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農民蓋房挖出血色棺材,嫌不利一把火燒了,專家稱燒了5個億

引言

我國從古代起就有非常多的禮儀和制度,這些不僅展現在日常交往中,喪葬禮制也是古人尤為重視的領域。大家都知道,我國有不少地區和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安放和處置人們遺體的方式,有些民族會将親人的遺體放在山頂上喂鷹,也有民族将遺體火化,骨灰撒入大海,還有的就是把親人的屍體安置在棺材裡,然後埋入土下。這第三種方式也是我國最為常見的,最普遍的一種方式,而它就叫做“墓葬”。

一農民蓋房挖出血色棺材,嫌不利一把火燒了,專家稱燒了5個億

古人認為“入土為安”能使得人們的靈魂得到安息,而這個墓葬制度也從古代傳承至今,它十分古老也十分常見。古代的人都很講究這些,越是富有的人家就越是注重安葬規模。而最早的喪葬禮儀甚至在山頂洞人那個時代就已經有了,而一件事物的出現,總會由簡陋到詳盡不斷發展變化,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人們會不斷地将它填補好,而這也是人們的天性。墓葬當然也有規格,這個規格一般是按照身份和地位來選擇的,像那些身份尊貴的人,他們的墓也就越複雜和安全。

01

皇帝的墓可以有七重,諸侯們五重,大夫們三重……以此類推。而這樣的規格制度,在《太平禦覽·棺》中有着非常詳細的記載。而且那些身份尊貴之人的墓中都會被放置不少的陪葬品,以此來表示對逝者的重視,更有甚者還有殉葬一說。有些墓裡的陪葬品價值連城,是以也有不少人都會去盜墓,以此來獲得一些不義财。為了防盜,人們會在墓裡傾注水銀,以此來防止被人盜掘,而這些在《吳越春秋》一書中也有提到。

一農民蓋房挖出血色棺材,嫌不利一把火燒了,專家稱燒了5個億

由于古代的墓中機關重重,很多盜墓賊最終都隕落在了墓中。但是對于盜墓賊,是不值得被同情的,如果他們不去盜墓,也不會命喪于此,而他們對文物還毫不珍惜,許多考古專家發現古墓被盜,都會非常惋惜和心痛。不僅是盜墓賊,普通老百姓保護文物的意識也不強。一些百姓在無意中發現寶物,有文物意識的人會報告給相關機構,沒有文物意識的,很有可能會損壞這些文物。

02

河南一位農民便是這樣,他在蓋房時挖出了一個血色的棺材,嫌棄這個棺材很不吉利,便一把火燒掉了。之後經過專家鑒定稱,他燒了五個億。這其實是非常典型的案例,很多時候,一些百姓無意中便會毀壞很多可以研究的資料。2005年,老農在自家地基上蓋新房,卻發現地下有很堅固的東西,挖出來後發現是兩口血色棺材。

一農民蓋房挖出血色棺材,嫌不利一把火燒了,專家稱燒了5個億

但是不管怎麼樣都打不開,老農認為這是一個不祥之物,怕影響自家房子的風水,便一把火給燒掉了。這件事很快便在這一片傳開了,專家聽到後,立馬感覺到不對,認為這家農民的地下很有可能是一座墓葬。便立馬趕到老農發現棺材的地方,對這裡進行搶救性的發掘研究。最終在這裡發現了一座不小的墓葬,裡面還有許多陪葬品。

一農民蓋房挖出血色棺材,嫌不利一把火燒了,專家稱燒了5個億

經過檢測後,這座古墓應該是明末清初時期的,有着極高的研究意義。而當初的達官顯貴都喜用金絲楠木作為棺材,其特性為質地較硬且儲存時間長久。現在市面上的金絲楠木價格十分昂貴,而那兩具棺材放到現在至少也值5個億。但兩口棺木的燒毀已經無法挽回,讓人非常痛心,卻又無能為力。

一農民蓋房挖出血色棺材,嫌不利一把火燒了,專家稱燒了5個億

結語

這件事情雖然看起來很小,但它背後所反映出來的東西卻并不是這樣,我們很多人都還沒有意識到文物的珍貴性。而保護文物的安全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相信有不少人都不清楚。這件事應該給我們以警示,雖然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良好的公民,不會去偷盜。但如果一旦發現了這些類似于古物的東西,也要第一時間告知國家的有關部門。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盡可能地保護好這些文物,進而也守護好我們的曆史文化。

參考資料:

《太平禦覽·棺》

《吳越春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