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關于日本的五本書

2021,關于日本的五本書

《梅裡雪山:尋找十七位友人》,[日]小林尚禮著,烏尼爾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年5月

梅裡雪山是藏地著名的“四大神山”之一,或許是其中名字最為人熟知的一座。這麼說,其實源于1991年1月3日發生的一場山難事故,它導緻了中日聯合登山隊十七位隊員殒命。如今,這場山難事故已經演化為若幹種“民間傳說”乃至“靈異事件”,它們最終都落腳于神靈對恣意妄為的人的“懲罰”。其實,從登山隊一進入當地村落開始,意外的沖突就展開了:當地人視其為神山,激烈反對登山。通過各種管道的交涉,登山許可的事情最後辦成了,但悲劇也由此拉開了帷幕。本書不是人們口中流傳的各種“傳說”,而是山難的一位親曆者锲而不舍尋找遇難者遺體的生命故事,以及更重要的,一個驕傲無知、空虛孤獨的現代人從中受到啟示,獲得重生與意義的故事。

2021,關于日本的五本書

《創造新日本:1853年以來的美日關系史》,[英]拉夫伯爾著,史方正譯,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

在大變局時代,或者說在前景不明朗的時代,人們紛紛轉向曆史,這不失為明智的選擇。這或許是最近若幹年日美關系史一直受讀書人和出版界關注的原因。日美關系史包含的訊息異常豐富,諸如“近代殖民主義與世界文明”“帝國的沖突”“大國崛起與霸權的興衰”“種族主義與文明的沖突”等人們今天熱議的話題,人們似乎總能在其中找到它們的對應部分。本書原名《沖突》,是對日美兩國觀念與利益沖突的全景展現。意味深長的是,從“前言”第九行開始,一直到“結語”的倒數第二行,作者這部長達六百頁的曆史叙事中時刻不忘記将目光轉向中國。作者究竟要傳達怎樣的訊息,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讀者自己的心靈結構和捕捉能力。

2021,關于日本的五本書

《鶴見俊輔傳》,[日]黑川創著,夏川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年7月

很多時候,一個特定的人物想象往往會深刻影響我們對一個民族或一個特定的時代的認識。鶴見俊輔對于讀者而言,可能就是這樣一位人物。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這是近代日本的标簽,而戰後日本則以民主主義形象示人。這些大的标簽固然不錯,但有時會固化乃至弱化我們對日本以及日本人的認識。鶴見俊輔出身豪門,在戰前有過叛逆、放蕩不羁的青少年時代,有過發奮讀書的留學美國時代,有過在菲律賓為帝國軍隊服役的時代;在戰後,他有過研究戰争時期日本人精神的時代,有過大學教書的時代,有過自費編撰啟蒙讀物的時代,有過一次次走上街頭抗議強權(包括美國和日本)的時代。上野千鶴子曾說,“自由主義這個詞就是為他準備的。”誠然如此;鶴見俊輔定義了戰後幾代日本國民的精神。

2021,關于日本的五本書

《忠誠與反叛:日本轉型期的精神史狀況》,[日]丸山真男著,路平譯,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年8月

繼2018年《現代政治的思想與行動》漢譯本出版後,本書是丸山真男另外一部有名的論文集。有識之士将這兩部論文集翻譯過來,可謂嘉惠來學甚多。本書的内容在分類上屬于近代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但由于作者的目光時刻透過現實的混濁,将曆史的底層邏輯刻畫了出來,說本書為政治哲學研究也不為過。借助丸山的目光,我們看到了深刻影響近代日本走向的相對恒定的因素。當然,這也取決于我們如何去閱讀。丸山曾建議中國讀者要在中國的文脈中進行“改讀”,其實這對讀者提出了頗高的要求。比如,本書中收錄有丸山《曆史意識的“古層”》這篇代表性論文,中國學者也較早介紹過“古層”的概念。這個概念容易讓人“望文生義”,止步于粗淺的字面了解:古層被賦予了一種決定性的角色。其實,丸山對這個概念有非常精細的闡述,如何進一步從中讀出富有啟發的意義,這是更重要的問題。

2021,關于日本的五本書

《伊藤博文:近代日本創始者》,[日]伊藤之雄著,張穎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9月。

伊藤博文何以從一個農民之子成長為“近代日本的創始者”?寬泛一點說,他何以能将一個海東小國帶到世界政治與文明的大舞台上,以至日本能先後與清帝國、沙皇俄國和英美帝國開戰?我自己此前曾讀過兩本伊藤的傳記,再加上在其他近代日本人物傳記、近代日本史中讀到的相關叙述,閱讀這部傳記時,缺少了某種源于探索和期待的愉快感覺。不過,或許正是得益于此,得益于對曆史事件、曆史程序一定程度上透明般的感受以及誤認,再次閱讀讓我聚焦于超越曆史事件的社會結構、普遍人性以及具體人物的心性結構上。這些相對恒常的力量,如同河床一樣,限制着日本曆史這條河流的走向。

李永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