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的趙國都城邯鄲,直到9歲時才從趙國回到秦國,13歲時即位為秦王,21歲行冠禮後開始親政,秦始皇用了十餘年時間到39歲時依次消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大秦帝國,到公元前210年病逝于沙丘,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間其實隻有10年。
秦始皇的一生分為三個時間段,一是從出生到公元前247年成為秦王前,這一時期稱為嬴政的少年期;二是從公元前247年即位秦王後到公元前221年統一天下前,這一時期為秦王時期;三是從公元前221年統一天後到公元前210年病死,這一時期為秦始皇時期。

秦始皇嬴政
前兩個時期還沒有統一天下,還不叫秦始皇,是以此處不用讨論,主要說的是第三個時期: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到去世前,天下有人起義嗎?
第三個時期其實隻有十年時間,秦始皇主要幹了四件事:一是南征百越,二是北擊匈奴,三是開發西南,四是國内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建長城、阿房宮、修馳道、直道、骊山陵墓等等。
秦始皇所進行的這些活動不是對外戰争,就是對内建設,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比如南征百越派去的軍隊數量就有50萬人,再加上移民戍邊的百姓,合起來有上百萬人,再比如北擊匈奴派出30萬軍隊,再加修建長城又有20萬民工,還有修建骊山陵陵墓有70萬民工等等。
秦始皇南征北戰
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人,人從哪裡來 ,隻能從全國各地征調,老百姓願意接受征調隻是迫于秦朝的嚴酷法律,但即使法律嚴酷,仍然存在反抗秦朝徭役的現象,有反抗就有起義。
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
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澤岩石之間。
這話的意思是說:秦始皇常說“東南有天子氣”,因而巡遊東方,借以鎮伏東南的天子氣。劉邦懷疑這件事與他有關,就逃跑藏了起來,隐身在芒山、砀山一帶的山澤岩石之間。
劉邦
也就是說劉邦在秦始皇活着的時候,就開始造反起義了,而劉邦的造反起因仍然是為了反抗服徭役。
劉邦是當地縣裡的亭長,因為秦始皇需要各地的徭役為他建設各種工程,是以劉邦為縣裡押送一批青壯年男子到骊山,在半路上,很多人因為害怕服徭役而逃走,劉邦也沒有辦法,他估計這一路送到骊山,也沒人了,于是幹脆就放走了所有的壯丁。
劉邦把壯丁一放,等于觸犯了秦朝的法律,是以不敢去骊山,也不敢回到縣裡,而是逃到芒山與砀山一帶躲藏起來了,當時跟随他一起逃的還有幾十個人,這也是劉邦日後起義的骨幹力量,劉邦這種行為等于是公然違抗秦朝政府的指令,等同于謀反起義,而這個時候秦始皇還在世。
劉邦與項羽的楚漢之争
劉邦其實與秦始皇是一個時代的人,僅僅比秦始皇小三歲而已,劉邦之是以反抗,是因為徭役之事犯了重罪,雖然劉邦的反抗是被迫的,但起碼是史書明文記載的反抗秦朝起義的第一人,這個時候應該是在公元前211年。
大概是在一年後,秦始皇去世,秦二世胡亥即位,僅僅過了一年,陳勝吳廣的起義就開始了,原因同樣是為了反抗秦朝的徭役,這樣看起來,秦始皇在位時,劉邦就敢造反,而且比陳勝、吳廣還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