貼退坡和疫情沖擊影響,銷量不降反升,标志着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漸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市場成熟度提升。

2021可以說新能源汽車在車市真正迎來了拐點之年。2022年還将繼續爆發。

新能源汽車:我們還需要聊聊它的消費模式與使用者場景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1年中國汽車總銷量為2610萬輛,同比增長3.1%。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40萬輛,同比增長1.5倍。2022年中國汽車總銷量為275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00萬輛,同比增長47%。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根據S型增長曲線的經驗判斷,全球汽車電動化已突破臨界點,進入陡峭增長期。估計在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會在700萬到900萬之間。2030年,大緻是在1700萬到1900萬。從保有量的情況看,2025年會超過3000萬輛,2030年大概接近1億輛,2035年大概接近2億輛,2040年接近3億輛。

(二)被忽略的消費模式與使用者場景

要實作如此巨量的增長,在政策、補貼都逐漸消退的情況下能實作嗎?單純地依靠目前傳統模式來說,想來是非常困難的。技術的蓬勃發展與消費内需的拉升,都要求與之相比對的、新的産品和服務。

新能源汽車需要怎樣的消費模式?需要搞清楚幾個問題:

(1)新能源汽車還是“汽車”嗎?

(2)新能源汽車的生态還是原有的汽車生态嗎?

(3)新能源汽車的消費人群與傳統汽車的消費人群還是同一類人嗎?

解決這幾個問題,我們或将找到解決新能源汽車消費模式的答案。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各領域的深度融合所帶來的生産效率提升以及生産模式改變,成為産業轉型更新的重要驅動力。這就如同“大哥大”和智能手機的差別,5G時代的手機已然超越了過去接打電話收發短信的“手機”功能,而成為了人肢體乃至意志的延伸。相比于傳統燃油車,軟硬體相結合的新能源汽車已經超越了“汽車”的概念。新能源汽車生态也就不是原有的汽車生态。新能源汽車消費人群也不是同一類人,從購買驅動力和購買途徑也将與傳統汽車有非常大的差別。

新能源汽車:我們還需要聊聊它的消費模式與使用者場景

新能源汽車不僅僅是電動化——這樣一個動力系統的簡單變化。這個擁有百年曆史的古老的齒輪和潤滑油行業正在向數字化、智能化、電氣化的技術轉變。在這個商業形态的進化分支中,汽車變成了“帶輪子的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電動智能汽車。

從消費角度看,就像購買iPhone一樣,沒有人會去為了僅僅打電話買iPhone,新能源汽車的未來購買者也一定不會是為了單純駕駛而購買新能源汽車。未來的新能源汽車購車體驗也應該是愉悅的、創新的、高效的,更重要的是了解愉悅出行、自由出行的本質。

在傳統車企如大衆、奔馳、奧迪、廣汽、北汽,還在4S店,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混賣;新勢力像特斯拉、NIO蔚來、小鵬、理想在全國各大城市的黃金商圈的黃金地段建立線下體驗店;上汽R則有經銷商興建體驗中心代銷;賽力斯進入了華為體驗店直接在電器商城賣車……

這些方式都改變了以往的單一模式,百花齊放但仍各有利弊。或者離消費者太遠,或者成本太高,或者門檻太高不易複制、不利于大規模推廣。要實作2025年達到900萬的内需增長,困難可想而知還是很大的。是以也出現了第三種服務方式,通過創新的手段和産品給到目前消費模式一些完善和補充:提升新能源車企及其4S經銷體系的營運效率及全國布局。

(三)一些可行性探索與嘗試

筆者觀察到,一家近期拿到一筆産業融資的企業,名為飛租出行。通過公開披露資訊了解到,飛租出行目前提供全時租車、深度試駕、銷售三種具體業務形态。通過強本地化營運的前期積累,集結車輛資源與真實的雙證使用者;滿足消費者的實際用車/購車體驗與用車/購車需求。

可以說,它的業務形态、商業邏輯與筆者預判的新能源汽車消費未來行業發展思路一緻:

(1)與新能源車比對的消費模式應運而生,新能源車企及傳統經銷體系需要賦能;

(2)具備新能源汽車消費的生态服務基礎,打通售前用車、售中與售後服務;

(3)懂未來新能源車的使用者需求。

驅動消費的原因,僅僅作為兩點間的交通工具來看汽車已經完全不夠了,存量市場難以做增量。是以,市場更需要用有效的方式取悅使用者,并且給到使用者最大的使用效益。飛租出行嘗試打通試駕、租車、買車、車服務乃至後面二手車置換、汽車金融服務、保險等服務,以便滿足新能源車消費者日益增長的使用需求。

這種價值,不僅僅存在于C端。對于B端來說,飛租出行可以融合租車、二手車、金融、保險等服務,能打通新能源汽車銷售和出行營運環節,讓主機廠、經銷商、金融公司、二手車公司等等各方提升效率,協同增效,實作合作商家的利益,進而讓消費者戶能夠獲得成本效益更高的産品包,實作利益閉環。

以此來賦能新能源車企,特别是“蔚小理”之外的,幫助他們完成全國消費市場的布局和推廣,深入到使用者出行場景中。同時,賦能既有成熟的經銷體系,差別于傳統的獲客-銷售-售後模式,幫助其擷取增量。

在國家數字化戰略和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接受程度不斷提高的當下,如何推動新能源車的滲透和廣泛使用已經成為行業思考的問題。這其實也是一種消費觀念的變化,是汽車産業正在向使用者體驗傾斜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是5G時代智能化、網聯化的趨勢。

以目前形勢來看,這個産業還在探索與成長期。這給了像飛租出行這樣的服務商提供了創新與發展的機會,也為目前不甚明朗的新能源汽車消費模式探索中,提供了一種可行性路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