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曆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滅亡了?

縱觀中國古代的曆史,無數朝代的興衰滅亡,當然和處在九五之尊的皇帝有着十分重要的關系,當一個王朝皇帝賢良有德的時候,那個朝代就能夠維持比較長的時間,而一個皇帝變得貪圖享樂,親小人,遠賢臣時,這個王國就岌岌可危了。

曆史上,同樣也有一個可以說是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然而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這又是為什麼呢?它就是清朝。

中國曆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滅亡了?

為什麼說清代沒有昏君?客觀上來看,導緻朝代滅亡的君主,大緻分為兩種,一種是“王氣在此”陳後主,“何不食肉糜”晉惠帝那樣智商完全不線上上的帝王,另外一種是沒事喜歡瞎折騰的,比如新朝王莽、隋炀帝、明代崇祯等等。

至于清代十二帝,從努爾哈赤到入關的順治,以及最後的光緒溥儀,的确沒有出現上述的這幾種情況。

中國曆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滅亡了?

而原因,也不難了解,清代皇帝十分注重對皇子皇孫培養,要求他們能夠熟練寫滿漢文,熟讀五經,善于騎射,早期教育上已經獲得了長久的進步。

除此之外,清代儲君位置的選擇,并沒有沿用前朝的嫡長子繼承制,從雍正開始,采取的秘密建儲制度,有力的促進了皇子的良性競争,使得皇帝能夠擇優錄取,確定了新天子的才幹和能力。

中國曆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滅亡了?

然而清廷不到三百年,為何最終還是滅亡了呢,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時代的變化身上,乾隆晚年,清朝先後平定了郭爾喀,又在清緬戰争中獲得了勝利,依然以亞洲霸主自居,然而此時西方列強,卻已經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展開了工業革命,無論是科技手段,還是軍事,都要遠遠超過清朝。

而到了晚清年間,清朝和東西方國家交手的戰役中,基本都是以割地賠款告負,根據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争開始,清廷一共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合約共計1125件,賠款白銀高達13億兩之多,這些導緻國内經濟負擔更重。

中國曆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滅亡了?

與此同時,國内新思想的湧入,也為推翻清廷統治的革命創造了條件,和千年來多次發生的農民起義不同的是,很多人拿起了槍,目的并不是為了填飽肚子。

至于第二點,還是出在了民族問題上,客觀來看,這成為了近代中國前進最為嚴重的絆腳石。作為少數貴族統治集團,清廷在兩百年的曆史當中,首先要做的,當然是確定朝廷的利益,在順治康熙等年間,少有漢人得到重用,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慈禧時期,才被迫啟用了曾國藩李鴻章等地方官僚挽回局勢,但是往往事後既罷,君臣之間并沒有信任可言。

中國曆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滅亡了?

而在晚期清廷自救的立憲運動當中,貴族對即将逝去的權力,依然是遲遲不願意放手,推動變法改革的道路,艱難無比,最終也引發了全國上下更大的不滿,進而走向了末路,從清廷剿滅太平天國的表現,以及在此之後所散發出來的活力來看,老實說如果不是時代的變遷,封建集權已經達到頂峰的它,延續時間能夠超過漢朝也說不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