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人日落而息,他們要是還不想休息,會用什麼來照明呢?

我們現在最害怕的兩件事一個是停電,一個是斷網。特别是夜晚,簡直能無聊到原地爆炸。要知道古代是沒電沒網的,古人在夜晚怎麼辦呢?真就日落而息嗎?那冬天呢?下午五點天就黑了,第二天七點才天亮,十四個小時誰能一直睡呢?

古代人日落而息,他們要是還不想休息,會用什麼來照明呢?

我們讀過一些古人在夜晚的勵志故事,有囊螢映雪,鑿壁偷光。這都是源自夜晚沒有光,看不見東西就沒法讀書。古人是很有智慧的,當然想了許多方法來照明。比如有人會抓螢火蟲來發光照亮房屋。但是最有效的還是古人發明的燈,雖然不像電燈那麼亮,但也很厲害了。

其實當人類發現火,并會保留火種後就學會照明了。再之後就發明了燈。有了燈,夜晚就不再黑暗了。現在留下的古燈有很多,特别是王公貴族所使用的燈,不僅實用,造型還無比的精美。

古代人日落而息,他們要是還不想休息,會用什麼來照明呢?

1968年,河北滿城發現了一座西漢大墓,墓主人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妻子窦绾。中山靖王我們聽着比較熟悉,因為劉備劉皇叔就是中山靖王的後代。這位窦绾呢?她是窦太後的族人,地位是相當高的。在窦绾墓中出土的最著名文物就是金縷玉衣和長信宮燈了。

長信宮燈通體鎏金,造型精美。高48厘米,重15.85千克。主體是一個雙手執燈的宮女,神态特别恬靜和優雅。宮女的兩隻手,一隻出主力,另一隻仿佛在擋風。燈上有虹管,可以用來吸收油煙,還防止了空氣污染。而且據說此燈曾經是在長信宮中供窦太後使用的。

古代人日落而息,他們要是還不想休息,會用什麼來照明呢?

窦绾墓中同時出土的還有一盞朱雀銅燈。它高30厘米,盤徑19厘米。由燈盤,朱雀和盤龍三部分組成。整體看着很是氣派,朱雀昂首翹尾,用嘴銜着燈盤,腳踩着盤龍,一副展翅欲飛的模樣。這盞燈的燈盤為環狀,有四個槽,裡面分為三格,每格都有燭纖。

朱雀銅燈很明顯是把蠟燭插到燈盤就好了,但是有的燈卻不像這麼簡單。比如在窦绾的老公劉勝的墓中就出土了一盞不一樣的羊形銅燈。這盞燈就沒有燭纖,你根本想不到該怎麼使用,這盞燈到底是咋樣的呢?

古代人日落而息,他們要是還不想休息,會用什麼來照明呢?

羊形銅燈高18.6厘米,長23厘米。燈的造型是卧羊式,雙角卷曲昂着頭。這隻羊的背部和身軀是分開鑄造的,羊的脖子那裡有一個活鈕,羊的背部那裡能夠向上翻開。羊的肚子就是用來存儲燈油的,因為沒有燭纖,就不知道到底是怎樣點的了。

古代從戰國開始的燈基本都是燈盞中心立着一枚釘,蠟燭可以插上去。或者是燈油中有硬的燈芯,點燃燈芯就可以發光照明了。因為燈芯燃多了會越來越長,是以那時候貴族都會有專門的掌燈人,剪燭人。

古代人日落而息,他們要是還不想休息,會用什麼來照明呢?

當然古代的平民百姓就比較慘了,有燈也是破燈,還買不起燈油。也不會有人專門照看燈。是以才會出現前面那些抓螢火蟲,偷光的現象等等。古代就是這樣,等級分化太嚴重。

我們現在就不必為照明擔心,開關一按就好了,整個屋子都是亮的,街道都是亮的。一般情況也不會停電,是以珍惜現在的時光吧!但是也不要太過于放縱,盡量不熬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