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姜子牙墓三千年來無人敢盜,因時間太過久遠,不知道哪個為真!

我對姜子牙這個人物的認識起初還是源于《封神演義》中那個道法高超、呼風喚雨的形象,後來随着對這個人物的了解加深,我發現真正的姜子牙雖然不能呼風喚雨,但是也是一個在曆史上很厲害的人物。

真實曆史上的姜子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姜子牙,名尚,其祖先曾是大禹時期的四嶽之官,因輔佐過大禹的治水大業,舜、禹時期被分封在呂地,是以又被稱為呂氏一族,姜尚又被為呂尚。

姜子牙墓三千年來無人敢盜,因時間太過久遠,不知道哪個為真!

姜子牙出生時,家道已經中落,生活并不富足,但是人窮志不短,姜子牙少年時就十分喜歡讀書,學習勤奮刻苦。

時也命也,年輕時的姜子牙一直沒有發達,生計所迫,經營過酒家,還做過殺豬宰羊的屠夫,經曆過很多艱難的事情。

但是這些生活中紛雜的瑣事并不能磨滅他的志向,在此期間他一直堅持研究學問,努力學習知識,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了姜子牙的古稀之年。

姜子牙七十二歲那年,遇到了他的伯樂——周文王姬昌。據記載,姬昌求賢若渴,渴望招攬天下人才,加強自己的實力,就像曹操在詩中所說:“周公吐脯,天下歸心。”

姬昌在出行前蔔算一卦,卦辭中說到:“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

姜子牙墓三千年來無人敢盜,因時間太過久遠,不知道哪個為真!

姬昌欣然出門,就在渭水之濱遇見了正在垂釣的姜子牙。這也正是俗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的由來。

二人交談一陣過後,姬昌深深被姜子牙的的學識所折服,于是請他輔佐自己,尊他為太師。

太師這個職位在當時是地位最高的官,既可以理政,又可以掌管軍事力量,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地位了。

姜子牙墓三千年來無人敢盜,很可能由于姜子牙被神化了

姜子牙成為太師之後,盡心盡力輔佐姬昌,他要求姬昌施以仁政,對待百姓親和仁厚,免除苛捐雜稅,讓百姓安心生活。

姜子牙墓三千年來無人敢盜,因時間太過久遠,不知道哪個為真!

為了對抗當時強大的商王朝,姜子牙幫助姬昌聯絡被商纣王欺壓的其他勢力,聯手反抗商王朝的統治。

除此展現出天才的外交政策,姜子牙在軍事上也是很有能力,在大大小小的戰争上,運籌帷幄,幫助姬昌的軍隊取得了不少戰争的勝利。

經過姜子牙的一番經營謀劃之後,周朝取得了當時天下三分之二諸侯的支援。

幾年之後,姬昌逝世,其子姬發繼位後,在姜子牙的幫助之下,他成功了的推翻了商纣王的統治,建立了大周王朝。

在周王朝建立的過程中,姜子牙可謂是第一功臣。後世評價他是大周王朝基業的創始者,足可見其功勳之卓著,非常人可比。

司馬遷對姜子牙這也人也是評價頗高,說他“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意思就是後世兵家的那些謀略對策,都是起源于姜子牙,姜子牙對于兵家來說可以算得上是鼻祖了。

姜子牙墓三千年來無人敢盜,因時間太過久遠,不知道哪個為真!

正因為如此,人們心中姜太公的形象比較神化,簡直是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的神仙人物,而古代的人們思想都比較封建迷信,對于這種神奇的人物一般都有一種崇拜敬畏之心。

曆代帝王都對姜子牙比較尊崇,還将其封為武聖,這樣一來,無論是高官或是平民百姓,對姜太公的敬畏隻會愈加深重,也沒有幾個人有這個膽量去盜太公墓了。

姜子牙的墓葬為何無人敢盜?年代久遠,不知哪個為真!

據現可查詢的資料記載,姜子牙139歲時壽終于大周朝的首都鎬京,這種說法本身就具有一定失真性,在古代人是否真的能夠活到139歲,實在是令人懷疑。

對于姜子牙的墓到底葬在哪立,也沒有權威的記載,這也是姜子牙的墓葬無人敢盜的重要原因之一。

姜子牙墓三千年來無人敢盜,因時間太過久遠,不知道哪個為真!

據《禮記·檀弓》中記載“太公封于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意思就是說,姜太公被封于營丘,最終被葬在了周地。周地就是如今的山東一帶,這也就是豐京太公墓所在地的由來。

然而據《大清一統志·西安府·古迹》,太公墓位于鹹陽縣東北一帶,也就是如今的鹹陽市周陵鎮,在周文王于周武王墓東邊,有一塊一米多高的石碑,上面寫有“齊太公”三個字,被認定是太公墓的所在。這主要是因為姜子牙的封地名字就叫做“齊”,是以姜子牙也被稱為齊太公。

除此上述記載之外,還有鎬京太公墓、衛輝姜太公墓等,由于年代久遠,記載也不夠清晰。

是以,千年以來,姜太公的墓并沒有被人盜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沒人能找到姜太公過真正的墓。

當然,就曆史記載來看,姜子牙的墓裡可能并沒有什麼寶貝,姜子牙雖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但是他平生不喜奢靡浪費,是以死後的墓葬也要求一切從簡,這也是盜墓賊對其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

姜子牙墓三千年來無人敢盜,因時間太過久遠,不知道哪個為真!

總結起來,三千年來無人敢盜姜太公的墓,是因為姜太公本身的神話色彩,盜墓賊也不敢随意動手,以免冒犯神明,給自己帶來厄運。

而且客觀上無人能夠确定真正的太公之墓究竟在哪,是以進而也無法判斷太公墓中是否有值得下手的财寶,是以我覺得古代的盜墓賊也不願為了一個不能确定是否有價值的墓而去冒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