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是為兒童作的短詩,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許多童謠都是根據古代儀式中的慣用語逐漸加工流傳而來,或是以較晚一些的曆史事件為題材加工而成。許多成年人都覺得童謠就是哄小孩子的,是以也就哄小孩子的時候唱一下。
但是在四川(今天的眉山江山鎮附近)流傳了一首古老的童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竟然,因為這首童謠,引出一個大寶藏,這是很多人萬萬沒有想到的。

這個寶藏就是張獻忠沉銀寶藏,但說起這個寶藏,要從張獻忠說起,關于張獻忠,有很多傳說,但是都沒有确定的曆史資料進行考證,是以至今不知真假。
張獻忠是是明朝末年,許多農民起義軍中的一支,他曾在成都建立政權,最後被清軍剿滅。但張獻忠在死前,曾積累了大量的财富,在戰事屢敗的時候,他就準備轉移财富,據說當時用船載着财寶,走到今天的眉山江口鎮附近時,遭到偷襲,攜帶的大量财寶沉沒在江底。
沉船的地段水流很急,古代缺乏一些器材很難下水打撈。據說有一些見過現場的人,但是不敢下江打撈,最後随着時代的變遷,這件事就變成了童謠,流傳了下來。
後來,有關部門對傳說中的沉船區域進行探索,結果,在三江交彙處,竟然真的散落大量金銀。後來,通過排水法,将河底的财寶文物都暴露了出來。果然在河底有大量财寶、文物。但是很可惜的是,經過了幾百年,盜墓賊以及江水的沖刷,财寶、文物可能已經大量丢失。
這首古老的童謠,引起了盜墓賊的多次光顧,最終引起國家的注意。可見,古代流傳下的童謠,并不都是無迹可尋。能夠流傳下來,肯定是有一部分事實或者大量事實作為鋪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