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收藏“對子錢”,真的會上瘾……

對稱是自然界中一種普遍存在,而且又奇妙的有趣現象,對稱美,它給人以整齊、沉靜、穩重和諧的感覺。在中國古代的各類器物中,對稱無處不在,毫無例外,古錢币也追求對稱之美。對錢,又稱對子錢、對書錢,它的主要特征:一是成對的兩枚錢币錢文相同;二是成對的錢币币值相等;三是錢文使用的兩種書體,篆書必居其一;四是錢的大小、輕重、厚薄、穿孔輪廓寬狹及文字的旋、直讀法一緻。這種整齊和諧,成雙配對的古錢,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收藏“對子錢”,真的會上瘾……

對錢,起源于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因唐末亂世,群雄皆以繼承唐業為已任。公元937年,原升州刺史徐知浩改名為李昇,在金陵(今南京)建都,稱帝,國号大齊。公元939年改國号大唐,史稱南唐。曆三帝,存三十九年,公元975年為北宋所滅。

收藏“對子錢”,真的會上瘾……

南唐第二個皇帝李璟,公元943年嗣位,這時南唐擁有數州,疆域廣大。但李璟因奢侈過度,政治腐敗,導緻國力下降,受後周威脅去帝号,改稱國主。李璟好讀書,多才藝,常賦詩,對錢币書體也頗為講究。顯徳六年(公元959年)鑄造有“唐國通寶”篆書、楷書成對錢,這一時期還鑄有開元通寶篆書、隸書成對錢(一說為李煜所鑄)。首開中國鑄币史上鑄造對錢之先河,為後世對錢之始。

收藏“對子錢”,真的會上瘾……

自南唐“唐國通寶”篆書、隸書及篆書、楷書對錢出現之後,南唐又有篆書、隸書配對的“開元通寶”錢。北宋對錢之風盛行,篆書、真書配對錢有:天聖元寶、明道元寶、景祐元寶、皇宋通寶、至和元寶、至和通寶嘉祐元寶、嘉祐通寶、治平元寶治平通寶十對錢。

收藏“對子錢”,真的會上瘾……

北宋篆書、行書配對錢有:元豐通寶、元祐通寶、紹聖元寶、元符通寶、聖宋元寶五對錢。北宋篆書、隸書配對錢有:政和通寶、重和通寶、宣和元寶宣和通寶、靖康通寶、靖康元寶六對錢。北宋還有用真、行、草三種書體書寫的“淳化元寶”和“至道元寶”錢。用、楷、隸三種書體書寫的照甯元寶、熙甯重寶錢。

收藏“對子錢”,真的會上瘾……

南宋用篆書、楷書配對書寫的有:建炎通寶、紹興元寶、隆興元寶、乾道元寶、淳熙元寶五對錢。熙甯七年币改之後,錢背面上有紀監、下有紀年,僅見一種鐵質對錢外,兩宋鑄對錢之風暫停。後僅出現劉豫鑄有篆、楷成對的“阜昌通寶”“阜昌元寶”錢,至西夏時鑄有篆書、真書“光定元寶”對錢之後,中國對錢基本絕迹。

收藏“對子錢”,真的會上瘾……

從南唐(公元959年)始“唐國通寶”對錢,到西夏(公元1223年)鑄有“光定元寶”之後的264年間,共鑄有篆、隸書配對錢;算、真書配對錢;篆、楷書配對錢;篆、行書配對錢等數十種。加上真、行、草等三種書體錢和版别差異及銅鐵區分,兩宋對錢應有百種之多,真可謂是琳琅滿目,異彩紛呈。

收藏“對子錢”,真的會上瘾……

對錢在長達兩百多年的時間裡經久不衰,一直受到人們青睐的原因:一是因為書體美。對錢囊括了中國篆、隸、真、行、草各種書體。而且有些書法出自名家之手,帝王之筆。如南唐“開元通寶”,為五代時期文學家、書法家徐铉用篆書所寫;北宋“淳化元寶”“至道元寶”為宋太宗起昊用真行、草三體書寫;篆書“元豐通寶”、行書“元祐通寶”出自蘇東坡之手;篆書“元祐通寶”也出自司馬光之筆。

收藏“對子錢”,真的會上瘾……

這五種書體各有千秋:纂書回環曲折,韻味奇特;隸書剛勁挺拔,古樸典雅;真書筆力遒勁,渾厚質樸;行書隽永流暢,飄逸潇灑;草書縱心奔放,氣勢磅礴。這些錢币的書體互相映襯,古風雅韻,持錢在手,盡享書法之美,讓人回味無窮。

收藏“對子錢”,真的會上瘾……

二是因為對稱美。對錢制作風格相同,顯示出對稱的美感。因為對稱美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審美觀念,也是漢民族的哲理思想,正是這種晢理思想在錢币制造中的延伸和發展,才有古代追求錢币對稱美的藝術效果。特別是兩宋有崇尚藝術文化之風,是以把中國古代鑄造對錢的藝術性推到了頂峰。三是因為形制美。對錢不僅書體美,對稱美。而且錢币的輕重規範,銅質優良,輪廓美觀,厚薄一緻,緣闊相等,布局相同,處處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至今仍受到藏家的追捧。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