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不妨先從業務流程自動化開始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不妨先從業務流程自動化開始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不妨先從業務流程自動化開始

從業務流程自動化着手,是解決企業數字化轉型難的有效手段

文/王吉偉

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一提到數字化轉型就會犯愁。

不敢轉,不會轉,沒錢轉,是大家普遍面對的難題。但很多企業即便不差錢,有了一定的解決方案,仍舊不敢轉。

原因在于,一看解決方案就更愁了。打開服務商提供的解決方案,動辄就是數萬元到十幾萬起。但是再看方案的内容,距離真正落地那還得從長計議,恩,可能還要很 “長”。換句話說就是,方案不夠接地氣。

之是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1、服務商給予的通用解決方案脫胎于服務大型企業的方案模闆,很多服務子產品是中小企業目前并不需要的,卻要打包銷售。

2、中小企業技術團隊配給一般,無形之中增加服務商的部署難度與售後服務頻次,服務商一般不會面向這類客戶精研細分方案。

3、服務商針對小企業出台的定制化解決方案并非不可,但中小企業的付費能力一般,考慮其中的收益情況,服務商不願意接此類訂單。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不妨先從業務流程自動化開始

一定程度而言,在大量數字化轉型服務商不缺訂單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反而成了“不受待見”的群體,而市場上很多産品與解決方案卻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事實上,迫于經濟下行的壓力與疫情等因素帶來的更多不确定性,大量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迫切的增效降本需求。更多企業則在思考眼下如何做到增效降本,他們期望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不是投入成本以應對未知變化。另一方面,他們對數字化服務市場了解的還不夠多,或者更好的解決方案尚未觸及到這些企業。

是以,不是沒有需求,而是目前的市場無法滿足這些需求。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既然企業需要的是快速實作增效降本,而數字化解決方案需要投入與時間,那有沒有一種兼得的解決方案呢?有。如果你的企業遇到這種情況,建議先從自動化做起,确切的說是從業務流程自動化做起。

理由是什麼?且看下文王吉偉頻道為你分析解讀。

轉型從自動化開始,業務流程自動化了解一下

數字化轉型,離不開自動化、資料化、智能化,但很多企業在目前的發展階段對資料并不敏感,對資料化營運的需求并不強烈,甚至自認為沒有多少可用的資料。至于智能化,對大部分企業而言可能是未來幾年才考慮的問題。

先不說這些企業對資料化與智能化的了解偏差,如果真的屬于這種情況下,建議你的數字化轉型不妨先從自動化開始。

說到自動化,可能很多人會想到制造工廠中的房間裡的機器人。機器人,包括3D列印等當代最新資訊技術生産工具的應用隻是業務流程的一部分。企業所有的業務單元都存在一定的業務流程,隻要是業務流程都可以進行一定的自動化,這就涉及到了業務流程自動化(BPA)。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不妨先從業務流程自動化開始

BPA是指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完成一種特别功能或工作流的活動、服務進行自動化。業務流程可以根據組織活動的很多不同的部分及環節進行确定,包括銷售、管理、營運、供應鍊、人力資源和資訊技術。是以,業務流程充斥于企業經營的各個闆塊。

業務流程自動化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替代人類員工,進行更加安全、快速、高效的生産,進而提升生産效率;二是通過機器人實作減員并崗,避免不必要的勞務開支與勞力資源浪費。

業務流程存在于任何企業,是以業務流程優化是企業快速解決增效降本的必要手段,業務流程自動化則是業務流程優化的重中之重。

往昔系統內建,業務流程自動化隻限少數玩家

既然業務流程自動化可以快速解決增效降本問題,那企業如何實作業務流程自動化?

不要急,先看王吉偉頻道講講業務流程自動化的發展程序。以前企業要實作業務流程自動化,必須要考慮系統內建(system integration)。

系統內建是指将軟體、硬體與通信技術組合起來為使用者解決資訊處理問題的業務,內建的各個分離部分原本是多個獨立系統,內建後的整體各部分之間能彼此有機地和協調地工作。進而可以發揮整體效益,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不妨先從業務流程自動化開始

這就像卡通片《變形金剛》中的大無畏、沖雲霄等合體機器人,多個機器人個體合成一個巨型機器人,戰鬥力、防禦力、計算力等能力都大為提升。

在系統內建中,最大限度的将所有企管軟體及相關硬體內建,是實作業務流程自動化的基礎。因為隻有将ERP、CRM、HRM等企管軟體打通并形成一體化,才有可能實作部分內建。

這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一些難處:有的企業可能需要将上百種軟體內建到一起,且部分API還需要購買license授權,要實作的難度可想而知。

而即便耗費巨資做到內建自動化,仍舊需要有非常專業的人才去操控維護,這樣的人在每個企業都是鳳毛麟角,投資回報率其實并沒有想象的那麼高。是以,之前講大規模系統內建,動辄就會投入大幾千萬乃至數億元,不是一般企業能玩的。

今時不同往日,業務流程自動化落地簡單直接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雲計算、AI以及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賦予業務流程自動化新的生命力,同時也具備了更簡單的使用邏輯。怎麼個簡單法呢?

首先,雲計算不需要企業進行大規模伺服器部署(私有雲除外),并能夠做到彈性伸縮,硬體裝置的費用省了,同時軟體服務還可以按需定制與付費。

其次,SaaS服務讓業務流程自動化的部署與應用更加簡單,使得企業無需再考慮本地部署企管軟體。同時SAP、金蝶等一衆企管軟體的雲化也讓其應用較之過去更加簡單,而SaaS、PaaS服務融入AI技術則讓業務流程自動化變得更加徹底與流暢。

第三,RPA、Workflow等技術的成熟與應用,讓更多中小企業有了低成本快速啟用業務流程自動化的權利。尤其是RPA,隻要企業存在大量重複、基于規則的業務流程,就可以通過RPA來實作業務流程自動化,不管企業上不上雲皆可,哪怕你的企業隻有兩三台辦公電腦,哪怕你的業務隻是個人PC。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不妨先從業務流程自動化開始

近兩年開始,具備低投入、高回報、擴充性強、部署簡單、合規遵從、非入侵性、應用範圍廣等特點的RPA,已成為企業等組織的業務流程自動化必選解決方案之一。同時,它業已成為業務流程管理不可或缺的技術解決方案。尤其是RPA融入AI技術之後,增強智能使得其擴充性更強,是未來數字勞動力的重要人機協作工具之一。

重點在于,RPA還可以作為企業的自動化與智能化戰略,引導企業通過業務流程自動化逐漸實作數字化轉型。

從業務流程自動化開始,實作營運資料化完成數字化轉型

簡單的講,企業數字化的過程就是将企業營運逐漸實作網絡化、自動化、資料化的過程。同時,這個依次遞進的實作過程也是難度系數逐漸增加的過程。

如今大部分企業的營運都已實作網絡化,譬如網絡辦公、網絡銷售等等。現在企業要實作自動化也不是難事,将原有的系統內建進行改造更新或者使用更簡單的RPA等自動化工具就能完成。

但要實作資料化經營就需真正費一番功夫。資料化經營,涉及到企業的生産、銷售、服務、管理、營運等環節全部進行基于資料的改造,最後再通過資料等的反過來實作企業的數字化營運及管理。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更需要企業有足夠的堅持才能完成。隻有企業徹底實作經營資料化,才算是真正實作數字化轉型。但不管企業的資料化改造周期有多長,自動化是企業必然經曆的過程,而業務流程自動化也是最容易實作、最能快速有效幫助企業增效降本的環節。

并且,企業從部分業務流程實作自動化,到全部業務流程完成自動化的程序中,必然會涉及到相應的資料遷移、合并、清洗、回流等業務操作。這個過程,等同于自動化業務的需求,在引導或者倒逼相關業務流程的資料化改進與優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業務快速實作資料化變遷。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不妨先從業務流程自動化開始

以RPA應用為例。在财務、人力資源等業務部門中,一些涉及到資料操作的業務流程要實作自動化,會涉及到OCR、資料分析等元件的應用,這就涉及到雲計算與人工智能技術。

這樣,一些非結構化資料通過技術轉換,也能夠在業務流程中被标準化應用,使得原來雜亂無章的資料進一步轉變成為有效資料。而随着業務流程自動化的逐漸普及,大量非标資料都會成為有用的資料,并且這些資料經過AI的處理與計算之後,可以用于企業營運的決策。

由此,業務流程自動化帶動資料化跑的更快,待自動化完成之後,再将資料做更多的處理與應用。待到企業經營全部實作資料化之日,也就是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之時。

後記:由業務流程自動化,開啟數字化轉型之門

平日裡交流,經常會有人說其經營沒有資料,或者說不需要資料。其實并不是沒有資料,隻是沒有意識到。哪怕你開個水果店用最原始的草本記賬,不也需要記錄一天賣了多少,進賬多少,掙多少錢,誰賒了賬嗎?這些就是最原始的經營資料。現在收款都用微信和支付寶,每天的交易記錄都是經營資料。

任何企業不論大小,都會有一定的資料。企業每天做的業績、營運等報表,不管是紙質的還是電子版,上面所顯示的都是資料。庫存資料、财務資料、銷售資料等等,這些都是企業的經營資料。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不妨先從業務流程自動化開始

目前,大部分企業會用Excel或者一些進銷存軟體對這些資料進行簡單處理。很多企業認為有這些資料就夠了,這隻是對資料的初步應用。

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資料呢?依然以水果店為例,要看掙了多少錢,打開微信交易記錄看一眼,就知道一天收入有多少。若再仔細檢視哪些水果賣的好,結合目前時令,以及水果的儲存情況,就能判斷出明天采購哪些水果,這就是一個簡單的資料分析過程。

這種通過資料分析來判斷下一步的經營行為的過程,就是資料化營運。在企業經營中,把這些資料全部彙總到一起,然後構成一個可視化的資料觀察闆,通過這些資料就能了解企業的整體營運情況。如果再通過相應的算法模型将這些資料進一步分析,就能生成相應的企業經營指導方案

重點在于,整個收集資料、分析資料與生成報告的過程都是自動化的,無需人工參與。隻要有相應的資料,系統就會自動生成可視化報告,供企業管理者參考。而作為企業管理者,你隻需要做出相應的決策即可。

未來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經營的核心競争力就在于能否通過一定的算力,處理大量複雜的資料,在結合一切可能影響的因素之後,給出一個結果供企業管理者進行決策。這個數字化分析過程越快,決策響應越迅速,企業的核心競争力也就越強。

資料化營運好處多多,隻是企業資料化的困難也是不少。但沒有徹底的資料化建構,也就沒有成功的數字化轉型。而數字化轉型,足以決定未來企業的競争力。

選擇一個合适的工具,由業務流程自動化開始。既能有效解決眼下的增效降本問題,又能助力企業在将來徹底實作數字化轉型,還能提高企業核心競争力。

一舉多得,這筆賬可謂劃算的很。

何樂而不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