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東老人為無名英雄守了74年墓,英雄魂歸故裡後,老人開心的笑了

中國是禮儀之邦,誠信乃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原則。自古以來就重視禮儀道德、講求一諾千金,衆人奉“言而有信”之人為君子。

反之,一個言而無信的人雖然會獲得短暫收益,但終究會被社會淘汰、被旁人唾棄,這種人表裡不一、兩面三刀,最終引火燒身、自取滅亡,在各種謊言中暴露自己的真實嘴臉。

山東老人為無名英雄守了74年墓,英雄魂歸故裡後,老人開心的笑了

而言行必出、一諾千金之人,待人接物有原則底線,這不僅是對他人的負責、也是對自己的擔當,這種人在任何時代都會受到他人的尊重。

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牛餘慶在平凡中塑造偉大

信守承諾之人延續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内在品質值得敬佩、外在言行值得認可,有這麼一個老人,為了幫助犧牲的戰士找到回家之路,苦苦堅守74年,74年的光陰流逝、風雨變幻,老人從未想過放棄。

這位毫無全名的烈士成為了老人一生的心結,他堅信隻有完成烈士家人的托付、讓烈士魂歸故裡,他才能安心安然。但在物質匮乏的年代,想要尋找一個有姓無名之人無異于大海撈針,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看似不可能的處境中,這位老人用74年創造了一個令人淚目的奇迹。

這個老人名叫牛餘慶,和他的姓氏一樣,牛餘慶有着牛一樣的韌勁兒,出身貧寒的他懂得知恩圖報、明辨是非的他懂得匡扶正義、講求誠信的他信奉諾言。他為人熱心善良、踏實能幹,在抗日戰争年間憂國憂民,雖然未能親臨一線,但經常會幫助戰士們運輸物資,幫他們渡過難關。

山東老人為無名英雄守了74年墓,英雄魂歸故裡後,老人開心的笑了

牛餘慶知冷知熱、始終感念愛國人士的保家衛國、浴血奮戰。他生活在時局動蕩、戰亂頻繁的抗戰時期,日軍在華夏大地所犯罪行有目共睹,生活在底層的百姓遭到剝削壓迫、苦不堪言,若不是我軍戰士的奮力抗戰,很多百姓都會無辜喪命。

年輕的戰士哪裡是鐵一般的意志,大多都是拿命在拼,牛餘慶雖然身為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但他懂得國家大義,在後方竭盡所有發光發熱,為友軍奉獻力量。

受人之托、終人之事,一個“好”讓老人堅持74年

他經常和自己的家人積累物資、暗中幫助我軍戰士,這些善舉無形中發揮了巨大力量,不僅救下了衆多戰士,也給我軍突圍提供了便利。他堅持這樣做不圖回報,隻為早日抗戰結束、迎來和平。

在1941年,牛餘慶遇到了一件讓他守護74年的事件,牛餘慶所在村子未能躲過日軍的襲擊,日軍企圖把藏在牛餘慶村子中的我軍幸存者一網打盡,直接在村子中駐紮了大批軍隊、日夜巡邏。幸存的18位傷員在牛家村村民的幫助下,躲進了一口地窖,不見天日的地窖成為了幸存戰士的避難所。

山東老人為無名英雄守了74年墓,英雄魂歸故裡後,老人開心的笑了

在日軍的巡邏稍微放松時,這些傷員被陸續轉移出去,有一個姓張的傷員,因身負重傷不得已留在牛家村,這個姓張的年輕人被子彈打穿了腿,雖然已經做了簡單的包紮止血工作,但子彈穿過腿部,如果不及時手術,不僅會面臨傷口感染,甚至會丢掉性命。

當時醫療條件落後、到處有日軍把守,這個“老張”傷口潰爛,終究不治身亡。

由于牛餘慶隻知道他姓張,其他一無所知。老張一家有三個兄弟,三兄弟在國難當頭、參軍打仗,老張犧牲後,他的哥哥因身在前線,隻能委托牛餘慶好好看守他弟弟,等到抗戰勝利後,再将弟弟接回故土。

牛餘慶深明大義,自然一口答應,然而令他也沒想到的是,一個“好”讓他無怨無悔地堅守了74年。

山東老人為無名英雄守了74年墓,英雄魂歸故裡後,老人開心的笑了

抗戰期間,部隊經常南征北戰,在通訊落後、交通不便的情況下,老張的兩個哥哥也杳無音信。老張去世後,牛餘慶将他葬在了村子中,為了幫助老張魂歸故裡,牛餘慶幾乎每周都會詢問過往的軍隊是否認識一個叫老張的烈士,生怕一個錯過就是一個遺憾。

在各種滿心期望到不斷失望中,老張并沒放棄苦苦無望的尋找。

和平年代,英雄魂歸故裡,衆人集體緻敬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開始了飛速發展,牛餘慶年事已高、做事力不從心,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對老張家人的許諾,科技的發達、交通的發展,老張的歸家之路似乎燃起一點希望,老張回歸之路道阻且長卻也不無希望。

當地政府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便發動群衆去尋找老張的家人,經過各種比對,牛餘慶知道老張的兩個哥哥也戰死沙場,三兄弟為國捐軀,老張的全名叫做張維吉,雖然叫“老張”,但年齡尚小、勇氣可嘉,他不怕犧牲、浴血奮戰,在有限的生命裡诠釋着愛國熱情。

山東老人為無名英雄守了74年墓,英雄魂歸故裡後,老人開心的笑了

他們三個犧牲之後,張家悲痛萬分,一直在尋找他們的屍骨,如今能夠找到張維吉的墳墓也算是幸運之事。他們的旁系親戚前來認領屍骨,将老張接回家中。這件事結束後,老人開心的笑了!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重視魂歸故裡、落葉歸根。老張為國犧牲、付出了年輕生命,後來人對他給予尊重和景仰,這是他的榮光,也是牛餘慶等人的榮光。

小結:

這件事一出後,引發了衆人的感慨: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很少有人可以像牛慶年如此忠誠認真,為了履行一個諾言,堅守74年,不是每個人都有執念做到如此。

有人說:如果牛餘慶假裝忘記此事,或許他可以輕松許多,不用苦于奔波、四處尋覓,隻有經曆過尋覓無果的人才知道那種痛徹心扉、着急無助之感。

也有人說:牛餘慶是君子也,人背信則名不達,他為後代樹立了好的榜樣。除了張維吉烈士舍生取義的大無畏精神,牛餘慶的精神也值得後人不斷學習。你覺得牛餘慶值得贊嗎?

參考史料:《孟子》《周易》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