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月薪四萬,也搶不到金牌月嫂

在大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裡,“尋找月嫂”已經成為了年輕父母們新的痛點,有的夫妻甚至在懷孕前就要提前預約優質月嫂。

口碑好、從業時間長的月嫂在圈内被稱為“金牌月嫂”,在北京上海,她們一直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往往要提前半年以上預約才有檔期。

懷孕四個月時,徐緣的朋友提醒她找月嫂的事情應該提上日程了。朋友将自己坐月子時用過的月嫂推薦給徐緣,還特意囑咐這位月嫂非常搶手,一定要早些預訂檔期。

“再找找看别的吧,反正還有好幾個月。”徐緣和丈夫商量說。

沒想到一耽擱就是兩個多月,徐緣和丈夫分别咨詢了家附近的高端月子中心、别的月嫂機構,發現情況并不如他們想象得那麼樂觀:在上海,月子中心動辄一個月花費三四萬,而其他月嫂機構的“金牌月嫂”大多已經被提前大半年就預約走了,現在剩下的隻有還處于新手階段的月嫂。

徐緣此時想要回過頭來再找朋友推薦的那位月嫂,卻被告知她的檔期早已經排到了七個月以後。

“現在就是挺後悔的,我們也面試過幾個月嫂機構推薦的新人月嫂,價格是比較便宜,但是沒有什麼經驗和名氣,不放心。我三十多歲生小孩,年紀本來就大一些,是以還是想要找朋友用過的月嫂,這樣比較靠譜。”距離預産期還有三個多月的今天,徐緣仍然沒有解決請不到月嫂的煩惱。

月薪四萬,也搶不到金牌月嫂

2015年,上海“金牌月嫂”的月薪就已經達到14000元

徐緣的煩惱并非個例,對于生活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年輕夫妻來說,“請不到合适月嫂”變成了生育小孩時要面臨的越來越普遍的問題。

随着“全面二孩”“三孩政策”等生育政策的實施,月嫂供不應求的現象愈演愈烈。58同城招聘研究院聯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釋出《2020年中國生活服務業就業指數報告》顯示,就職位缺口而言,2020年生活服務業15個典型職位中,月嫂職位就業指數最大,達到5.92,用工最為緊缺。

在南京做了八年多月嫂的張姨便是一位有口皆碑的“金牌月嫂”,做月嫂的這些年,她也親眼見證了這個行業的發展。和許多月嫂一樣,張姨選擇入行單純是因為“喜歡孩子”,“覺得小孩的世界很單純,隻要真心待他們,他們就會毫無保留地對你笑,一點不會摻假”。

2013年前後,張姨從一家床上用品公司轉行去做月嫂,但當時南京很少有家庭願意花錢聘請專業月嫂,一般都是讓自己的媽媽來照顧一段時間。剛入行的她隻能去往蘇州和上海,從這兩個城市開始接單,“最開始的時候在上海,一單是一萬一個月;現在回到南京,價格在一萬八到兩萬一個月之間,如果到别的大城市,價格會漲到兩萬五左右”。

月薪四萬,也搶不到金牌月嫂

不僅價格上漲,張姨的檔期也越排越滿,截至我們采訪當天,她接的單子已經排到了今年九月。靠着做月嫂,她也在南京買下了兩套房。

“我從來不現場見客戶,因為基本每天都在戶上,沒有時間的,最多偶爾視訊一下。現在我一般都隻接老客戶推薦的朋友,有的連視訊都不用,文字聊天幾分鐘,直接就付訂金了,去醫院之前都不知道客戶長什麼樣的。”

月薪四萬,也搶不到金牌月嫂

金牌月嫂高薪的背後,則是像張姨一樣24小時全天待命的生活。

早上六點起床,為孩子清理奶瓶,動作需要非常輕柔,不能吵到孩子和家裡人休息。七點開始為媽媽和孩子準備早餐,接着給孩子洗臉。九點半準備銀耳湯、紅棗枸杞湯一類的加餐,在空閑時間裡打掃月子房間、清洗孩子的衣服。

十一點開始準備午飯,需要營養均衡,且一周内不重樣。下午的時間用來給孩子喂奶、拍嗝、洗澡、消毒、準備晚餐。孩子休息以後則需要在床邊時刻看着,如果醒了就要幫他們換尿布、哄睡,有時還需要叫醒媽媽給孩子喂奶。

月薪四萬,也搶不到金牌月嫂

“其實我們這行也蠻辛苦的,我因為經常熬夜做事情,腰越來越不好了。我有個姐妹在深圳做月嫂,一次在雇主家的樓梯上蹲下身子撿東西,再起來的時候腦充血中風了,就這麼沒了。”

張姨提到,現在能請得起“金牌月嫂”的家庭大多都是中産及以上的家庭,父母雙方都很忙,很多媽媽在生下孩子兩三天之後就開始居家辦公。她曾聽說過自己的朋友遇到的極端情況:父母都很有錢,但是沒時間照顧孩子,一直長時間雇月嫂,最長的甚至雇了兩三年的時間。

在北京做月嫂的陳姨就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媽媽出月後的一天晚上,陳姨原本已經開始收拾東西,準備過兩天就離開,沒想到夫妻兩人一同找到陳姨,詢問她能否續約。

“當時和我說就是太忙了,媽媽當時生産前幾天還在開會,在醫院待産的時候,一邊疼一邊都還惦記着工作的事情,真的沒時間帶孩子,是以希望跟我續約一段時間。”

“忙”是陳姨對于這對夫妻最大的感受。媽媽還在坐月子時,就已經每天拿出電腦工作,由于孩子對于聲音十分敏感,隻要媽媽一敲鍵盤,他就開始大哭,“我隻能把孩子抱去客廳哄哄”。

等到了周末,陳姨也經常“加班”為他們帶孩子。有一次她看到父母兩人都在家裡,便放心出門買晚飯的食材。沒想到回家時,她發現孩子在房間裡大哭,但是父母都在書房、卧室裡開會,忙得顧不上孩子了。

月薪四萬,也搶不到金牌月嫂

“現在的父母,特别是生活在一線城市的父母,都在拼命賺錢給孩子安全感。去年雙十一的時候,他們買的基本都是給小孩的東西,從1-3歲的都買了囤着,我拆快遞整整拆了一下午。是以你不能說他們不愛孩子,隻是說每代人愛孩子的方式不同。”

陳姨提到,經常出差的爸爸幾乎每晚都會打視訊電話回家,有的時候媽媽在開會,就會直接打給她,“我當時以為出什麼事了,他說沒事,我就是想看看寶寶”。

“我能感受到他們也在很努力地抽時間陪孩子了,之前他們倆還吵了一架,就是因為媽媽出門工作,想帶着孩子一起出去透透氣。爸爸知道以後不高興了,說疫情期間少帶孩子出門,吵到後面媽媽就哭了,說‘咱們都這麼忙,我隻是想和寶寶多待一會兒’。”

在張姨的觀察中,中産家庭裡的年輕父母觀念一般比較前衛,和老一輩父母産生沖突沖突是很平常的事情。

“我有次去過一戶别墅做月嫂,一大家人住一起。沖奶粉的時候,老人過來看,跟我說要怎麼怎麼沖才好,但其實她的方法是錯的。這時候孩子媽媽也過來了,覺得老人在添亂,兩個人就吵起來了。我一邊勸架,一邊還得和我們科普正确的奶粉沖泡方式。”

月薪四萬,也搶不到金牌月嫂

在中産家庭裡,高薪的金牌月嫂與雇主之間的沖突隐藏在日常瑣碎的生活細節之中,一觸即發。

張姨和陳姨在采訪中都提到,由于自己服務的基本是高知家庭,父母對于育兒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還會在孕期就報名上一些育兒相關的課程,“他們會覺得自己懂很多東西,但是你的知識用到孩子身上不一定是對的”。

張姨記得自己有一次遇到一對父母,堅持要讓孩子媽媽在吃完飯以後喝米酒,因為“米酒可以促進身體代謝、增加奶水”。“我們學到的是不建議坐月子的媽媽喝米酒,但是我不能和他們說月子中學怎麼教的,而要用順從的态度跟他們溝通。”

陳姨覺得現在很多年輕父母聲稱自己帶孩子的方式很“前衛”,但說到底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育兒觀念。有的父母非常熱衷于在朋友圈曬娃,事無巨細都要拍小視訊,但是在生活中對孩子的陪伴并沒有社交媒體上顯示的那麼多。

“還有父母帶着兩歲的寶寶去飯局,小孩子吃錯東西了他們也不知道。一起去醫院的時候,醫生問孩子的情況,他們一問三不知,都是我在回答。”

盡管在旺盛的需求之下,經驗豐富的金牌月嫂早已經成為了市場上供不應求的“搶手貨”。但是在行業内部,何為“金牌月嫂”,她們的行業準則是什麼,卻遲遲沒有更為具體明确的規定。

月薪四萬,也搶不到金牌月嫂

早在2016年2月,國家标準委員會就出台了《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服務品質規範》,将母嬰生活護理人員劃分為一到五星級、金牌級這6個等級,并制定了詳細的評級标準。

按照上述規範檔案,金牌級月嫂的資格認證,注明“取得進階家政服務員資格證書、進階育嬰師資格證書和營養配餐師資格證書。經評定合格後可由五星級晉升為金牌級母嬰生活護理員。”

然而在大多數月嫂機構裡,“金牌月嫂”的劃分多以從業時間、業内口碑等作為标準,很少有統一的認證系統。張姨提到,自己當時在機構裡教育訓練時,雖然學習了一些技能,包括給小孩子洗澡、給小孩子撫觸、如何催乳、如何泡奶粉,但是都不深入,許多經驗都是自己從業以後慢慢積累出來的。

月薪四萬,也搶不到金牌月嫂

北京“阿姨學校”的課堂裡,學員正在學習育嬰課程

對于雇主來說,聘請口碑好的金牌月嫂并不意味着可以摒除一切風險。徐緣在尋找月嫂的過程中,發現并不是每一位聘請金牌月嫂的朋友都有好的體驗。徐緣的一位朋友就強烈建議她去住月子中心,因為朋友坐月子時由于沒有請到稱心的月嫂,一連換了三個還是不滿意,“不是不夠專業就是脾氣态度不夠好,反正她都不推薦給我”。

“我在小紅說上也看到,有人說請來的月嫂是有催乳師證書的,但是手法特别差,出不來奶水的時候還會說媽媽不争氣。可能最後還是會選擇入住月子中心吧,雖然價格上會貴一些。”徐緣在采訪的最後說。

資料整理:娜娜

采訪:PP&Echo

撰文&編輯:Echo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月薪四萬,也搶不到金牌月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