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點|國術散打運動員和部隊格鬥高手,究竟誰更厲害?

前些日子,一個話題在網絡上引起了許多粉絲的讨論:“國術散打高手和部隊格鬥高手,究竟誰更厲害?”

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先要了解一下兩者的聯系和差別。我們看一下空軍工程大學王磊先生的專業研究文章《散打與部隊徒手格鬥術之比較研究》(原載《中華國術》雜志2021年11期)。

觀點|國術散打運動員和部隊格鬥高手,究竟誰更厲害?

二戰盟軍士兵的格鬥教學訓練

共同的起源:中國國術

散打與部隊徒手格鬥術均由中國國術衍生而來,二者同根同源。

先來說一下國術散打。國術散打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會,當時人們為了擷取生存物資,逐漸學會拳打、腳踢、擒拿等動作,與猛獸進行搏鬥,人與人之間也會為了食物進行鬥争,逐漸萌生了國術徒手搏鬥的根芽。

相關文獻資料記載,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開始以“春秋角試”的形式選拔士兵,《管子七法》中記載,“春秋角試……收天下之豪傑,有天下之俊雄”。

觀點|國術散打運動員和部隊格鬥高手,究竟誰更厲害?

少林寺壁畫上的國術散手

民國初期,我國國術受到西方文化影響,開始轉向現代體育發展模式,建立國術學校,舉辦國術國考,建立明确的比賽規則、分級和護具佩戴要求。

1978年之後,我國陸續設立相關試點機關,舉辦國術觀摩交流大會、公開表演等。1990年,國術散打競賽規則推出施行,國術散打作為國家正式競賽項目開始在全國全面開花、繁榮發展,賽事種類也愈加豐富,散打王争霸賽、全國國術散打錦标賽、中外對抗賽等。

觀點|國術散打運動員和部隊格鬥高手,究竟誰更厲害?

2003年中國國術散打王比賽新秀賽冠軍張亭賓(紅方)

部隊徒手格鬥術是集中國國術踢、打、摔、拿、鑽、蹦、跳、躍等技擊基礎技能于一體,具有實戰作用的攻防拳術,保留了國術中最實用、最精華的部分以及最原始的格鬥屬性,主要用于增強士兵攻防意識,提高士兵各方面身體素質,具有強身健體、防身抗暴等功能。20世紀70年代,部隊徒手格鬥術開始走向曆史舞台,其産生原因在于格鬥技術的總結。部隊徒手格鬥術突出特點是實用、簡單、殺傷力大、一招制敵、不受限制。

兩者差異:一個是體育比賽,一個強調戰場和訓練的實用性

國術散打屬于體育競技項目,但又具有國術的技擊性特點,與世界流行格鬥項目泰拳、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等相比,具有中國民族風格和特色,基本技法、戰術形式、比賽規則和方法各不相同。

從基本技法方面看,國術散打傳承了中國國術技術原則,即“遠踢、近打、貼身摔”,具體采用技能也複雜多樣。

從比賽規則方面看,國術散打延續了古代“打擂台”的形式,并結合了現代體育競賽規則,在比賽中,禁止攻擊後腦、頸部、裆部等部位;禁止使用頭、肘部、膝蓋(散打王比賽規則開放了膝蓋攻擊方法)、反關節動作攻擊對手;禁止使用将對手頭部先着地的摔法,禁止故意砸壓對手;禁止用任何方法攻擊主動倒地方以及被動倒地方的頭部。

觀點|國術散打運動員和部隊格鬥高手,究竟誰更厲害?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士兵格鬥刺殺訓練

國術散打屬于體育競賽項目,強調以武會友、強身健體。散打在我國擁有深厚的群衆基礎,在此基礎上開展的國術散打競賽,擁有不緻人傷殘但能制敵的技術。

部隊徒手格鬥具有精簡易練、實用性強的特點,吸收了傳統國術中格鬥術、散打、套路的精華内容,以及現代散打中部分禁止招數,是一套具有成長性、科學性與系統性的部隊格鬥技術。

部隊格鬥術不屬于體育競賽項目,限制較少。在實戰中,部隊格鬥術擁有十分鮮明的特點:

一招制敵,使對方瞬間失去反抗能力;将敵制死,使對方抵抗能力瞬間消失;簡練易學,技術難度不高、易上手、易學會、易掌握。

觀點|國術散打運動員和部隊格鬥高手,究竟誰更厲害?

以色列近身格鬥術的用途依使用者的身份可分為:軍用、警用、民用等

編者說

我們再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國術散打高手和部隊格鬥高手,究竟誰更厲害?”

這兩者很難比較,因為兩者的使用環境不同,格鬥的目的性也不一樣。相通之處在于,訓練的專業性和動作的實用性。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兩者培養出來的人才都具備終結對手或敵人的能力。

另外,許多武校的優秀畢業生也成為部隊新兵的重要來源。許多散打王名将,也先後加入到軍營或警隊。

觀點|國術散打運動員和部隊格鬥高手,究竟誰更厲害?

“軍營散打王”杜振高執裁散打王争霸賽

比如,“軍營散打王”、全國散打冠軍、散打王著名裁判杜振高,2002賽季散打王80公斤級冠軍、散打王“神腿王”薛鳳強,散打王“敢鬥王”謝尚夫,綽号“公牛”、全運會冠軍、世界散打冠軍青格樂,世界散打冠軍、2003賽季散打王新秀賽冠軍邰普慶,世界散打冠軍、2003賽季散打王70公斤級冠軍徐延飛等,他們都出身國術散打,退役之後成為保家衛國的重要力量。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華國術》雜志

部分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作者:王磊

責任編輯:焚小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