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官,這是老百姓最恨的人之一。自古以來,中國曆朝曆代都有貪官,他們最可恨的地方在于,濫用手中的職權,狠狠壓榨百姓,欺上瞞下,搜刮民脂民膏。一個朝代的覆滅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外敵入侵,而是貪官帶來的自上而下的腐敗。

每一位賢明的君王對待貪官都是零容忍,我國曆史上,從來就不缺皇帝反貪的行動。尤其在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反貪力度最大,采取連坐制的方式定罪,如今看起來确實有點矯枉過正。但在那個時代,确實殺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貪官,而且在之後很多年裡,朝廷上的A錢之風也一直未能流傳起來。
雖然治貪在每個朝代都有出現,但貪官卻是屢禁不止,這也是為何每個封建王朝都有自身周期性的原因。到了朝代末期,A錢已經成為了盛行的風氣,腐朽從内而外,加速封建王朝的滅亡。由此看來,貪官和朝代更疊都屬于封建社會無可避免的曆史輪回。那麼,就讓我們盤點一下曆朝曆代的第一貪吧。
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是秦朝,而秦朝最大的貪官當然是指鹿為馬,為禍朝綱的大宦臣趙高了。秦二世胡亥那會已經控制不住朝中的局勢,隻能任由趙高胡作非為。過分的是,趙高直接接管了國庫,侵奪民田,操縱賦稅,不但搞的朝廷上下烏煙瘴氣,還搞的民不聊生。直接斷送了秦王朝的壽命,秦朝也是以成了個短命王朝,秦二世胡亥便是那個末代皇帝。
到了東漢時期,按理來說有了前車之鑒,君王在治理貪官上會有所作為。但還是出了一個叫梁冀的貪官,他是将軍出身,在朝中橫行霸道二十多年,史稱“跋扈将軍”。即使是重臣李固和杜喬彈劾他,最後也都被其殺害。因為手握兵權,梁冀更是不把皇帝放在眼裡,想怎麼貪就怎麼貪。
後來,26歲的漢恒帝為了奪回自己的權力,在幾個親信的幫助下先發制人,偷襲了梁冀的寓所,梁冀是以上吊自殺,後來漢恒帝在抄梁冀的家時,清算出來了30多億的的銀兩,在漢朝那個工農經濟水準還很貧瘠的年代,這相當于整個國家一半的稅收,實在令人啧舌。
時間來到唐朝,唐朝算是個開明的朝代,李氏家族勵精圖治,百姓安居樂業,貪官也不是很多。不過,還是有那麼一兩位的,譬如唐代宗的宰相元載,就是這麼一位典型。根據正史《唐書》的記載,元載“膏腴别業,轸域相望,名殊異樂,内廷不及”。這個人喜歡大興土木,貪來的錢全花在了房地産上,放在今天來看還是挺有投資頭腦的。
後來,元載被查處,全家坐罪賜死。唐代宗查他旗下的房産,足夠配置設定給數百戶有品級的官員居住使用,還在洛陽修建了一座規模堪比皇家的園林。有意思的時,元載抄出的家産裡,還有八百石胡椒,換算到現在的重量,即64噸胡椒。
為何元載要屯這麼多胡椒在家裡呢?原來,唐朝那會,胡椒是進口産品,來自南亞和西域,賣的相當貴。元載屯這麼多,就是想借機倒賣,大賺一筆。
再說說明朝,由于朱元璋治貪有道,早期的明朝幾乎沒出現過什麼巨貪。但到了明武宗朱厚照這一代就不行了,太監劉瑾上位,權傾朝野,貪的那叫一個不亦樂乎。劉瑾的貪很直接,就是明擺着找你受賄,誰行賄的多就升官,不行賄的就會貶官或者有牢獄之災。當政5年,最後謀反敗露,被武宗林淩遲處死。後來武宗抄他家時,更是被堆積如山的财寶驚掉下巴。
最後說清朝,讀者們肯定也知道這個第一貪就是和珅,但和珅具體貪了多少呢?根據嘉慶皇帝當時對和珅的判詞來看,是2億4600萬兩白銀,清政府當時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7000萬兩白銀,相當于直接貪了3年的财政收入。
除此之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字畫,屋宅和租地,總價值遠不止3年國庫收入。而和珅也憑此坐上18世紀全球首富的交椅。
有意思的是,乾隆在位時,很喜歡下江南遊玩。但是來來回回幾次,開銷是相當大的,加上和珅這麼貪,國庫就會經常空虛。乾隆有次下江南時,國庫裡是真的沒啥錢了,乾隆就問和珅,怎麼辦才能快速籌到下江南的開銷。和珅就提出了“議罪銀”制度,即官員花錢消罪的這麼一個措施。
這方法相當于殺雞取卵,短時間确實籌集了大量的白銀,不但支撐了乾隆這次下江南的費用,還多出來很多錢存進了國庫。但影響也是相當惡劣的,因為議罪銀制度,貪官斂财會變得更加瘋狂,最後受苦的還是百姓。這也是乾隆之後,清朝國力迅速走向衰弱的原因。
說了這麼多,曆史上這麼多貪官無不警醒這如今的官員們,隻有一心一意為百姓服務才是硬道理,所有的貪官,都逃不過被制裁的曆史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