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甯死不降跳下懸崖後,隐姓埋名甘當農民

1951年,正值建國之初,黨中央準備召開一場全國老軍人、老烈屬代表大會,表彰慰問那些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戰士及其親屬。

發邀請函的過程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因為許多戰士在戰争結束後都選擇回到家鄉,默默無名地生活。

其中最難找的要數狼牙山五壯士中的幸存者之一,宋學義。

黨中央把名單送到宋學義的家鄉時,沁陽縣縣政府的官員們都大吃一驚,因為他們完全不知道當地居然有這樣一位戰鬥英雄。

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甯死不降跳下懸崖後,隐姓埋名甘當農民

由于資訊科技不發達,沁陽縣政府費盡周折也沒能查到宋學義目前的住所在哪裡。不過他們了解到,宋學義将戶籍存放在了妻子的故鄉易縣,于是便來到易縣尋找宋學義的蹤迹。雖然依舊沒有結果,但成功找到了宋學義的嶽父。

在宋學義嶽父的幫助下,沁陽縣的專員終于順利在一個小村落裡找到了宋學義。然而當他們見面後,專員怎麼也不敢相信眼前這個佝偻着背的人,居然是年僅三十多歲的宋學義。

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甯死不降跳下懸崖後,隐姓埋名甘當農民

那麼宋學義究竟經曆了什麼才變得如此滄桑?戰争後他又為何選擇隐姓埋名呢?在進入正題之前,新進來的朋友可以點一點關注,既不錯過未來精彩内容,又可回顧往期視訊。

掩護撤退,守狼牙山

1918年,宋學義出生在河南省沁陽縣。宋家三代都是貧農,祖父和父親常年給地主打長工掙錢,為了補貼家用,宋學義從小就和哥哥一起當童工。

一家老小沒日沒夜地在外幹活,即使如此,家庭條件依然十分貧困,有時甚至無法維持生計。

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甯死不降跳下懸崖後,隐姓埋名甘當農民

一家人唯一的财産就是兩畝保命田,但是在1937年,由于欠下了四十塊銀元的高利貸,就連這僅剩的兩畝田都被地主趁機奪走了。

一家人的生活更加艱辛,連飯都吃不上了,在這種情況下,宋學義隻好背井離鄉,逃荒要飯。

同年7月,日軍向我國發起侵略戰争。逃荒在外的宋學義得知自己的嬸母和堂弟都慘遭日軍殺害,悲痛不已。兩年後,途經濟源的宋學義恰好遇到了抗日遊擊隊,想到侵略者給家人和國家帶來的不幸,他毅然決然地加入了部隊。

1940年,宋學義被配置設定到了晉察冀軍區一軍分區一團七連二排六班。

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甯死不降跳下懸崖後,隐姓埋名甘當農民

雖然此前沒有任何作戰經驗,但加入部隊後,宋學義苦練技術與本領,很快就有了巨大的進步。

在連隊舉行的射擊比賽中,宋學義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之後他跟随部隊參加了大大小小十幾次戰鬥,每一次都表現突出,還曾經從日軍手中奪了隻大蓋槍,全連隊的戰友都對他的機智勇敢,感到羨慕又敬佩。

1941年,日軍對晉察冀軍區發起圍剿,日軍數萬精銳部隊來勢洶洶。為了保證黨政機關人員和主力部隊安全擺脫敵人,成功轉移,團長将牽制日軍的任務交給了宋學義所在的六班。

日軍部隊不僅裝備精良,人數也與六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相當于每一位六班戰士要對付上百個日本士兵,任務相當艱巨。

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甯死不降跳下懸崖後,隐姓埋名甘當農民

為了讓日軍誤以為留在狼牙山的就是晉察冀軍區的主力部隊,全連所有的地雷和手榴彈都留給了六班,還為他們調配了一個有三挺機槍的機槍組。

當被圍困的群衆和幹部成功脫離包圍圈,其他團撤出戰鬥後,六班立即趁着夜色開始了緊張的部署。他們在日軍可能經過的道路上都埋下了地雷,讓日軍的前進道路充滿危險。

做好埋伏工作後,宋學義和戰友胡福又主動申請站崗放哨,監視敵人。到了第二天淩晨,偵查經驗豐富的宋學義敏感察覺到日本部隊已經開始行動了,立刻将此事報告給了班長,叫醒了正在休息的戰友們,戰鬥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甯死不降跳下懸崖後,隐姓埋名甘當農民

完成任務,壯烈跳崖

趁着蒙蒙亮的天色,六班戰士們看到,日軍果然已經朝着他們據守的小山頭進攻了。

按照班長馬寶玉的安排,宋學義和其他三位戰友拉開距離,守住不同的機槍。此時,不少日軍進入了他們提前埋伏好的地雷網,山下不斷傳來爆炸聲。當然還是有許多日軍沒被地雷炸翻,端着刺刀沖了上來。

看着他們越來越近,馬寶玉一聲令下,戰士們開始朝着敵人扔手榴彈,并發射機槍。

盤山道上的日軍就這樣被卡在了中間,向上不得,向下不能。隻有幾個僥幸跑回,向山崖下的日軍指揮官傳達資訊。

當日軍指揮官聽說情況後,立即斷定留在狼牙山上的就是我軍的主力,六班的任務已經成功了一半。

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甯死不降跳下懸崖後,隐姓埋名甘當農民

緊接着,日軍将幾十門山炮一起朝着小山頭轟擊,開始了一番狂轟濫炸。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早在這之前,馬寶玉就已經帶領全班戰士躲進了岩縫中,宋學義還和副班長一起下起了棋,絲毫沒有被日軍的炮火影響到。

炮聲停止後,馬寶玉立刻指揮大家尋找掩體,因為日軍又要向山上開始第二輪進攻了。

他們全神貫注地盯着敵人前進的方向,等到距離二十米的時候立即開火,一槍一個,彈無虛發。當日軍朝他們扔來手榴彈的時候,他們立即随手撿起朝山下扔去,打得日軍出進洋相。

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甯死不降跳下懸崖後,隐姓埋名甘當農民

打退了日軍五次進攻後,馬寶玉估算了一下時間,認為此時主力部隊和機關人員、群衆等應該都已經成功撤離了,于是也準備帶着六班戰士們撤退。

一行人走向後山,到了三岔路口時,馬寶玉準備帶領大家向北走,此時宋學義提醒道,這是主力和群衆轉移的方向,萬一追上他們後面,還有日軍尾随,會帶來威脅。

聽到此話,馬寶玉便帶着戰士們轉而向地形更加複雜的南邊轉移。告别了機槍組後,整個部隊就隻剩下馬寶玉、宋學義等五個人,他們很快就被日軍追上了,雙方展開交火,戰士們都不幸負傷。

他們不斷引日軍向山頂走,漸漸地手中已經完全沒有彈藥了,隻好搬起旁邊的石頭做武器。

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甯死不降跳下懸崖後,隐姓埋名甘當農民

砸到最後,山頂已經沒有一塊能搬起的石頭了。日軍指揮官不斷叫嚣着要活捉他們,但宋學義等人堅決不願意做俘虜,甚至連一點武器都不願意被日軍繳獲。

他們将自己的槍用力摔斷,扔下懸崖,口中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号,一起跳下了萬丈懸崖。

幸運生還,隐姓埋名

五位戰士跳崖時都抱着視死如歸的心情,但幸運的是,宋學義和戰友葛振林被半山腰的樹枝絆倒。随後,河北易縣青年抗日救國會主任發現并救助了他們,兩人得以生還。第二天,二人傳回部隊,受到了聶榮臻司令員的嘉獎。

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甯死不降跳下懸崖後,隐姓埋名甘當農民

當大家邀請宋學義做報告時,他隻是簡單和大家講述了狼牙山戰鬥的經曆和跳下山崖以後的情況。宋學義說道,自己能夠僥幸活下來,完全是因為運氣。

相比起其他三位犧牲的戰友,自己無疑是幸運的,但這同時也讓他覺得十分羞愧,因為五人立下了同生共死的誓言,但自己卻活了下來。

正是因為懷着這樣的心理負擔,當組織提出要給他申請戰功時,宋學義極力拒絕。雖然他個人堅持不受戰功,但連隊還是将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迹都彙報給了上級,并一層層彙報給了黨中央。

黨中央對此事非常重視,還将狼牙山戰鬥的事迹編制成小冊子,供大家學習。

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甯死不降跳下懸崖後,隐姓埋名甘當農民

傷勢痊愈之後,組織将宋學義安排到抗日軍政大學讀書,但他從小沒有接受過教育,感覺自己與周邊的環境格格不入。不久後,宋學義就請求回到部隊繼續作戰,考慮到他的身體情況,黨中央多次駁回了他的請求。

宋學義深知這是因為自己腰傷過重,不可能再上戰場了,不願意給組織增添麻煩與負擔,于是選擇脫下軍裝離開部隊。

1943年,宋學義向組織上提出轉業申請,首長們實在拗不過他,挽留了幾次都沒有結果後,同意讓他以轉業軍人的身份回到了河北易縣,并在這兒落戶。在易縣務農的宋學義與妻子相知相識,組建了新的家庭,并于四年後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沁陽縣北孔村。

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甯死不降跳下懸崖後,隐姓埋名甘當農民

此時宋學義的親人們大都已經不在了,家中隻剩三間連瓦都沒有的破房子。在鄉親們的幫助下,他把房子修好,與妻子一起開始了新生活。

回家之後,他從未向身邊人提起自己是“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就連孩子們對此事也一無所知。

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是種地,宋學義的腰傷很嚴重,但還是堅持每天下地幹活。這樣繁重的體力勞動給他的身體造成了巨大的壓力,每天晚上回到家,他都會腰疼得連飯都吃不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戴上了特制的護腰鋼卡,再苦也沒有抱怨過一句。就連政府要給他發放補貼都被他拒絕了,一家人的日子過得非常清貧。

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甯死不降跳下懸崖後,隐姓埋名甘當農民

主席接見,改變家鄉

1951年,黨中央邀請狼牙山五壯士幸存者之一的宋學義參加代表大會,曆經波折,終于找到了居住在沁陽縣小山村裡的他。當沁陽縣專員來到宋學義家時,怎麼也不敢相信眼前這個臉上全是皺紋,佝偻着背的人居然是宋學義,因為根據資料顯示,他才三十多歲而已。

多年來的辛苦勞作和反複發作的傷痛,将他折磨得竟然已經像個老人了。

當縣裡大力宣傳宋學義在狼牙山上戰鬥的事迹,村裡人才知道原來身邊居然藏着一位這麼偉大的戰鬥英雄。村民們都很崇拜他,帶着雞蛋糧食來家裡拜訪,但對于這些心意宋學義全都婉言拒絕了。

在他看來自己并不是什麼英雄,隻是完成了作為軍人的本職與義務而已。

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甯死不降跳下懸崖後,隐姓埋名甘當農民

1959年,毛主席還邀請宋學義來到北京參加國慶十周年的慶典。毛主席親自接見了宋學義,還請他吃了一頓飯,雖然吃的都是普通的家常菜,主食也隻是常見的燒餅和小米粥,但這次會面令宋學義印象深刻。

身份被确認之後,宋學義開始頻繁參加各種活動,如全國勞模大會、全國民兵大會等,還被邀請做報告和演講,不過他本人卻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

當他被任命為北孔村支部書記後,心中想的也是如何改善村民們的生活條件。

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甯死不降跳下懸崖後,隐姓埋名甘當農民

當時村裡最大的問題就是自然條件太差。夏秋汛期一到,村裡的地都會被大水淹沒,洪水退後,地裡又會泛起白茫茫的鹽堿,這時候連井裡的水都是苦的。

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宋學義決定在北孔村實行鹽堿改造。

開工時是冬季,宋學義帶頭跳到結冰的河水裡挖泥。那時他的身體情況并不樂觀,一到陰天下雨的時候,腰疼得根本直不起來。

每次白天帶領村民們挖河排澇後,晚上回到家他都會偷偷躲在屋裡痛苦地呻吟。

但等到第二天,他又會帶上特制的護腰鋼卡準時出現在地裡。

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甯死不降跳下懸崖後,隐姓埋名甘當農民

為了改變家鄉的面貌,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宋學義努力克服着腰傷帶來的痛苦,倔強地挺起自己那明明直不起來的腰。

無論是挖河排澇,打井機,調整水渠,規劃道路還是平整土地,宋學義永遠都沖在最前面。

經過三年的努力,宋學義帶領村民們給全村打了三十多眼機井,成功修通了六七條溝渠,保證村裡将近二百畝的耕地都能夠用井水灌溉。北孔村的鹽堿地就這樣成為了良田,産量由過去的不足百斤提高到了七百多斤。

作為村幹部,宋學義不僅帶頭幹活,還主動把自己的軍人傷殘補貼金拿出來救濟貧苦村民,每年逢年過節都會到這些村民家中走訪。

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甯死不降跳下懸崖後,隐姓埋名甘當農民

在大家眼中,宋學義是一位戰鬥英雄,但他自己卻隻把自己當做農民。被确認身份之前,他隐姓埋名默默生活,忍着腰痛下地幹活。被發現之後,他把全部精力都用于改善村民生活,改變家鄉面貌。

長期的革命鬥争和辛勤工作,使得宋學義身體承受的負擔與壓力越來越大,最終患上了肝癌。1971年6月,宋學義因肝癌醫治無效去世。

在父親的影響下,宋學義的六個孩子先後參軍,在他的孫輩一代中也走出了五位共和國軍人。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在群山環抱的狼牙山廣場上,五勇士的雕像巍然矗立,每當看到他們,人們都會重新回憶起八十年前那些氣壯山河的畫面。宋學義留給時代的不僅是英勇頑強的鬥争精神,更是默默無聞艱苦樸素的奉獻與奮鬥精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