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拼字當頭 越努力越幸運——中國高山滑雪隊實作“全項目參賽”目标

1月7日,中國高山滑雪隊參加了在奧地利雷特拉姆舉辦的女子超級大回轉國際雪聯積分賽。兩位參賽的中國選手孔凡影和倪悅名出色發揮,均獲得女子超級大回轉小項的冬奧會參賽資格。至此,中國高山滑雪隊便實作了北京冬奧會11個小項的“全項目參賽”目标。其中,孔凡影和男運動員張洋銘、徐銘甫均可以全項目參賽,倪悅名如再獲得一場女子滑降79分,也将全項目參賽。

強信念樹信心 全力拼搏赢資格

拼字當頭 越努力越幸運——中國高山滑雪隊實作“全項目參賽”目标

按照國際雪聯關于北京冬奧會最低參賽标準的積分要求,超級大回轉小項的兩場平均積分須在80分以内。本站積分賽的兩場比賽中,孔凡影分别取得66.21分和76.96分,平均分為71.59分。倪悅名分别取得54.34分和61.71分,平均分為58.03分。複盤比賽過程,高山滑雪國家集訓隊領隊劉祯被運動員“拼字當頭”的精神所感動,“賽前她們就抱着決戰用我 、用我必勝的信念,比賽中也毫無保留,咬牙堅持,拼盡全力。”劉祯認為孔凡影、倪悅名在本場比賽取得的成績非常有份量,其原因不隻在于拿下了女子超級大回轉奧運資格,更在于她們在速度項目創造了亮眼的積分。

高山滑雪國際雪聯積分賽事的計分方式頗為複雜,選手的最終得分由起評分和時差分組成。比賽的起評分由報名選手中5位最好選手積分和該場比賽前10名選手積分,根據專門的計算公式折算,一般來說起評分越低,代表參賽運動員水準越高。而在比賽結束後,還需根據第一名選手的成績折算每一秒的時差分。是以運動員在比賽中,要以最快速度和最穩定發揮完賽,以争取獲得最少的時差分,才能保證總分達标。

“實作奧運達标,全力拼搏賽出自己的水準是前提,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在比賽中與成績優秀的國外運動員競技競速,這樣才能保證賽事能有一個不錯的成績積分。實作達标,我們需要在比賽中遇到好的對手。”劉祯介紹,在雷特拉姆的這場積分賽,來自奧地利、德國等多名優秀選手參賽,為賽事創造了一個不錯的起評分,兩位中國選手也發揮出自己訓練中的最好水準,并且不斷挑戰極限。“之前參加的速度項目積分賽,我們的選手落後冠軍1.6秒至2秒都是比較常見的,但是這一場比賽,倪悅名隻比冠軍慢0.8秒,進步明顯。”劉祯說。

底子薄人才少 不畏困難迎挑戰

拼字當頭 越努力越幸運——中國高山滑雪隊實作“全項目參賽”目标

張洋銘在平昌冬奧會比賽中。圖/鹿麟

結合往屆冬奧會成績,中國體育代表團給人以“冰強雪弱”的印象,高山滑雪這一基礎大項,我們以往隻能依靠國際雪聯配置設定的男女各1個名額參加2至3個技術項目的比賽,且比賽成績也較為落後。為攻克冬奧會滑降、超級大回轉、全能3個速度項目參賽資格,實作“全項目參賽”目标,在體育總局冬運中心的大力支援下,高山滑雪國家集訓隊在2017年組建了速度項目組,由技術項目選手兼項,全力沖擊滑降、超級大回轉、全能的奧運資格。在劉祯看來,技術項目運動員兼項速度項目需要面對巨大困難,需要不斷征服速度的極限和環境的極端。“高山滑雪的技術項目和速度項目有巨大差異,以平均時速為例,回轉在50至60公裡,大回轉能達到70至80公裡,超級大回轉要超過100公裡,滑降則更快,最高時速能達到130至140公裡。同時兩類項目的場地情況、落差坡度都有巨大差異。”劉祯說,雖然孔凡影、倪悅名、張洋銘、徐銘甫這幾位運動員都有10年以上的雪齡,但在2017年之前,他們從未接觸過速度項目,是以在北京冬奧會的備戰周期,運動員要應對技術、體能和心理的三重挑戰。

“在高山滑雪項目一些實力較強的國家,如奧地利、瑞士、法國、意大利等,其在國際雪聯注冊運動員都有幾百人,速度類和技術類都分得十厘清楚。但我國高山滑雪底子薄、競技人才少,隻能讓這幾個優秀的苗子來兼項,我們的運動員也勇敢地接受這個挑戰,義無反顧地扛起了雪上基礎大項實作‘全項目參賽’的擔子。”劉祯說,從技術項目轉向技術速度兼項,超級大回轉是比較難的一關,因為這個項目綜合了速度項目和技術項目的全部難點,在平均間距不到50米的旗門間高速滑行、轉彎過門,運動員要有強大的體能支撐和過硬的技術本領。“這幾年,大家經曆過挫折,也曾面對瓶頸期,但隊員們都越挫越勇,堅定信念頑強拼搏,現在壓力可以全部釋放了,接下來就是一往無前,全力征服小海陀。”

摳細節強體能 科學訓練增底氣

拼字當頭 越努力越幸運——中國高山滑雪隊實作“全項目參賽”目标

此前在冬運中心媒體開放日中,高山滑雪國家集訓隊領隊劉祯(中)介紹隊伍情況。

高山滑雪國家集訓隊拼搶奧運積分的過程并非一路坦途。隊伍原計劃在去年12月下旬就完成速度項目的達标,但報名的4場速度項目積分賽都因天氣和雪況原因臨時取消,教練組不得不重新調整訓練和比賽計劃。劉祯表示,雖然頻繁的賽事取消,打亂了原本的比賽計劃,但大家都能迅速調整心态,珍惜極少的比賽機會,不斷積累經驗,磨砺意志,在近五個月的外訓外賽中,始終做到堅信、堅守、堅毅,競技狀态也在訓練中不斷提升。

從去年8月21日前往歐洲,一直到11月上旬,高山滑雪國家集訓隊的隊員們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奧地利索爾登冰川雪場的日出。到達索爾登之後,大家便迫切想把雪上訓練的進度追回來。但索爾登雪場夏季的條件不能滿足全天訓練要求,是以隊伍每天都要4點起床,從1400米海拔的住宿地趕往3200米海拔的冰川雪場訓練,趕在10點之前把當天的訓練内容完成。“大家每天像穿山豹一樣,不斷穿梭體驗高低海拔落差,還得當貓頭鷹,在月光照影下開始一天的訓練。當然,冰川雪場的日出也能讓人瞬間忘記疲憊和壓力,運動員向往在北京冬奧會為國争光,訓練也都鼓足了勁兒。”對劉祯和隊員們來說,索爾登的外訓将是此生難忘的經曆,雖然累,但很快樂。

高原訓練對于運動員的心肺功能和體能都有較高要求,在劉祯看來,運動員能夠迅速适應場地,達成訓練效果,在國内的科學備戰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出發索爾登之前,高山滑雪集訓隊在二七廠冰雪項目訓練基地進行了四個月的訓練,積累并夯實了科學訓練能力及體能素質,為外訓外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二七基地,隊員們在‘風洞’‘六自由度’模拟滑雪機等科技助力手段的幫助下,滑行技術細節和專項力量都得到優化。科學備戰的作用非常明顯,技術細節不斷完善,身體姿勢和動作模式也更加精準。”科學備戰帶來的專項技術和專項體能的提升,讓大家的信心更堅定,心态也更沉穩,有更強的抗壓能力。“我們在1月14日還有最後一場滑降積分賽,力争拼下更多的參賽席位,在冬奧會女子滑降和全能實作雙保險。”劉祯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