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公人物】人民藝術家趙永華:借筆器揚中華書道,修正身以慧達天下

以商舉文而立功德,以文儒商而存養性。書法,以其特有的中國國粹文化,特有的文化理念,修其心養其性。商而不文為銅鏽,文不載道為腐儒。世提倡和諧社會,而又時值國人價值觀良莠不分、心性浮躁,唯錢是圖而不擇取道。吾以八十天年,舉書法養性、文化修心之理念,辦班修學,傳播文道,盡和諧社會綿薄之力,與各商賈精英、社會名流共拯中國傳統價值觀。不侈談治國安邦,品清茗以唱風雅,怡墨香而修正性。夫子曰:修身、齊家、平天下。吾國人人修正性,或以天下不平焉?

——趙永華

【大公人物】人民藝術家趙永華:借筆器揚中華書道,修正身以慧達天下

趙永華,著名書法家、藝術教育家、當代中國書畫領軍代表人物、書畫創新典範人物、書畫傳承人代表、國家特級書法師、國禮藝術家、國寶大師,現為中日韓交流協會顧問、環球導報進階顧問,海陸絲綢之路城市管理大學書畫學院院長,特聘教授,深圳市永華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美術檔案出版社藝術顧問,中國書畫家協會名譽主席等。2017年6月被國家授予“人民藝術家”稱号。

【大公人物】人民藝術家趙永華:借筆器揚中華書道,修正身以慧達天下

從上學到務農,他勇于創新

文化需滋養,字外求精神。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支撐。随着中國書法的飛速發展,大量的書法類活動為中國各大城市增添了翰墨芳香,豐盈着各大城市的文化血脈,猶如一棵參天大樹,枝繁葉茂。

日前,著名書法家趙永華接受大公網湖南頻道的專訪,向記者講述起了他的那段鮮為人知的成長經曆。

趙永華,字景宋,号“藝涯齋主”,1942年出生在湖南省邵東三勝廟的一個工商業家庭,有兄弟姊妹六個。少年時期的趙永華,在國小階段就表現出書法、繪畫、和雕刻方面的天賦,尤其對書法情有獨鐘,寫得一手漂亮的字。上國中以後,全校的黑闆報大都由他主辦,老師和同學們也對他的書法才藝贊不絕口。

本想着可以安心待在學校學習,可天不遂人願。趙永華的父親不幸得了青光眼,隻能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而母親因為出生于地主家庭,沒有做過家務,也不會田間的勞作。是以,當趙永華讀完國中後,在同伴們幸福地背着書包繼續求學時,作為家中長子的他,不得不放棄求學之路,代替父親承擔起家中的責任。

趙永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是一位地道地道的農民兒子,按理說成為農田裡的一把好手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可他偏偏不敢下農田,特别是有水的農田。因為農村的水田裡總是生長着一種叫螞蟥的吸血蟲,那是趙永華最害怕的東西,是以導緻他最終沒能成為一個廣闊天地裡的勞動者,隻能做些肩挑背扛的活兒。

“隻要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趙永華除了螞蟥,天不怕地不怕,愛動腦筋又聰明能幹。在勞動實踐中,他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一切,利用書本中學到的實體學杠杆原理,自制了一個挑擔機子,用更輕松的方式達到更好的效果,大大地減輕了在家務農的負擔,那些不擅長肩挑背扛體力活的人對他都連連稱贊。

在農村勞動的那幾年,諸如此類的小發明數不勝數。後來,趙永華的聰明才智逐漸聞名鄉野,方圓百裡的鄉親們,都知道在邵東縣三勝廟内,有一個心靈手巧、愛搞發明的農村伢仔。隻要在勞動中遇到一點問題和困難,趙永華想的永遠不是退縮回避,而是迎難而上,用自己的智慧為鄉親們解決問題,減輕他們的勞動負擔。也正是因為有這種為鄉親們着想的精神,為今後的趙永華從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從學醫到從藝,他敢于突破

自幼愛好廣泛的趙永華,盡管放棄學業毅然回到農村,但他并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與對人生的追求。

為了補貼家用,趙永華陸續學會了做木工、畫像、修理、雕刻、剪影和剪發等等一系列的技藝,這系列的技藝都是可以養家糊口的飯碗。在那個物質生活十分貧乏的歲月,擅長這系列手工的能工巧匠在各地的老百姓心目中也都是非常了不起的能人。

趙永華非常聰明,隻要看到别人做什麼技術掙錢,他就能無師自通地現學現賣。以此換來微薄的收入,除了接濟家裡父母弟妹的生活,還會慷慨解囊,幫助遊曆在外有困難的人家。

基于這種“我為人人,不用人人為我”的使命感,又因為趙永華從小生活在農村,看到鄉親們被病痛折磨,在缺醫少藥的困難歲月,一個小小的病痛都無法醫治,還要拖着病重的身體下地幹活。趙永華感歎,自己要是個醫生那該有多好啊!

于是,趙永華利用每天幹完農活回家後的時間來學習,專心背誦醫藥書籍、潛心研究醫術。經過刻苦的鑽研與實踐,趙永華的醫術漸漸傳出了名氣。不久,邵東三勝便民診所便開張了。

趙永華一邊行醫,一邊思索人生。對于已經解決全家人生活保障的他來說,以醫生作為終身的職業是非常正确的選擇,然而基于對書法藝術的熱愛和癡迷,趙永華猛然間看清自己喜歡和真正熱愛的,是另一種人生。

【大公人物】人民藝術家趙永華:借筆器揚中華書道,修正身以慧達天下

幾十年來,趙永華從沒間斷過對書法藝術的臨習與研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趙永華決定棄醫從藝,把正開的如日中天的診所關閉,拿起那一支筆,再次重戰江湖,踏上了以賣字求生的漂泊之路。

人生的起起落落對趙永華來說,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創作源泉,他并不會因為醫學事業的發達,家庭生活的穩定而放棄自己内心真正的熱愛和追求。為此,他尋訪名山大川,以書法結識天下朋友,雖然日子過得清苦,但卻樂在其中。

【大公人物】人民藝術家趙永華:借筆器揚中華書道,修正身以慧達天下

趙永華憑着對書法的滿腔熱情和執着研究,不僅在書法領域裡獨辟蹊徑,研究了一套寫字速成法,還擅長多體,并獨創永華體。其“永華體”作品曾于2010年榮獲上海世博會一等獎,并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汕頭、香港、新加坡、南韓、日本等地廣泛展出,深受好評。

在幾十年的藝術浸潤下,趙永華練就了五大絕活,獨創了國内外20個第一。其因空中揮毫,雙筆交替,橫向反書被文化部審定為非遺創始人。其作品被國家郵政總局制成多種郵冊發行,被中國收藏家協會、國家博物館等珍藏。其名字入編《世界名人錄》《湖南名人志》《文藝年志》《廣東楷模》等100餘部辭書。編有《神奇寫字速成法教程》《五分鐘鋼筆行書速成法》等二十多部著作發行。

【大公人物】人民藝術家趙永華:借筆器揚中華書道,修正身以慧達天下

多年來,時光遷移,趙永華始終不辍于對文化的探尋和書畫藝術的追求,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蠻、不怕苦的精神已長期熔鑄于他的日常行為習慣和精神性情。(文/大公湖南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