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來,“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紫砂花器,一直深受大衆喜愛,其豐富的表現形式,對工藝師自身技藝水準與藝術内涵的要求甚高。當代實力派陶藝家儲亦斌,就是一位傑出的花器名匠,他的作品無不散發着渾然天成之氣,在形、神、韻之間達以極佳的平衡。
《歲寒三友》
1966年生于陶都宜興,自幼在陶瓷世家長大的儲亦斌,注定與紫砂有着不解之緣。儲亦斌的祖祖輩輩,都居住在宜興丁蜀鎮,他的父親曾是宜興紫砂廠的制壺師傅,在他幼年時,經常帶他到紫砂廠觀摩陶藝大師們制作紫砂壺。
耳濡目染之下,儲亦斌對紫砂文化與陶瓷藝術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中學畢業後,他便選擇到宜興紫砂廠做學徒,成為了紫砂廠陶藝班的學員。
在紫砂廠裡,他遇到了陶藝生涯的啟蒙老師——有“壺藝魔術師”之稱的國大師呂堯臣。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下,儲亦斌的進步很快,于日複一日的磨煉之中,打下了紮實的制壺功底。
《熊貓》
呂大師獨樹一幟的制壺手法與新穎别緻的作品,讓儲亦斌看到了紫砂藝術的博大精深,也讓他懂得了“功在壺外”的道理。
他認為,想成為一位出色的陶藝家,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藝,還需有文化底蘊、藝術涵養及個人修養,了解如木雕、玉器、青銅等各種傳統工藝美術。一個匠人做的紫砂,與一個文人做的紫砂,氣質肯定是不同的。
為此,在三年的學徒時光裡,儲亦斌利用空餘時間,研究中國古典傳統文化、中國書法、古董鑒賞等學問。随着學養的豐厚,其所制紫砂壺已逐漸發生了質的變化,于器型中暗藏靈韻。
《全手梅樁》
出于自身對仿生花器的熱愛,儲亦斌對花器制作,有着别樣的執着,即使費時費力,工藝繁複,也依舊樂此不疲。對于他而言,一把花器佳作,是集材質、形體美、精湛工藝與品位深度于一體的,其散發的韻味,表現的精神内涵,是其他器型所無法比拟的。亦幻亦真、傳神切魂的仿生花器——也就成為了他的一生所愛,所追逐之光。
在有幸得到花器大師蔣蓉指點,傳承其工藝精髓後,儲亦斌的制作技藝有了更大的提高。其作品多次在國内外陶瓷評比中獲獎,并被國内外大型書刊、報刊、雜志刊登,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受到海内外藏家的追捧。
《荷花壺·老紅泥》
多年來,儲亦斌恪守初心,用精雕細琢,成就了一件件精品花器。他注重自然生态之美,重在表現紫砂花器之神、氣、型。
摹古蔣蓉大師的藏品級《荷花》,栩栩如生地展現了荷花苞蕾、荷葉、蓮台、青蛙、白藕、紅菱、荸荠等元素,每一處刻畫都細緻入微,精湛絕美,無論是精工程度還是結構比例,都近乎大師水準。
知識廣博的儲亦斌,對于曆代精品名作如數家珍。除了擅長摹古花器外,他還善于在經典器型中予以創新。
《包袱》
其全手工精制的《包袱》,在摹古古代包袱的基礎上加以改良,融彙自然,氣韻天成。新穎的造型,飽滿的形體,細膩的褶皺,和諧的比例,将整壺飄逸之感盡顯淋漓,成為令人過目難忘的又一經典。
儲亦斌仿佛總能将大自然之美與紫砂藝術完美結合,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賦予花器隽永的生命力,在诠釋紫砂美學的同時,綻放生活之意趣。他能達到如此成就,離不開背後30多年來的辛勤付出,他坦言自己“沒有什麼特别的捷徑,就是勤懇、踏實,有鑽研精神,認認真真做好每一把壺。”
在這個凡事追求效率的時代,越來越少人願意靜下心,花長時間和心力,去做一把精緻的花器,而儲亦斌對花器的愛,純粹而執着,其靈魂中的工匠精神、一絲不苟,這份專注與堅持,也将使他邁向更高的藝術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