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0多年前,詹天佑設計修“人字形”鐵路斥資693萬,如今還好麼?

前言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作為道路運輸的主要方式之一,鐵路運輸可謂在現代化事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時至今日,中國的鐵路發展已經經曆了144年。在150年前的清朝人看來,鐵路這種東西,這是洋人的雕蟲小技,還一度被清朝人當做洋人侵蝕中國的一種糟粕。

150年以後不成想火車也成了中國的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中國高鐵甚至走出國門,受到了全世界人的認可。而中國鐵路建設事業之是以能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就,跟一個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100年前有這樣一位偉大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通過修建人字鐵路,斥資693萬白銀。百年後,這條鐵路如今如何了?

100多年前,詹天佑設計修“人字形”鐵路斥資693萬,如今還好麼?

01

1861年,詹天佑出生于廣州。19世紀60年代的中國社會正處于半殖半封的社會意識中。在當時,由于洋人的入侵,朝廷的腐朽,導緻官場腐敗,百姓苦不堪言。而張天佑的父親詹興紅,當時則依靠代筆寫信,作為謀生的手段。雖然日子過得很清苦,但是一家人也其樂融融。幸運的是,雖然父親的現狀并不樂觀。但是早先也曾見識過繁華的世界,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的他,力排衆議也要送詹天佑讀書,如此才能在以後過上更好的生活。

是以,在很小的時候,詹天佑就遠離家裡前往書院讀書。奇怪的是,當時的他對孔文一道并不感興趣,反而更喜歡擺弄一些機械零件。1872年,清政府資助并選取了120名幼童,到其他國家深造。詹天佑的父親在好友的勸說下,也将兒子送到了招考的。幸運的是詹天佑通過了篩選,成為了120名出國留學的幼童之一。

100多年前,詹天佑設計修“人字形”鐵路斥資693萬,如今還好麼?

02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出國留學也并非沒有風險。身在異國他鄉,能依靠的也隻有自己。加上當時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加上清朝獨有的長辮子極具辨識度,導緻華人在世界上備受排擠與欺負。也是以有很多幼童甚至沒能見到父母的最後一面。

似乎知道自己出國并不容易,也是以詹天佑一門心思的投入到了學習之中。在耶魯大學學習時還拿到了全額獎學金。面對洋人的侮辱,他也從不在意。滿心想的都是,學成文武藝報與帝王家。完成學業後,詹天佑便被清政府召回國内從地方支援成了鐵路工程的大佬。

100多年前,詹天佑設計修“人字形”鐵路斥資693萬,如今還好麼?

03

1905年,清朝預備在北京到張家口之間修築一條鐵路。由于清朝積弱,許多列強都想橫插一手。擴大對清朝的影響。在他們看來,即便自己不插手,清朝也根本沒有夠完成這項浩瀚的工程的能力。為了民族大義,詹天佑決定勇敢的站出來,也是以他力排衆議,承接了建造京張鐵路的責任。要知道在山間修築鐵路對于那個年代的技術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也有不少勢力也都等着看他的笑話,根本不會給他提供任何援助。雖然在建造的過程中極其小心,但是從豐台到南口的第一段鐵路還是出現了脫軌事故。而詹天佑要面臨的不僅是列強的嘲笑,甚至連清政府也開始對他的能力提出了質疑。最後,詹天佑通過自創“詹式挂鈎”的方法解決了車鈎容易折斷的問題。而他也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不缺才能。

100多年前,詹天佑設計修“人字形”鐵路斥資693萬,如今還好麼?

04

在修築的過程中,他還遭遇了許多其他的危機。不過都是憑借着他的才思靈活得以解決。并且還發明了人字形軌道解決了火車爬坡能力不足的問題。1909年,京張鐵路全面貫通,曆時4年。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字形的軌道。正因為有了它的出現,才極大地保證了列車通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在這場列強與清朝的較量,被詹天佑輕松化解。

京張鐵路當時在修建的過程中遭遇的危機其實并不算少。要最麻煩的問題就是因為由于地勢險峻,坡度較大。雖然在建設過程中,詹天佑已經極力保證,在保證品質的同時減少花費。但是,由于清朝官員腐敗,官場黑暗,最後花費的600多萬兩白銀,而這個數目也相當于國庫總量的1/10。幸運的是,京張鐵路營運後,這些花費很快就被收回了。

100多年前,詹天佑設計修“人字形”鐵路斥資693萬,如今還好麼?

05

在運作在營運長達百年的時間内,京張鐵路為各地的交通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這條堵上了民族尊嚴與國家氣節的鐵路,也受到了後世的保護。凡從北京經過張家口的列車上的乘客都會對詹天佑心懷感激,甚至為中國有這樣驕傲的工程師感到自豪。在修建京張鐵路的時期,詹天佑制定了詳細的鐵路建造的條例,并且上書朝廷,制定了相應的标準。此後也培育了不少傑出的鐵路工程師。直到1919年4月24日前,詹天佑因病去世,享年58歲。

100多年前,詹天佑設計修“人字形”鐵路斥資693萬,如今還好麼?

結語

在青龍橋車站還能看到詹天佑的塑像,不遠處還有他的紀念館,而他的存在也在向世人展示着在當時那個年代,詹天佑是如何頂住壓力,創造奇迹,維護民族氣節,粉碎列強的陰謀的。而他的事迹也影響了無數鐵路工程師。而他的那種而他身上表現出的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優秀品質,也值得每個人去學習。

引用文獻

《揚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