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嘉楠科技CEO張楠赓:怎樣戳破AI晶片的泡沫

對話嘉楠科技CEO張楠赓:怎樣戳破AI晶片的泡沫

智東西(公衆号:zhidxcom)

作者 | 心緣

編輯 | 漠影

2021年11月,嘉楠科技公布第三季度最新财報,此時距離它作為“中國自主知識産權AI晶片在美上市第一股”登陸納斯達克,已過去整整兩年。

在新冠疫情等黑天鵝事件影響全球半導體供應鍊動蕩的背景下,嘉楠科技的業績逆勢爆發,最新一季營收逾13億元,同比增長超700%。

嘉楠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張楠赓總結這一年,嘉楠的業績已經是“出乎意料的好”,在業界橫向比較、縱向比較都是如此。

這位早期區塊鍊圈子裡的神秘大佬,曾憑“NG Zhang”的名号曾響徹區塊鍊江湖,過去15年,他一直在折騰:

22歲到航天科工集團做技術員,25歲讀晶片設計研究所學生參與龍芯項目,27歲在讀博期間結緣比特币,30歲創業并傳遞全球首款區塊鍊ASIC晶片,36歲站上納斯達克敲鐘……

在區塊鍊領域揚名立萬後,如今,張楠赓正帶領嘉楠科技全速發展其第二增長引擎——AI晶片。

知名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資料顯示,全球AI晶片市場規模有望在2021年達343億美元,2025年将逾700億美元。目前,該晶片已落地于仿生機器狗、智能門鎖、智能程式設計積木等智能硬體産品。

随着量産落地成為AI晶片的主場,在端側AI晶片耕耘五年之久的嘉楠科技,已成長為國産AI晶片商用化程序中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樣本。

在嘉楠科技北京辦公室裡,張楠赓向我們講述了這些年嘉楠AI晶片打怪更新的曆程。

對話嘉楠科技CEO張楠赓:怎樣戳破AI晶片的泡沫

▲嘉楠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張楠赓

一、尋找區塊鍊之外的第二顆芯

某種程度上,張楠赓創業前的經曆,很像熱血漫畫主角的設定——前期平凡,發現新世界後被激發潛能,對戰反派,最終成功拯救世界。

2008年,25歲的張楠赓已經作為一位航天技術員工作三年,經常看動漫打發時間,如果繼續留在這裡,一眼似乎就能望到退休,他選擇作别這樣平淡的生活,傳回北航讀內建電路設計研究所學生。

接下來便是在區塊鍊圈為人津津樂道的經典故事。2010年,正在讀博的張楠赓被區塊鍊吸引,開始以“NG Zhang”的ID活躍于比特币論壇,孰料2012年6月陡生變故——美國“蝴蝶實驗室”宣稱要研發能将算力提升數倍的ASIC礦機。

可怕的是,一旦有人掌握超過半數的算力,則足以壟斷整個比特币網絡,這對于區塊鍊将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為了守護比特币的秩序,“熱血青年”張楠赓正面迎戰,發起與經典日漫Fate中最強防禦裝備同名的“阿瓦隆項目”,成功先于蝴蝶實驗室在2013年1月研制出全球首台ASIC礦機,并将第一批300台阿瓦隆礦機全部對外銷售,憑一己之力對抗可能出現的壟斷,堅守“算力去中心化”之信仰。

要知道,當時阿瓦隆礦機一天能造357個比特币,按現在的比特币價格來換算(1比特币≈5萬美元、32萬人民币),相當于日産逾1億人民币。

一時間阿瓦隆礦機洛陽紙貴,求機者絡繹不絕,NG Zhang一戰封神。

在此期間,張楠赓曾向導師提出博士休學申請,卻遭拒絕,堅信區塊鍊技術能夠改變世界的他當機立斷:退學,創業。

2013年4月1日,嘉楠科技正式成立,開始規模化生産礦機。創業早期,張楠赓下單京東所有電源插件、跑遍北京所有電子批發市場湊齊零部件,還自己充當“快遞小哥”以按時發貨……随着訂單越來越多,礦機一度被爆炒至單價二三十萬元,嘉楠科技的晶片研發也快速疊代。

張楠赓處世非常低調,在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隻知NG Zhang,不知張楠赓。這位隐形大佬在生活中不拘小節,全身穿着不超過500元,迪卡侬、優衣庫T恤是日常标配,甚至曾穿着短褲和拖鞋去參加剪彩儀式,在人群中深藏功與名。

2015年,嘉楠科技研發出28nm工藝晶片,一腳踏進先進制程的大門。研發期間,他在桌子和床之間兩點一線,夜以繼日,累了往後一躺,醒了坐起來繼續幹,就這樣帶着團隊将嘉楠幹到了國内前十實作16nm制程晶片量産的企業。

沒有誰能永遠停留在巅峰,區塊鍊的傳奇故事已經過去,嘉楠此時也穩居礦機老二,張楠赓開始琢磨,能不能将嘉楠積累的晶片設計和量産經驗,發揮到其他晶片賽道?

人工智能,這個經過幾十年理論積累,在2016年前後突然興起的前沿技術領域,就這樣闖進張楠赓的腦海,并成為嘉楠科技接下來5年重點培育的第二增長曲線。

二、14次流片、100%成功率、明年挺進3nm,嘉楠如何踩準AI晶片風口?

在AlphaGo擊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令人工智能名聲大噪的2016年,嘉楠科技基于RISC-V的AI晶片業務正式啟航。

張楠赓将嘉楠定位為一家晶片設計公司。“當時覺得一個産品基本上做到某一個程度以後,橫向擴充其他産品,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他也考慮過手機、基因測序等晶片方向,最終更傾向于“做最後量會比較大的行業”。

至于為何選擇研發端側AI晶片,張楠赓說:“這其實是出于我個人的性格原因。我選擇做什麼東西的話,它是有一些原則的,就是說我們做的東西它一定是有兩個選項,一個是要提升社會運作效率和改善人類生活方式,這也是公司的願景,另一個就是要能盈利。”與其做成熟行業的追随者,他更想做新興市場的探路人。

而端側AI晶片,正是一個還未被建立秩序的新賽道,沒有主導行業的公司,沒有主流産品,更重要的是,望向未來5年,AI晶片行業方興未艾,相比成熟晶片行業,這裡向創業者敞開了更大的機會空間。

就這樣,嘉楠科技成為一家區塊鍊晶片和AI晶片兩條腿走路的公司。

對話嘉楠科技CEO張楠赓:怎樣戳破AI晶片的泡沫

張楠赓相信科技發展速度會短期被高估,長期被低估。在他看來,做晶片最關鍵的困難,是可能5年都不見得能盈利。而最終使用者對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投入資源、錢和時間去研發,隻有實作遠超起初設定的産品性能、成本效益,才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這使得嘉楠在區塊鍊晶片領域長期的沉澱,得以轉換成其AI晶片業務的優勢。

一方面,張楠赓認為一家健康的晶片公司,需要有掙錢的業務、有晶片相關技術的積累。嘉楠自家的區塊鍊業務足以持續造血,不依賴融資便可支撐其AI晶片業務的穩定前進。

财報顯示,嘉楠科技2021财年第三季度總營收13.2億元,同比增長708.2%,淨利潤4.72億元,這也是其上市以來的最好成績。在去年前三個季度,其研發投入超過2億元。

另一方面,區塊鍊晶片與端側AI晶片的設計理念有共通之處,均屬計算密集型,對成本、功耗和性能有極緻要求,追逐更先進的制程工藝。而嘉楠在量産先進制程工藝晶片方面有深厚的積累。

“區塊鍊計算晶片在技術上有一些應用特點,現在來看的話,它實際上挖的是比較深的,”張楠赓說,“在和計算相關的特定領域,還有工藝制程上等等,像做的比較好的區塊鍊計算晶片,走到後面都是一樣的,都是在優化以上這些東西,是以我覺得底層技術的話完全可以共享。”

在先進制程方面,嘉楠一直走在市場前列:2015年實作28nm,2016年實作16nm,2018年成為台積電首批7nm戰略合作夥伴、推出并量産首款7nm ASIC晶片……目前嘉楠已實作5nm定制單元和模拟IP的開發,明年将啟動3nm研發。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嘉楠共完成14次ASIC晶片流片、保持100%成功率。

在這背後,嘉楠組建了一支能自主實作先進制程晶片前端邏輯和後端實體設計、覆寫完整的封裝、散熱和量産工藝的成熟研發團隊,是區塊鍊計算領域唯一踐行多晶圓廠政策的廠商。

不同于多數Fabless公司,嘉楠擁有定制電路子產品設計團隊及從事實體IP設計的團隊,并擁有針對先進工藝設計的FinFET工藝和設計團隊,在近門檻值電路工藝和設計領域積累了大量工程經驗。

嘉楠建立了從FinFET SPICE仿真設計到post-Si矽後驗證的完整流程,業務能力覆寫前後端和晶片量産的所有環節。以SoC設計為主線,嘉楠科技的晶片研發流程貫穿指令集架構、自研IP核、算法預研和系統內建,以及後端的實體實作和營運工程,最終實作晶片量産和傳遞。

對話嘉楠科技CEO張楠赓:怎樣戳破AI晶片的泡沫

三、自研創新計算資料流技術,計算效率翻倍提升

創業是一場沒有颠簸就不精彩的冒險,選擇率先嘗試,必然要經曆摸着石頭過河的過程。

2018年9月,嘉楠釋出首款搭載RISC-V架構CPU和自研KPU的邊緣AI晶片勘智K210,這是全球最早量産的RISC-V架構商用邊緣AI晶片。

在張楠赓拍闆确定用RISC-V開源核心時,RISC-V還是個冷門而小衆的技術領域,直到勘智K210推出那年,它才作為有望與x86、Arm齊肩的第三大指令集架構,開始在國内晶片産業聲名鵲起。

張楠赓說,為驗證概念正确性而生的勘智K210,當時投入的資金、人力其實很少。這兩年又遇到行業産能受限的影響,即便這樣,它依然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對話嘉楠科技CEO張楠赓:怎樣戳破AI晶片的泡沫

據他回憶,剛開始推廣的過程“非常艱險”。一方面,勘智K210推出時,軟體适配基本上處于一片空白的狀态;另一方面,怎麼賣、賣給誰等問題令嘉楠團隊焦頭爛額,許多客戶并不清楚AI晶片到底有什麼用。

之後兩年間,嘉楠重點實作軟體和算法方面的進步,并開發了一系列概念驗證産品(POC),将晶片手冊放到開發者社群推廣,讓客戶能通過測試直覺感受到嘉楠AI晶片的實際性能。同時,客戶可以直接在嘉楠的網店或百度AI市場等管道中買到其AI晶片。

張楠赓談到困難時坦言:“我們現在更多的精力其實是在圍着客戶轉,而且這個圍着客戶轉的還非常複雜,不是說你告訴我就是說你需要跑一些什麼具體的東西,然後我就去實作它,這樣作為工程實作就結束了。現在更多的還是要我們必須去關注使用者具體的應用場景和産品,然後從這個出發再重新走整個産品低端的整合的過程,然後才能到晶片。”

“現在晶片軟體硬體結合得太緊密了,需要密切合作的客戶去看他的場景,是以并沒有一個‘晶片賣的特别好,然後所有的東西都很完美,市場上其他家照着對标它就做差不多東西就行了’的這樣一個東西。”

越早落地,也就意味着越早接觸和磨合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勘智K210收集到的使用者回報,被彙內建經驗,融入新一代端側AI晶片勘智K510中。

對話嘉楠科技CEO張楠赓:怎樣戳破AI晶片的泡沫

▲張楠赓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展示勘智510晶片

勘智K510于2021年7月釋出,主要面向中高端視覺推理市場,搭載了自研RISC-V CPU核心及第二代專用神經網絡加速器IP核KPU2.0,并在總線架構、存儲空間和視覺子系統等方面進行更新。

得益于嘉楠自研的計算資料流技術,KPU2.0的計算效率大幅提升,達到2.5TFLOPS/2.5TOPS,分别支援INT8和BF16資料精度運算。相比之下,此前KPU1.0的浮點數運算能力為1.08TFLOPS。

計算資料流技術的創新在于對3D PE計算陣列和GLB局部訪存技術的結合,及多級存儲的使用。

傳統的PE計算陣列通常是2D的,而KPU2.0搭載了動态3D PE計算陣列,可以動态開啟或關閉每一個2D陣列,根據神經網絡中不同層級的帶寬、計算和存儲需求進行調整,提高資料的複用率,并降低晶片功耗。

KPU2.0通過可配置的SRAM陣列實作GLB(Global Local Buffer)設計,能滿足不同資料類型在不同層級的帶寬和存儲需求,提升内部RAM的使用率。

對話嘉楠科技CEO張楠赓:怎樣戳破AI晶片的泡沫

張楠赓解釋道:“神經網絡相關計算的話,第一計算特别密集,第二資料特别大,量特别大,資料傳輸的時間開銷和能耗超過了計算本身的開銷,這是特别大的浪費“。

他認為,主要的解決方案是通過做多級的緩存和存儲結構,讓頻繁使用的資料靠近計算單元。模型就擺在那,是以主要問題還是做計算、存儲和帶寬的平衡,盡量減少資料的讀取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與此同時,從區塊鍊晶片到AI晶片,張楠赓都堅持開源的理念。在他看來,無論是開源軟體或硬體,較大發展的背後都有一些企業在做無償貢獻。“我們也希望我們是開放性最好的一個平台。”他相信,這将為嘉楠的長期發展帶來優勢。

對話嘉楠科技CEO張楠赓:怎樣戳破AI晶片的泡沫

▲嘉楠開發者社群

四、端側AI晶片落地機器人、智能門鎖,新一代明年投片

市場調研資料映證了張楠赓5年前的判斷。

根據市場咨詢公司ABI Research的報告,預計到2025年,邊緣AI晶片市場的收入将達到122億美元,超過收入為119億美元的雲端AI晶片市場。

随着商業模式逐漸打磨成形,嘉楠科技的AI晶片商用落地開始加速。

第一代勘智K210晶片是單晶片方案,設計簡潔,整體成本較低,像RISC-V的官方手冊拿來即可使用,功能和成本都特别适合做開發,是以在教育領域受到歡迎。

例如,在AI STEAM教育領域,嘉楠的合作夥伴有國内機器人獨角獸企業優必選、明星機器狗創企陸吾智能等。優必選的智能程式設計積木Ukit2.0、陸吾智能的最新桌面級四足機器人XGO-mini均搭載了勘智K210晶片。

對話嘉楠科技CEO張楠赓:怎樣戳破AI晶片的泡沫

▲陸吾智能仿生四足機器狗XGO-mini

在高校教研方面,依托RISC-V開源架構晶片優勢,嘉楠科技作為2021全國計算機系統設計大賽唯一技術支援方,為大賽提供K210晶片及開發闆,并為參賽隊伍提供技術教育訓練支援。去年,K210晶片進入上海交大大學生創新中心的開源硬體實戰課程。

此外,勘智K210及K510在智能家居、AI STEAM智能硬體、智能門禁等場景均有一些成功落地項目。

在智能家居領域,嘉楠科技與廣州昂寶電子合作,其智能人臉貓眼門鎖、智能人臉聯網門鎖、4G路由器和迎賓機器人等多款産品均搭載了勘智AI晶片。

對話嘉楠科技CEO張楠赓:怎樣戳破AI晶片的泡沫

在海外市場方面,嘉楠科技在疫情期間與美國傳感器廠商VergeSense合作,研發基于AI晶片的智能傳感器,用于辦公區域特定人流量及社交距離檢測,依據人流密集程度進行告警。面向日本市場,嘉楠科技與日本老牌物聯網廠商Cathay Tri-Tech合作,推動勘智AI晶片及人臉識别模組在日本市場的推廣和銷售。

對話嘉楠科技CEO張楠赓:怎樣戳破AI晶片的泡沫

▲Cathay Tri-Tech網站

據張楠赓分享,嘉楠科技目前的AI晶片産品按算力分為三類,1TOPS級别主打輕量化,4~8TOPS面向較高端的端側市場,更高算力則主要應用于一些更複雜的邊緣場景。

目前嘉楠AI晶片的疊代周期為每兩年一大代,繼去年推出勘智K510後,其最新的K230晶片研發工作正在穩步推進,拟明年下半年投片。接下來,嘉楠科技可能會往強邊緣AI晶片發展,這類晶片性能跟雲端有一拼,但不會用在伺服器。

他還透露了嘉楠AI晶片下一步重點發力的方向:一是提高計算效率,支援更多不同的算法和網絡結構,二是優化全局緩存,三是維持整體成本基本不變,可能實作售價的進一步下調。

接下來,張楠赓計劃大幅擴張軟體團隊。為了引入更多客戶、持續優化體驗,他也考慮之後向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方向發展,傳遞一些品質達到商用demo級的AI模型或功能。

結語:未來兩三年,端側AI晶片将加速發展

創業8年,從曾經的“二次元“少年成長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現年38歲的張楠赓已經沒有時間再去追番。

聊起創業這些年的變化,張楠赓很是感慨:“創業這個事的話,還是不要着急。這跟想好的不一樣。”可能大家原本想做一家并不太大的公司,但慢慢地,企業發展就不見得全由你來決定,企業是順勢而為,勢到哪裡,它就要往哪個方向發展。

“後面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尤其是像我這種責任感比較強的人,可能比較累。”他談道,現在嘉楠仍處于創業公司的狀态,因為行業變化太快了,有太多東西要去處理。“有人說,7年人就會更新一遍,我已經不是那個我了。”

回顧嘉楠推進AI晶片的5年,AI産業變了太多,新技術、應用層出不窮,市場也進一步擴容。盡管可以看到曆代端側AI晶片産品之間明顯的代差,但令他不太開心的是,包括嘉楠在内,整個行業還沒有達到讓大多數客戶非常滿意的程度。

用張楠赓的話講:“目前一些晶片在市場上是不成功的,這并不是說你無法戰勝競争對手,而是你沒有辦法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是以其實是一個對我對整個行業來說,其實要求都越來越高了。”反過來,他也認為這是好事,說明大家是有需求的,隻是需要更好的産品。

“市場還沒有打開,是現在最大的一個問題。”他覺得,現在應該更多地去總結過去5年大家做的事情,思考和判斷為什麼有些規劃沒有達到預期,然後以一個重新出發的心态,繼續前進。

他相信未來兩三年間,端側AI晶片将呈加速發展之勢,性能會大踏步地往上走,大家應該能看到很不錯的産品。“之前可能更多是披星戴月地在市場中摸索的一個狀态”,張楠赓說,“但現在還是能看到一些曙光,産品确實越來越好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