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保護國寶的千古功臣,卻被餘秋雨稱為罪人,專家:餘欠他一個道歉

常常有人會把文化比作一條河流,奔騰不息,它滋養了一群人、一個民族,甚至深深地影響了世界。那麼,文化這條河流的源頭在哪裡,它又是如何奔流到現在,這就是非常有價值的問題。

無數文人學者從各方各面去探索文化的秘密,但是,來來回回也繞不過去的就是文物。與虛拟的理論不同,文物是實實在在的,是曆史與文化的見證者。

一個重要文物的出土,甚至可以颠覆一門學科的猜想和理論。

既然文物的價值如此珍貴,那麼保護文物就成了一個民族義不容辭的責任。

有這樣的一個人,他一生緻力于守護莫高窟,卻在餘秋雨的暢銷書中被說成是民族的罪人,期間的是非曲直很難界定,甚至有人認為,餘欠他一個道歉。

保護國寶的千古功臣,卻被餘秋雨稱為罪人,專家:餘欠他一個道歉

1.王道士和“他的莫高窟”

王道士,本名叫王圓箓,早些年不過是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小道士,再加上當時的年代戰火頻頻,人們流離失所,王道士一邊逃難,一邊化緣,成為了千千萬萬個在時代的洪流中随波逐流的無奈人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他的莫高窟”。

說是“他的莫高窟”,是因為當王道士來到莫高窟時,它還隻是一堆廢墟而已。

在我們現代人看來,莫高窟是如雷貫耳的著名景點,它是世界上現存的規模最大、内容最多的佛教藝術場所,不僅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更是世界文化遺産。

但是,當時間退回到王道士所在的時期,莫高窟的光芒遠遠沒有被世人所看見,而是湮沒在厚重的時間的沙土之中。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發現一個問題,莫高窟是佛教的,而王道士信的是道教。這也許是緣分吧,人與人之間的信仰可以不同,但是對于真善美的追求和欣賞,應該是人們共通的感情。

保護國寶的千古功臣,卻被餘秋雨稱為罪人,專家:餘欠他一個道歉

總而言之,在王道士的管理下,莫高窟的光芒像是一幅迷人的曆史畫卷,緩緩展開。

在平時,王道士到處化緣,一部分維持自己的生活,剩下的就用來修複莫高窟的壁畫,雖然進展緩慢,但是總歸是開了個頭。

真正發現莫高窟非同尋常,是偶然的一天,王道士在清理和修複壁畫時,無意發現了大量的佛教經文。哪怕不是信仰佛教的王道士,也能看得出,這些經文非常珍貴,必須想方設法妥善安置。

那就交給官府吧,王道士自然而然地想。可是,事實告訴他,事情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他帶上幾卷經文,徒步走了50裡路,來到了縣衙,可是縣官不學無術,認為他是拿着幾張破紙來忽悠自己,不僅完全沒有引起重視,更是把王道士大罵了一頓。

王道士回去後,守着洞穴裡堆着滿滿的佛經,像是被指令獨自看守金礦的小兵,缺乏強有力的幫助。後來,縣裡新來了一位縣官,他不像前任,聽聞此事後,立刻帶人去莫高窟實地檢視,但最後帶走了幾卷經文,留下的隻有一句好生看管的囑托,除此以外,什麼都沒有。

保護國寶的千古功臣,卻被餘秋雨稱為罪人,專家:餘欠他一個道歉

後來,王道士帶着經文,去找道台大人,不料,大人對此嗤之以鼻,認為佛經上寫的還沒有自己寫的好。就這樣,王道士又被打發了。

最後,王道士甚至給慈禧太後寫信,沒有得到任何回音,也許太後沒有收到,也許在風雨飄搖的清朝朝廷看來,莫高窟隻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2.“識貨的人”,來了

這麼一通折騰以後,王道士心灰意冷,他苦苦跋涉見到的那些官員,有的是什麼都不懂,有的是略懂一二、附庸風雅,也有的是有心無力。總歸,他沒有找到眼光與能力兼具的人。

不久以後,“識貨的人”來了,卻是個不速之客。他就是英國人斯坦因。

王道士像是一個偶然發現寶藏的孩子,他的大聲疾呼、四處奔走,沒有引起大人們的重視,但是,卻引來了虎視眈眈的豺狼。

保護國寶的千古功臣,卻被餘秋雨稱為罪人,專家:餘欠他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識貨”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比那些大人們更加明白莫高窟的價值,他當即表示願意花大價錢購買這些經文,王道士拒絕了,“非我族類”的道理,王道士心裡明白。

随後,斯坦因改變政策,把自己塑造成莫高窟文化的“知音”和“迷弟”,軟磨硬泡下,讓王道士松了口,然後,王道士獲得了一些可以修複莫高窟的金錢,斯坦因獲得了一萬多件寶貴的傳世經文。

英國人走了,法國人又來了,如法炮制,帶着文物回了國。

等到清朝政府終于緩過神來,才把莫高窟剩下的文物送到京城的宮裡,保管了起來。但是此時,能夠成功抵達京城的文物僅餘八千多件。

保護國寶的千古功臣,卻被餘秋雨稱為罪人,專家:餘欠他一個道歉

3.非人之過,時代之過也

在餘秋雨的文章中,他認為王道士對莫高窟文物進行了毀滅性的破壞,實在是民族的千古罪人。但是,當明白了當年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在為莫高窟文物流失而感到扼腕歎息時,也很難去苛責王道士。

評價曆史人物,必須站在他所處的時代和立場中。說白了,王道士隻是那個動蕩的時代中一個普通人而已,他的力量實在是太渺小了。

當他發現了莫高窟的價值後,從縣官,到道台大人,再到寫信給太後,他幾乎做了力所能及的一切。如果說王道士應該為莫高窟文物流失而負責,我認為,那些一層層的官老爺們才是更大的罪魁禍首。

當然,也有很多人像餘秋雨一樣,認為王道士把文物“賣”給英國人和法國人,是民族罪人。這樣的行為确實造成了文物流失異國,其中的很多至今也沒有回來。

但是,我看到的更多是那個時代中一個小人物的無奈。不僅是王道士,外國人一批一批把文物運回自己的國家時,甚至可以大搖大擺地通過海關的關卡。是以有人會覺得,餘秋雨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保護國寶的千古功臣,卻被餘秋雨稱為罪人,專家:餘欠他一個道歉

小結:

國力的衰弱和無奈,從一卷卷經文的命運中,可以窺見一斑。

當我們自己沒有能力時,就連祖先留下來的文物都守不住,都保護不好。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肌肉強壯法力無邊的超級英雄,有的隻是一個個在命運的大河中浮浮沉沉的小人物,機緣巧合之下,莫高窟與王道士相遇了,也許,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莫高窟會與李道士、張道士相遇,其他人就不見得比王道士做得好。

文物的流失,令人痛心,然而,非人之過,時代之過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