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老人無償捐1136億,患病想住進階病房卻被拒,自願行為沒補助

史樹青說:“我們近代沒出過這樣高的人,有學問的人,有涵養的人。”他說的這個人就是袁世凱的表侄張伯駒,很多人可能覺得史樹青說這話,是不是過高的評價一個人了,或者是在拍馬屁,畢竟張伯駒的名号,大家也不怎麼熟悉。其實并沒有,張伯駒完全對得起這番贊揚。

河南老人無償捐1136億,患病想住進階病房卻被拒,自願行為沒補助

張伯駒是一個喜歡收藏的人,他曾經說,自己收藏這些東西一是為了“财”,二是為了“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内心其實挺愛财和才的人,卻把自己一生所藏的文物精華,大多數都送給了故宮博物館,這些藏品有的是他的家藏、有的是他千金購得,甚至為了有寫文物散盡家财,最後将價值近千億的文物無償捐給國家,自己在晚年病危時,想住進階病房時卻被拒絕。

張伯駒是一個值得了解的人,他出生于1898年3月14日,河南人,是張錦芳之子,卻在1904年,父親将他過繼給了伯父張鎮芳,張鎮芳家裡的家教很嚴格,因為他自己曾經也就是在嚴格的家中長大的,張伯駒作為一個世家子弟,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沒有半點富家子弟的驕縱傲慢,反而博覽群書,溫文爾雅。

河南老人無償捐1136億,患病想住進階病房卻被拒,自願行為沒補助

他7歲上私塾,9歲能寫詩,被譽為“神童”。等到了1916年,張伯駒18歲,張鎮芳給他安排了一門婚事,因為是父親要求他娶李月娥的,兩人其實非常不合适,是以張伯駒和自己的第一任夫人關系不好。 夫妻關系雖然不和諧,但是他在文學文化上的造詣卻越來越高。

他喜歡詩詞,也喜歡平劇,1930年他和梅蘭芳、齊如山等人組織了“國劇學會”,他們在一起研究平劇,還自己學平劇,當時的平劇大師餘叔岩還教過他唱戲,因為記性好,人又聰明,僅僅一年的時間,他就學會了彩唱。不僅如此,他還有一顆慈悲愛民之心,1937年,河南發生了旱災,出現了一場大饑荒,他集結自己的劇友進行義演,為河南籌款赈災。

河南老人無償捐1136億,患病想住進階病房卻被拒,自願行為沒補助

不過,他這一生最癡迷的事情就是字畫收藏 ,然而他不僅愛這些文物,更是一個文物保護者。張伯駒第一次在湖北赈災的時候,就曾有機會看到了《平複帖》,他心裡一直惦記着,不過那時候《平複帖》的主人是道光皇帝的曾孫溥儒,是以他也就沒再追問。

1936年,溥儒卻将自己手中的一幅唐代韓幹的《照夜白圖》賣給了别人,後來又流入了海外。張伯駒知道了這件事之後心裡總是不安穩,怕溥儒會把《平複帖》也給賣了,于是先是求玻璃廠的人替他去購畫,後是求張大千去買,但是當時要價20萬,實在給不起。後來聽說溥儒喪母,急需用錢,于是經過傅沅叔斡旋,終于用4萬買到了。後來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及此事,說自己終于不用天天擔心,了卻了一樁心願。

河南老人無償捐1136億,患病想住進階病房卻被拒,自願行為沒補助

張伯駒曾經說過:“甯手一件精品,也不收若幹普通之品。”他的每一幅藏品都是精品,1956年,他卻将自己收藏30多年,價值1136億元的藏品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館,他這屬于自願行為,當然是沒有補助的。

不過,當時政府提出來給他20萬作為獎勵,他分文不收,說:“這些東西不一定要留在我手中,把它捐出了,寶物就永遠儲存在我們的國土之上了。”像張伯駒這麼無私、眼界寬的收藏家實在不多。他的那些藏品都是精品,價值連城,甚至有很多都不能粗俗的用價錢去衡量,屬于無價之寶,他卻毫不吝惜的捐給了國家。

河南老人無償捐1136億,患病想住進階病房卻被拒,自願行為沒補助

到了晚年,張伯駒的四個妻子,有一個早逝,還有兩個離開了自己,最後隻有潘素陪在他身邊,1982年,他生了一場大病,當時他們家已經很清貧了,妻子心疼年事已高,病危了還在普通病房受苦,就提出要求說:“幫他換個單人病房吧!”然而醫生卻認為憑張伯駒的條件,不配住進階的單人病房,于是對潘素說:“你配嗎?”

河南老人無償捐1136億,患病想住進階病房卻被拒,自願行為沒補助

潘素聽到這句話,心裡好難受,丈夫畢竟是有功之人,不忍心他受這麼大的苦,于是去了故宮博物館,這才得到了合理的安排。文物的誕生或許是偉大的時刻,但是文物的收藏曆史,卻是曆盡艱辛,像張伯駒這樣的人,實在功不可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