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2日
,此時
浙江台辦
收到國台辦急電通知:不久将有
五位台灣同胞
,前往蔣氏故居參觀,請務必做好接待工作。
來人能讓中央緊急通知款待,一定是非同尋常的人物,浙江台辦迅速忙碌了起來。
不久之後,奉化市溪口鎮前,一輛黑色轎車停了下來,裡面緩緩走出一家人,看上去跟平常的有錢旅客沒有什麼不同。
而不久之後,從業人員開始發現這家人同一般遊客的不同,領頭的是個中年男子,他們一行人,經過幾分鐘到了
蔣氏故居
,一行人表情變得凝重起來。
陪同的台辦從業人員走上前去,準備帶領他們走免費通道,但領頭的男子卻表示拒絕,給自己不需要門票的孩子們,也一人不落下買下了門票。
然而不久之後,台辦從業人員的疑惑仿佛找到了答案。當走到蔣氏故居後,領頭的男子激動喊道:
“我們終于回來了!”
随後這位中年人參觀了溪口十幾處景觀,同當地景點從業人員和老鄉交談,然而全程使用本地方言交談,一位台灣遊客竟然本地方言,一時間令衆人驚訝不已。
這位領頭的中年男人是何人?為何到了蔣氏故居後如此激動?本期我們一起聊聊
蔣孝勇
的故事。

二蔣寄予厚望卻無意太子之位
在蔣介石父子心中,
“求人不如求己”
,隻有将權力緊緊握在蔣家人手中,才能保住蔣家在台灣的權勢和地位。
是以自從蔣介石敗退台灣後,就耗費了大量精力在培養蔣家權力接班人身上,蔣經國的三個兒子中,蔣孝勇無疑是最得蔣介石喜愛的。
蔣孝勇出生時候,正值1948年10月27日,正值淮海戰役即将爆發之際,此時國民黨全國的局勢已危如累卵,蔣介石為了家人安全考慮,便将蔣孝勇送往了台灣。
蔣經國有三個兒子,分别是蔣孝文、蔣孝武、蔣孝勇,因為蔣孝勇出生時,正值國民黨在全國潰敗時期,蔣介石對于自己這個幼孫十分愧疚,是以
蔣介石
夫婦在他身上傾注了大量的關愛。
在蔣經國三個兒子中,
的個性最像其父蔣經國。
蔣孝勇出生蔣家,身上有一股子傲氣,但同長輩接觸的時候,從來都是表現得十分謙遜,和蔣孝勇有過接觸的老人,對于蔣孝勇都有着不錯的評價。
少年時期的蔣孝勇雖然也有些小脾氣,但是比起他的兩位哥哥,要好得多。
在蔣孝武兄弟三人中,蔣孝勇是最善于明白蔣經國心意的,是以在當時,蔣孝勇是蔣經國最乖、最聽話,得到最多寵愛的兒子。
中學畢業之後,蔣孝勇在祖父的殷殷期盼下,進入陸軍軍官學校學習。在軍校裡的蔣孝勇安分守己,對于軍事知識和軍事訓練極其用心,蔣孝勇在軍校的辛苦付出,終于讓他的成績名列前茅。
得知消息的蔣介石不禁大喜,因為他心中一直期盼蔣家能出一名将軍,幼孫在軍校如此優良的表現,讓他對蔣家未來前途充滿了希望。
是以蔣介石在會客的時候,總是誇贊蔣孝勇的良好表現,為他在台灣擴大知名度。
然而早先蔣介石心目中的繼承人培養對象并不是蔣孝勇。由于蔣孝文年齡大,是以在蔣介石進入台灣初期,培養的繼承人是蔣孝文,但是年紀輕輕的蔣孝文患上了糖尿病。
在一次參加朋友宴會時,由于低血糖陷入了昏迷,沒有及時得到照料的蔣孝文腦部神經受損,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自此生活難以自理。蔣介石在蔣孝文身上寄予的厚望,不得不畫上了句号。
當時的蔣孝武,在蔣氏父子眼中,做事荒唐,此後蔣孝勇便成了理想中的繼承人。然而不久之後的一次意外,導緻蔣氏父子的希望徹底破碎。
在一次軍事訓練中,蔣孝勇的腳踝被扭傷。蔣氏夫婦知道這個消息後,立即前往紐約請來醫生,為幼孫手術。經過兩次手術後,蔣孝勇依舊沒有徹底好轉,自此留下了後遺症。
不得已之下,蔣孝勇隻能離開軍校,前往台大學習。
台大畢業後的蔣孝勇,對于官場上的爾虞我詐感到厭惡,于是便選擇了一條棄政從商之路。
蔣經國
得知這個消息後,盡管對培養了多年的蔣孝勇十分失望,但是還是尊重了兒子的願望,最後在蔣經國的要求下,挂名了國民黨中央财政委員。
蔣經國左、蔣介石
此後蔣孝勇開始商場大展拳腳。蔣孝勇出任鴻霖公司董事長後,通過他持重的性格和靈活的手段,很快便将虧損嚴重、瀕臨破産的企業打理得井井有條,企業成功扭轉了虧損的局面。蔣孝勇憑借自己在商界展現出的出色能力和家族身份,很快便在台灣政商界結下了良好的關系。
蔣經國去世後,無心政治的蔣孝勇逐漸淡出了政治圈,自此之後,蔣家人褪去了光環,進入平民百姓行列中。
二蔣臨終願棺椁回國,兩岸局勢緩和時機出現
蔣氏父子在臨終之際,希望将自己棺椁遷回故裡,這正源于兩人對故鄉的思念。在蔣氏父子台灣政治生涯中,他們盡管不斷有反攻大陸的圖謀,但是對于一個中國(中華民國)還是十分維護的,對中華民族有着強烈的歸屬感。
中國人一直有葉落歸根的傳統,更何況是前半輩子在大陸叱咤風雲的蔣介石。在蔣介石進入台灣後,沒有一刻停止對彼岸故鄉的思念。
是以在1955年至1975年蔣介石在世期間,國共兩黨之間進行了三次和平統一台灣的談判,然而最後都由于曆史原因而不了了之。
進入蔣經國時期,中共中央對台政策發生了調整。
1978年,
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會議上确立了确定了和平統一台灣的方針。此後随着兩岸關系緩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逐漸形成。
十一屆三中全會
在當時背景下,蔣介石故裡溪口也迎來了空前發展和繁榮,成為了中央對台開展工作的重要地區,是當時受到妥善保護的國家重點風景區。
1979年春節臨近,中央财政向奉化撥款30萬,指令修繕蔣氏祖墳和老宅。修繕工作一直持續到1981年10月,修複了4座墓穴和3處宅院。同時中央為了發展奉化經濟,在當地下發了不少扶持政策,整個奉化的面貌随之一新。
中央在台灣工作做的努力,不久之後迎來了蔣經國的響應。
1987年,愛國人士同時又是蔣經國同學馮洪志來到了奉化,在這裡他将蔣經國祖父兩輩居住過的宅院和蔣氏祖墳拍了照片,甚至在蔣經國生母墳前,捧了三抔黃土,将之交給朋友帶到台灣。
當身處台灣的蔣經國看到這些物品後,禁不住勾起了故鄉和生母的思念,壓抑不住的他流下了眼淚,自此之後,蔣經國的兩岸政策開始出現了松動。
1986年5月3日,一架波音747大型運輸機降落在廣東白雲機場,一眼望去它身上寫着醒目的“中華航空公司”。飛機在跑道上停下後,飛機機長王錫爵從舷梯走下,一見到機場從業人員便忍不住喊道:“我要和家人團聚,我要在祖國定居!”
這便是震驚一時的“華航事件”,事件爆發後,大陸第一時間采取了妥善方針,蔣經國在此次事件中,同大陸展開了談判,事件最後得以和平解決。
“華航事件”能夠成為中國曆史上影響深遠的事件,并不限于一段骨肉團聚的故事,其
背後的意義更加引人關注,國民黨的“三不政策”被打破,兩岸溝通進入了新的曆史時期。
在蔣經國晚年政治生涯,不斷推進兩岸關系恢複,但身患糖尿病的他身體一天天虛弱,終于在1988年的一天,将近油盡燈枯的之時将蔣孝勇叫到自己身邊道:
“我這一輩子無愧于台灣,等我離去之後,希望能将我的棺椁送回老家,葬在母親身邊盡孝!”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在台北離世。1996年,台灣掀起了“去蔣化運動”,台灣當地許多蔣介石雕像被拆除,甚至有些被惡意搗毀。
在蔣介石剛剛去世時,台灣興起了修建蔣介石雕像的運動,在台灣省府大力支援下,經過幾年時間台灣修建了多達4.5萬尊的蔣介石雕像。然而卻在1996年後,大量被人為惡意搗毀,這使得蔣孝勇十分不滿。
不久之後,蔣孝勇前往醫院檢查身體,發現自己患了食道癌,但他并沒有第一時間配合醫生治療身體,而是前往美國看望宋美齡。
當時的
宋美齡
已經99歲高齡,但是見到蔣孝勇之後立即憤慨說道:“現在慈湖和大溪已經沒有兵保護了,為什麼不把棺椁遷回大陸?”
聽了宋美齡訓斥後,十分贊同的蔣孝勇便開始籌劃踏上故鄉,先去家鄉探查老宅和蔣家祖墳,再開始計劃将祖父兩人的棺椁遷回老家。
為了表達自己回家的誠意,來大陸前蔣孝勇提前告知了國台辦。國台辦得知消息後,十分高興,立即派人前往機場迎接,同時令浙江台辦同志一路妥善招待,于是便有了本文開頭那一幕。
蔣孝武重回故鄉,遷棺椁之事被台灣當局拒絕
當時的蔣家離開了政治圈,為何台灣當局依舊不讓蔣氏父子的棺椁回到故鄉?面對台灣當局的拒絕,蔣孝勇何以應對?
回到溪口後,蔣孝勇去了蔣氏祖墳和蔣氏故居。
然而當時去蔣氏祖墳的路,有一段長達600米的台階,而此時的蔣孝勇已經身患癌症,他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
當時蔣孝勇的大兒子蔣友柏向
建議乘驕子,可是蔣孝勇卻十分堅定的表示:這是我一輩子第一次走回家的路,也是我最後一次了,就算再苦再難,我也要一步一步走下去。
當蔣孝勇走到蔣家祖墳的時候,不免感到大吃一驚,以為祖墳已經多年沒有使用,估計已經荒廢,可當他走到墳前才發現,周邊竟然沒有任何雜草,而且十分幹淨。
十分疑惑的蔣孝勇詢問台辦人員才知,1979年中央撥款修繕蔣家祖墳的事情,而且每年都會有專人前來打掃,得知事情原委後的蔣孝勇極其感到。
蔣孝勇領着一家人到達墳前進行祭拜,由于他已經幾十年踏上這片故土,加上是第一次祭拜祖墳,這一次,他們一家人跪了好長時間。祭拜之後,蔣孝勇在台辦人員陪同下,前往參觀蔣氏故居。
在蔣孝勇一行人走到武嶺路老街時,看着這裡的景色,盡管他沒有來過,但他内心感覺十分親切。
不久之後,一行人來到蔣氏故居前,正當台辦從業人員準備帶他走免費通道時,蔣孝勇堅持自費買了5張門票。走進去後,蔣孝勇看着蔣介石讀書學習的地方,内心不由地想起自己小時候和祖父一起生活的日子,眼角慢慢濕潤起來。随後,蔣孝勇使用本地方言同景區從業人員和老鄉交談了起來,聽着耳邊熟悉的鄉音,蔣孝勇不由得感到更加親切。
從大陸回去之後,蔣孝勇深切感到了大陸的善意,于是便開始向台灣當局申請将棺椁遷回大陸。盡管蔣孝勇殷切期盼,但是最後沒有成功。
1996年12月22日,蔣孝勇離世,二蔣棺椁回國的事情擱置了下來。
蔣孝勇當年參觀蔣氏故居曾說道:“兩岸雖隔河相望,但都是炎黃子孫,台灣人民永遠是中國人。”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相信在不遠的将來,祖國統一大業能夠畫上圓滿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