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都兩大展覽登上中博十大熱搜

成都兩大展覽登上中博十大熱搜

清代銅胎掐絲琺琅聚寶盆

成都兩大展覽登上中博十大熱搜

▲叙利亞珍珠母貝鑲嵌畫

1月8日,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指導的“中博熱搜榜”最新一期出爐,其中“十大熱搜展覽”成都兩家博物館榜上有名:正在成都博物館舉辦的“富貴長春——中國傳統财富文化展”,金沙遺址博物館的“文明的萬花筒——叙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

兩個展覽為何能登上熱搜榜?為此,記者梳理出了三大看點。值得一提的是,兩場展覽時間都将跨越農曆新年,大家有空的話一起去博物館裡看展吧!

看點:曆史

既觀中國傳統文化亦見世界文明

牛年将去,新歲即來!千百年來,中國人最喜歡的吉祥物是什麼?是金蟾、貔貅,還是寶盆、仙樹?去年12月28日,在成都博物館三層臨展廳,一場“富貴長春——中國傳統财富文化展”啟幕。

“富貴長春”一詞自宋元起便成為長盛不衰的瓷器款識和繪畫主題。這份對富足安康的祈望,充溢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展覽以中國财富文化為主題,以110餘件/套文物精品和光影交錯的展陳空間,為觀衆解讀中國傳統财富文化的嬗變和發展,傳遞仁中取利、義内求财的财富道德核心,映照物阜民豐、國泰民安的盛世風景,亦送上新年花開富貴、來年山河錦繡的美好祝願。

2021年12月30日,是太陽神鳥圖案成為成都市城市形象辨別10周年。這10年裡,太陽神鳥見證了成都與世界越來越密切的互動。如今,“文明的萬花筒——叙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的舉辦,将叙利亞大馬士革國家博物館、阿勒頗博物館、代爾祖爾博物館、賈頗勒博物館、拉塔基亞博物館、霍姆斯博物館、塔爾圖斯博物館、德拉博物館、斯維達博物館,以及國内敦煌研究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等12家博物館的菁華瑰寶彙聚成都。183件(套)展品以曆史時間的流動為主線,講述叙利亞從石器時代開始,曆經青銅、鐵器時代,走向希臘化、羅馬和伊斯蘭時代的曆史程序。

“當我把眼睛沉入你的眼睛,我瞥見幽深的黎明,我看到古老的昨天,看到我不能領悟的一切,我感到宇宙正在流動,在你的眼睛和我之間。”在叙利亞詩人筆下,古國的曆史詩意且遙遠。而在金沙遺址博物館“文明的萬花筒——叙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的展廳現場,“古老的昨天”正在一一重制。

看點:文物

金餅、聚寶盆……“含金量”極高

自古以來,有一件東西在人類曆史上穩穩坐着财富度量的“頭把交椅”,那就是黃金。在“富貴長春——中國傳統财富文化展”上展出的漢代金餅重約250克,約為當時的一斤。金餅整體圓潤,表面略凹,外廓清晰,其上有人的姓氏戳記。時隔千年,金餅光澤微現,展示了彼時已較為成熟的提純技術。

聚寶盆,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寶物,蘊含着老百姓企望财富取之不盡、生生不息的觀念。聚寶盆的形象,也貫穿于中國傳統文化中,成為許多故事與傳奇裡的重要道具。“富貴長春——中國傳統财富文化展”中,兩件精緻典雅的清代銅胎掐絲琺琅聚寶盆閃耀亮相。花枝盈滿,精巧細膩,色彩紛呈,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富貴繁茂之态,也凝聚着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此外,還有開元通寶、南宋金牌等曆代貨币、青銅搖錢樹等展品,可謂“含金量”極高。

另一邊,作為叙利亞多元文化的生動見證者,“文明的萬花筒——叙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展品,從生活用品到儀禮用具,從人像雕塑到建築裝飾,從亞述壁畫到希臘銀币,應有盡有。其中曆史最久遠的一件手斧,其年代可追溯至距今約50萬年前。觀衆可以在展品中欣賞到距今4600年前的工匠用五彩貝殼鑲嵌的信仰,可以通過楔形文字與馬裡王室對話,甚至探尋如何用肝髒占蔔,兒童腳印形狀的泥闆有何用處……

看點:活動

除了觀展拍照打卡還有學術講座

與此同時,兩場展覽獨特的展陳設計也頗為吸睛。為了配合春節和富貴的主題,“富貴長春——中國傳統财富文化展”特意選用了喜慶祥和的紅色為主基調,輔以傳統民俗年畫的豐富色彩,形成亦俗亦雅的格調。深灰色搭配金色線條,又與展廳裡的文物交相呼應,顯得複古沉靜。牡丹紫的弧形紗幔、明動的彩色色塊、拱形門廳、年畫……距離春節還有20多天,成博已經提前沉浸在了過年的氛圍中。

在展覽入口處和展廳第三單元中,特意設了“打卡”裝置。傳統年畫的局部精美細節被放大,拱形門廳層層疊疊引人入勝,尾廳處還有特繪的武财神卡通IP亮相。觀衆通過手機小程式釋出喜歡的祝福語,便能在大螢幕上看見。

步入“文明的萬花筒——叙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展廳,由投影和立體鏡面裝置組合而成的“時空隧道”已就位,畫面不斷閃現一個個璀璨的曆史遺迹,引人走進叙利亞50萬年的曆史。為了充分展現叙利亞文化的獨特性,此次展廳的色彩和布局,皆點題“文明的萬花筒”。展廳顔色根據各部分内容特色各不相同。從石器時代的暗棕色過渡到青銅時代逐漸明亮的黃色,鐵器時代在亞述王宮淺色調的基礎上加入高飽和度的“巴比倫藍”,古典時期再加入富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紅色來表現該階段的文化大融合。而在長達4個多月的展期裡,金沙遺址博物館為觀衆準備了豐富的展覽配套大餐,如專題學術講座、主題社教活動等。(成都日報記者 段祯 圖據成都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