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在網際網路上相當于“裸奔”——資訊簡直透明。稍有不慎,個人資訊就會洩露出去。
很多人都經曆過如此場面:在開會,或是談話,或是上課,或是看電影,手機冷不丁給你來一串振動。此時你略帶尴尬地接聽,或是挂斷,心中必掠過一絲不爽:怎麼這些廣告推銷人這麼會掐時間?
若是一般情況,你不主動告訴别人,你的電話号碼應該是不會被陌生人擷取的。然而,很多不經意的小細節“出賣”了你:快遞盒上的電話号碼沒有塗黑,參加某活動填号碼領獎品,網上注冊一些小公司的賬号……都會使号碼洩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會去大量搜集他人的電話号碼和身份證号,賣給那些推銷公司、房地産商等人。從此,便開始了電話尴尬之旅。
不隻是現代的網際網路能使你的小隐私外露,有時你身邊的人或是自己也會有意無意的洩漏隐私。
“禍從口出”,“想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就是這個道理。曾聽過這麼一句話:“不要将你的想法告訴你的朋友,因為你的朋友也有朋友。”社會上就有很多這樣的人,朋友和他聊天,談到自己的糗事,朋友和他說:“隻和你說啊,你别告訴别人啊!”他說:“好嘞!”然後轉身就把這事告訴别人了。很多尴尬是怎麼來的?就是這麼來的!
有很多人缺少教養,天生就是“大嘴巴”。是以,要懷着一顆提防之心,遵循長輩們的說話藝術。“逢人隻說三分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短短十七字,道出多少人碰一鼻子灰的真理。
對待朋友,不僅要真心、寬容,更要把握好距離,讓距離産生美。對待自己,就要嚴于律己,加強自我防範意識,提高道德修養。仔細想想,許多時候,隐私洩露還是自己的錯,怪不得别人。《學會說話》上面就曾教導過我們:别人是否添油加醋是他的事,你能否閉緊嘴巴是你的事。多關注些自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在保護隐私這些事上,漸漸就會感到有刃有餘,心中有譜。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隐私,學會保密之法,莫讓隐私成為了自己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