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滄州鐵獅子千年不倒,最終卻毀于現代專家的保護,網友:實在可惜

引言

《聰明偈》:“不信恃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古以來,自恃聰明的人往往都比那些行事謹慎小心的人要容易犯錯誤得多。正因為人類的過于自信,才會在曆史中留下那麼多難以彌補的錯誤,比如那一隻重達32噸千年不倒的鐵獅子,就正是因為人類的自負和盲目才遭到了如此嚴重的損壞。

01

“鎮海吼”,那隻來自河北滄州的鐵獅子,這件國家級的鐵制文物在曆經千年之後還能相安無事,不被風雨腐蝕倒下,在被發現時整個都儲存得十分完整,實在是不得不讓人為之驚歎。可惜的是,雖然它扛住了時空的磨蝕,最終卻毀在了現代專家對它的“保護”,讓其受到了嚴重的損害,網友對此紛紛感歎:真是好心辦壞事,實在可惜了這麼珍貴的一座鐵鑄獅子。

滄州鐵獅子千年不倒,最終卻毀于現代專家的保護,網友:實在可惜

▲鐵獅子近照

據專家分析,這一尊鐵獅子形成于後周時期,也就是後周廣順三年(公元593年)。它身長6.264米,高達為5.74米,體寬2.981米,整體重量約為32噸,造型非常宏偉氣派。衆所周知,鐵這種物質非常容易受到侵蝕,因而曆代文物中鐵制品幾乎都沒有能夠完好儲存下來的,是以它也是我國目前發掘出來曆史最為悠久、儲存最為完好的一尊鑄鐵獅子,與定縣開元寺塔、正定隆興寺銅菩薩像,并稱為“河北三寶”。

滄州鐵獅子千年不倒,最終卻毀于現代專家的保護,網友:實在可惜

▲定縣開元寺塔

這尊雄壯的鐵獅子造型尤為精緻:獅身望向南方,它的頭部則正對望西南方向,四隻腳的狀态仿佛這是正要向前行進的樣子,兩隻眼睛更是栩栩如生,如同冒着火光一般注視着前方。正如《獅子峰》中所言:“自得雄名威萬古,更無一獸下山來。”這尊獅子渾身都散發着雄偉威武的氣勢,人們從它身邊走過,便能夠感受到它身上所特有的悠遠厚重的曆史感和滄桑感。

滄州鐵獅子千年不倒,最終卻毀于現代專家的保護,網友:實在可惜

有意思的是,人們還發現在這尊鐵獅的頭部和它的脖子下方都鑄有“獅子王”的字樣,其背上還刻有蓮花寶座和一個大盆。曆史學家們在查閱了大量的史書典籍後,終于得出了結論:這尊鐵獅就是開元寺内供奉的文殊菩薩的坐騎,而背上的那個巨盆,其實正是文殊菩薩的蓮花寶座。除了這些細節之外,這座獅子身上還有一處最讓人們震撼,那就是刻在鐵獅腹部的金剛經文。這些經文都是用隸書字型寫成的,非常典雅大方。可惜因為時代太過久遠,經文早已被腐蝕,隻留下一個個模糊的輪廓,人們也很難辨認,隻能勉強看出是《金剛經》。

滄州鐵獅子千年不倒,最終卻毀于現代專家的保護,網友:實在可惜

▲文殊菩薩塑像

在19世紀以前,這尊曆經千年的鐵獅子從來都沒有倒下過,不管什麼狂風勁雨都不能讓它動搖半分。近千年的歲月中,除了表面受到一些自然磨蝕外,它幾乎沒有遭受任何的損壞。可沒想到,到了19世紀這尊鐵獅子卻遭遇到了緻命的打擊。據資料顯示,清朝以前這頭鐵獅子非常受當地人崇敬,人們甚至不敢出手觸摸,生怕冒犯了這尊神聖的獅子像。是以一直以來這座宏偉的藝術品都沒有受到人為破壞。

02

然而,在1803年,滄州發生了一場極其大的風雨,這尊矗立千年的鐵獅就在這場大雨中倒下了。當時由于這尊鐵獅實在太沉了,當地的官員不舍得在上邊耗費人力物力,便放任它躺在地上,而它這一躺下就是九十多年,直1893年它才又被人扶了起來。鐵獅子倒在地上,自然會和土壤、水進行接觸,這就使得鐵獅的腹部、尾部和下颚等部位都産生了非常嚴重的鏽蝕。

滄州鐵獅子千年不倒,最終卻毀于現代專家的保護,網友:實在可惜

▲滄州鐵獅子置放處

在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于文物的保護也越發重視了,很多地方為了更好地發展自身的經濟文化,開始采取一些必要手段對當地遺留的文物進行有效的保護。滄州的這座鐵獅子也引起了滄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它的保護,還特地去向蘇聯專家取經。蘇聯專家表示,這座鐵獅子是用鐵鑄造而成的,很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蝕,是以應該盡量避免它和水接觸。當時滄州的文物局從業人員聽了這番話,覺得非常的有道理,便立馬為鐵獅子做了一個涼亭。

滄州鐵獅子千年不倒,最終卻毀于現代專家的保護,網友:實在可惜

▲蘇聯援華專家

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涼亭的建造不僅沒有起到保護作用,甚至還進一步加劇了鐵獅子的損壞。由于涼亭是一個半封閉的環境,鐵獅子在裡邊很難蒸發自己身上的水分,這就導緻其周邊空氣的濕度變高。這樣一來,水汽就會侵蝕鐵獅表面使其産生鏽蝕。眼見鐵獅子日益鏽蝕嚴重,地方政府不得不拆除了這個涼亭,重新把鐵獅放置在露天環境中。為了加強鐵獅子,當地政府又在1984年建了一個台座,并在鐵獅子的腿部灌注了水泥,希望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把鐵獅子固定在台座上,然而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滄州鐵獅子千年不倒,最終卻毀于現代專家的保護,網友:實在可惜

▲滄州鐵獅子

因為水泥需要水才可以凝固,是以沒過幾年這座鐵獅的腿就因為水的侵蝕而出現了裂痕。當地文物局隻好再次對鐵獅的4隻腳進行了人工修複。害怕再出現意外的人們,又給鐵獅安裝起了可以支撐它重量的鋼管支架。然而還是好心辦壞事,沒過多久不過,鋼管支架的安裝又讓鐵獅的表面接連出現了十幾處的破損,真是讓人哭笑不得。滄州鐵獅子曆經四次維修,在受專家保護後卻反倒損毀,加劇了鐵獅子的損壞程度。

結語

這座重達32噸的鐵獅子就這樣在人類一次又一次自作聰明的保護下被損壞殆盡,或許人們這樣做是為了留住這座難得的鐵鑄文物,也是出于好心,然而沒有用對辦法就等于在害它。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做任何事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三思而後行,仔細考量好事物本身的特性再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才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

參考資料:

《聰明偈》《獅子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