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現,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聯成周期表?誰抄誰?

衆所周知,元素周期表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總結,并由清代化學家徐壽翻譯引進中國的。可有人卻發現,有不少明代的皇族子弟,名字竟然與周期表高度重合,這是怎麼回事呢?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本名朱重八,而他父親朱五四和哥哥朱重五,名字同樣與數字有關。那這種以數字取名的方式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原因可能與當時老百姓文化水準過低有關。

與其他朝代不同,元朝更像是一個征服王朝,雖然開國皇帝忽必烈對于漢文化極為重視,但依舊改變不了元朝上層普遍瞧不起漢人的社會風氣。

這種不重視也影響了漢族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文脈不興成了元朝時一種普遍現象。更重要的是,由于科舉制在元朝的衰落,富裕家庭耕讀傳家的傳統也逐漸消失,元朝百姓也對識字讀書沒了多少興趣。

如此一來,人們的識字率普遍下降,人們取名時的“逼格”也變得越來越低。朱元璋一家的名字在當時可一點也不特殊,底層百姓普遍用數字這種好記的方式來給自己孩子們取名。

有人猜測,這些數字就是他們的出生日期,“重八”是八月初八,“重五”是五月初五,而“五四”則是五月初四。

順便提一下,元末的另一位義軍首領張士誠,原名叫張九四,也是極為龍套的數字名。可見,對于老百姓來說,為孩子取這種簡單好記的名字,簡直太常見了。

但這樣一來,卻苦了朱元璋這位布衣天子,堂堂大明開國始祖,名字裡一堆數字算怎麼回事。于是他不光自己改名為朱元璋,還将自己父親、哥哥的名字分别改為了朱世珍、朱興隆。

因為這個前車之鑒,朱元璋在自己子孫後輩名字的命名方式上,顯得極為重視。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現,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聯成周期表?誰抄誰?

他規定,自己後裔以金木水火土為偏旁,依次取名。像他兒子這一代,朱标、朱棣、朱桢、朱杞,全是木字旁的名字,五行說講究五行相生,是以按照“木生火”這一說法,再下一代就全是火字旁,比如朱允炆、朱高熾、朱高燧。

除了搞了搞金木水火土這種五行相生的說法以外,從朱元璋的孫子輩開始,他還要求每代子孫,都要按照自己編寫的二十字口訣的順序來取第二個字。

之是以這樣,朱元璋有着自己的考慮。在中國古代,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重,他們的名字不僅不能随便說,還不能随意寫。不僅本人這樣,就連其有姓氏可考的祖先也是如此,比如在唐朝,因為李氏先祖李虎的存在,“虎”字就成了忌諱。

唐太宗、唐高祖這些皇帝的名字,同樣帶來了極大的麻煩,高祖李淵的名字使得盛産寶劍的龍淵被迫改為了龍泉,而“世民”兩字的樂子就更大了。

雖然李世民在世時為防止麻煩,多次重申隻有“世民”兩字連用的時候才需要避諱,但是,等到李世民一死,高宗李治就下達嚴令,即使是單獨的一個“世”或“民”也需要避諱。

沒辦法,皇上要盡孝,誰也攔不住。于是,原本主管戶籍的民部更名為戶部,而太宗朝重臣李世勣,一把年紀了也不得不更名為李勣。避諱這種事有多坑,由此可見一斑。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現,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聯成周期表?誰抄誰?

這種情況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有些人甚至不得不多次改換自己的名字來規避諱字。

比如趙匡胤的四弟趙廷美,他本名為趙匡美,趙匡胤登基後,為了避諱,他和三哥趙匡義一起改“匡”為“光”。結果沒想到等到趙光義繼位後,他又不得不再次改名成了趙廷美。

除了人名外,人們的一些日常通信和文書傳遞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宋代官家體恤百姓,皇子在被封為太子前,往往會将自己的名字改為較為生僻的别字,比如宋英宗原名趙君實,就是為了友善百姓避諱,才将名字改為“趙曙”。

朱元璋自是深知這一點,為了友善百姓,也是為了防止自己子孫互相重名,他特意規定自己子孫名字以二十字口訣和五行來循環。

比如燕王朱棣一系,就是以“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二十字輪換,是不是很熟悉呢?曉得崇祯朱由檢是怎麼來的了吧。

但可惜的是,即使做了這麼多的準備,朱元璋依舊沒有想到,自己的子孫後裔竟然會爆發式的增加,即使後世以五行加輩分進行取名,但同系血親之間重名的現象依然嚴重。

這并不是這些子孫們在取名時不夠努力,實際上這些王爺們也是為了自己兒孫的名字們操碎了心。

為了避免重名,許多明朝皇室不得不生造漢字來取名。但這一舉動還帶來了一件意外的效果,那就是朱家子孫的名字竟然都被排在了元素周期表上。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現,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聯成周期表?誰抄誰?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數,從小到大進行組合排列的。在元素周期表内,除了前面的一些品質較小的元素是非金屬外,後面的元素質子數越來越大,全都成了金屬元素。

清代化學家徐壽翻譯元素周期表的時候,需要找到大量可以表示金屬的漢字與它們對應。結果,老朱家生造漢字取名的效果就出來了,徐壽根本不需要現編,就能輕易地找到讀音和元素符号一一對應的漢字。

這其實是一個無比巧合的故事,不過說起來,徐壽似乎還應該給老朱家版權費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