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秀才”相當于現代啥學曆,研究所學生能考上嗎?别被電視劇騙了

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常常會發現一些看起來又窮又酸的“秀才”往往得到了生活當中周圍許多人的佩服,比起現在的大學生的社會地位可謂強了太多了!那麼“秀才”放在現在是什麼學曆呢?大學生能考上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稍微了解一下古代“秀才”的演變過程。

“秀才”相當于現代啥學曆,研究所學生能考上嗎?别被電視劇騙了

《管子·小匡》:“農之子常為農,樸野不慝,其秀才之能為士者,則足賴也。”這時候“秀才”二字僅僅是指出色的人才而已,到了漢朝的時候興起了舉薦人才的制度,這個時候的秀才需要家世特别出衆,自身才華又特别的超長,然後才會被當地的官員舉薦——在這時候現代一般的平民大學生就很難有考上的機會了。

到了南北朝的時候,特别重視秀才的選拔,但是這個時候的秀才選拔難度比漢朝還要高,它是需要問策的。“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為郎中。”。具體如何問策呢?我們不妨看看南北朝之後的幾條科舉考試問策的題目:

“秀才”相當于現代啥學曆,研究所學生能考上嗎?别被電視劇騙了

“問:有征無戰,道存制禦之機;惡殺好生,化含亭育之理。頃塞垣夕版,戰士晨炊,猶複城邑河源,北門未啟;樵蘇海畔,東郊不開。方議驅長毂而登隴,建高旗而指塞,天聲一振,相吊俱焚。夫春雪偎陽,寒蓬易卷,今欲先驅誘谕,暫頓兵刑,書箭而下蕃臣,吹笳而還虜騎。眷言籌畫,茲理何從?”

看看這個,你大約就知道大學生能不能考了。問策需要你對國家的宏觀政策作出一個綜合性的分析并且提出對策,比如這道題的意思是:“打仗會有人死傷,而英明的皇帝不忍看見自己的子民遭受傷害,現在我們希望不戰而屈人之兵,你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秀才”相當于現代啥學曆,研究所學生能考上嗎?别被電視劇騙了

要作答這道題,首先你得分析一下,唐朝的敵人有哪些,然後敵我雙方的糧食、兵力、人口、經濟狀況、作戰模式你也必須分析,然後再從這些基本條件出發,為唐國的外交、政治、軍事、經濟定下一些基本的戰略戰術——并不是你随便說就行,一方面是要言之有理,另一方面要切實可行,因為後面可能需要你自己去執行的,如果做不好,那你可是難辭其咎的!

這樣的問策,可能極少數特别關系時事而且學習内容比較跨領域的大學生能夠答出來一部分,但是能不能通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唐朝的時候,秀才由地方官舉薦,然後皇帝出題目考驗,考不過的要問責地方官。由于秀才的要求太高,甚至于一度取消了秀才這個考試科目。

“秀才”相當于現代啥學曆,研究所學生能考上嗎?别被電視劇騙了

同時就算你考過了,也不一定能最後獲得秀才的身份而去任職,因為唐朝要求官員必須相貌堂堂,如果你長得不是很合官員的意思,很有可能你也會被辭掉。據說大名鼎鼎的黃巢曾經就因為長相太過于兇惡然後被皇帝給剝奪了功名。一氣之下,來了個“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到了明朝之後,秀才是讀四書五經而進學者的專稱,秀才必須考過童子試,然而童子試也并不是說童子就能考過的,古時候考科舉的人有句話叫做“二十少狀元,八十老童生”。甚至于還有個有趣的對聯,考官專門針對一個老童生寫的:

“上勾是老,下勾是考,老靠童生,童生考到老”

“秀才”相當于現代啥學曆,研究所學生能考上嗎?别被電視劇騙了

可見秀才也不是那麼好考的,很多人考到八十歲也考不上,是以這才有範進中舉後高興地得了失心瘋——因為實在是太幸運了啊!加上明朝考中了秀才之後,就相當于有了功名,這時候國家的許多特殊待遇你都會有,比現在一般的大學生的地位确實高了不少。

是以不要看電視上一個小小的童生,看起來好像沒什麼本事一般,古時候真正考上了秀才的,那都是當地了不起的人物。憑借他們的人脈和權力,絕對可以做到富甲一方的存在。這樣的秀才,可不是一般的大學生能夠随便考得上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