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充亮出“文藝範兒” 四方賓朋紛至沓來

南充亮出“文藝範兒” 四方賓朋紛至沓來

舞蹈《百牛渡江》亮相2021年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賽。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梁洪源 攝

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柴梓嫣

近年來,南充積極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創作了一大批彰顯時代特征、南充特色的文藝精品,吸引了四方賓朋紛至沓來,一睹南充文藝魅力。

A深挖特色文藝創作勇攀高峰

栅門緩緩開啟,上百頭水牛浩浩蕩蕩沖向嘉陵江。隻聽撲通、撲通聲響起,牛兒成群結隊躍入江中,踏上江上綠洲覓食……這便是南充獨有的“百牛渡江”生态奇觀。

近年來,蓬安縣“中國的百牛渡江·世界的生态奇觀”這一品牌形象蜚聲海内外,每逢假期,四面八方的遊客紛至沓來。很多人都未曾想過,這一生态奇觀竟然被“搬上”舞台,與大家見面。

去年10月,2021年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賽在南充大劇院舉行,舞蹈《百牛渡江》一登場便掀起高潮。“通過舞蹈,讓大家不來南充也可以感受到‘百牛渡江’的震撼。”時至今日,一說到該作品,家住市政新區的市民陳甯坦言,該作品将我市生态奇觀“百牛渡江”與舞蹈藝術結合在一起,向世人展現了南充獨有的人文魅力。

據悉,該作品斬獲了2021年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賽表演類二等獎。

将南充特色融入文藝創作中,《百牛渡江》并非唯一。“此前,川北燈戲《耍火龍》榮獲四川省第十八屆戲劇獨幕喜劇(小戲)比賽二等獎。木偶劇《花傘舞》《跪門吃草》分别榮獲四川省第五屆曲藝雜技木偶皮影大賽二等獎、三等獎。”談起南充文藝創作成果,南充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如數家珍。

該負責人說,我市深度挖掘南充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旅遊資源,将其融入文藝創作中,讓南充特色文化通過不同藝術表現形式得以傳播。

B欣欣向榮文藝精品成果豐碩

柔和的燈光照在牌坊上,“張飛”帶領兵卒把守着大門;走進街巷,站在屋檐下的“銅人”忽然動了,娓娓道出阆苑風物、古城往事。

節假日的晚上,當你走進阆中市南津關古鎮,便能“沉浸式”觀看大型移動實景演出《阆苑仙境》。一小時内,曲曲折折的古鎮街道中,一步一景、亦歌亦舞的表演形式融入了阆中民俗、飲食、三國文化等,廣大遊客贊其為“移動的舞台、流動的觀衆”。

“2013年,在中國四川國際文化旅遊節上,這台節目首次亮相,好評如潮。随後,這台大型文化旅遊展演節目被保留下來,進行常态化演出。”阆中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阆苑仙境》以阆中古城為背景,以南津關古鎮、嘉陵江為舞台,營造出亦夢亦幻的場景,讓觀衆充分領略川北民俗文化的魅力。

時光更替,《阆苑仙境》也在不斷更新内容,增加文化内涵。“我們在演出中增加了小吃文化、工匠文化、科舉文化等内容。”阆中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說,2019年,《阆苑仙境》融入了阆中民俗表演《亮花鞋》,讓遊客拍手稱贊。

“我們把名人轶事、民間傳說等融入文藝創作中,展現文化的多樣性。”南充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我市創作了川北燈戲《耍火龍》、木偶劇《花傘舞》《跪門吃草》、原創音樂節目《追妹追到月兒落》等一大批文藝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