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進商湯科技,聊聊我眼中的人工智能新晉獨角獸

從2016年底到近期,幾個媒體所釋出的人工智能企業榜單,商湯科技(SenseTime)算是一匹殺出來的黑馬。這主要表現為,從2016年開始,就頻頻成為各人工智能榜單的常客。

在《商業周刊》所釋出的《2016中國人工智能企業TOP100》榜單中,商湯科技名列第20位。在《創業邦》釋出的《2017中國人工智能創新公司50強》榜單中,商湯科技名列第五。而在去年億歐所釋出的《2016中國人工智能創業公司TOP50》榜單中,則直接将商湯科技排在第一位。

各榜單評選次元不同,排名自然有高有低。但在初創公司以及創新公司的陣營中,商湯科技在幾個榜單中均是名列前茅。而在與BAT等網際網路巨頭參與評選的“2016年TOP100人工智能企業”榜單中,商湯科技竟然也能名列TOP20。這不隻是因為技術創新以及市場規模,更多的還有資本市場的認可。

專注于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原創技術專注于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原創技術7月份,商湯科技宣布完成了B輪融資。融資程序分為B1、B2 兩輪,B1 輪由鼎晖領投,B2 輪由賽領資本領投,以及近 20 家投資機構、戰略夥伴參投。商湯科技B輪融資共計4.1億美元,創下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單輪融資的最高紀錄。至此,商湯科技累計融資額度達到 4.5 億美元,估值超過15億美元。商湯B輪融資消息,也是以一度成為 AI 創業圈裡最熱的話題。商湯的成功,激勵了更多的AI創業,并開始以其為榜樣,憧憬着未來的發展之路。

但事實上,公司與公司不盡相同,會導各自緻融資程序以及估值的不同。譬如,原創型公司與那些采用人工智能平台技術的公司的估值定會有所不同:原創型公司講究事事親為,從技術到産品到系統再到平台,都要自己去做,這樣可以按照既定戰略随心發展,不會受制于人。商湯将自己定義為原創型公司,這點倒是不假,因為到現在為止所取得的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與突破,全都是自己的技術,包括人工智能技術平台也是自己開發的。這,應該時期能夠融到巨資的原因之一。

走進商湯科技,聊聊我眼中的人工智能新晉獨角獸

目前國内人工智能領域技術平台型企業

在國内,人工智能技術平台在應用層面,主要聚焦于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别和語言技術處理領域,代表企業包括科大訊飛、格靈深瞳、捷通華聲(靈雲)、地平線、商湯科技(SenseTime)、永洪科技、曠視科技、雲知聲等8家,建立于2014年的商湯科技,是一家專注于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原創技術的企業,同樣也是8家人工智能技術平台之一。

這其中的6家公司,最早的創立于2000年,最晚的成立于2013年。而成立于2015年的地平線機器人是一家打造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人工智能平台,要做的産品是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晶片、系統和軟硬體平台,走了軟硬結合的路子,與其他7家公司在定位方面以及發展戰略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在人工智能領域,平台分人工智能的基礎技術平台與人工智能技術平台兩種。前者主要依賴大資料管理和雲計算技術,随着雲計算與大資料産業的高速發展,國内大資料管理和雲計算技術已從一個嶄新的領域逐漸轉變為大衆化服務的基礎技術平台。如阿裡雲、百度雲、騰訊雲等基礎技術平台,是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實作和人工智能應用的落地提供基礎的背景保障,同時也是一切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實作的前提。涉及到基礎技術平台的企業,自然也就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員。

人工智能技術平台則與基礎技術提供平台不同,人工智能技術平台主要專注于機器學習、模式識别和人機互動等與人工智能應用密切相關的技術,所涉及的領域包括機器視覺、指紋識别、人臉識别、視網膜識别、虹膜識别、掌紋識别、專家系統、自動規劃、智能搜尋、定理證明、博弈、自動程式設計、智能控制、機器人學、語言和圖像了解和遺傳程式設計等。可以簡單的了解為,人工智能技術平台是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主要推動者,人工智能基礎平台則是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發展的環境。

走進商湯科技,聊聊我眼中的人工智能新晉獨角獸

商湯科技從業人員介紹安防平台與技術

是以,人工智能技術平台無論是商業價值還是投資價值,都有非常廣闊的前景,必然也會受到投資市場青睐。更重要的一點則在于,人工智能技術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做的,需要有頂尖的技術人才方能做到真正的技術研發,同時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财力。

以商湯為例,核心團隊一部分是來自麻省理工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博士、碩士科學家;另一部分則是來自微軟、谷歌、聯想、百度等相關領域的從業者。商湯的研發團隊,單是在與機器視覺相關的國際頂尖學術雜志和會議上累積發表過 400 多篇論文。也正是因為這一點,BAT才會耗巨資動用一切關系在各大AI企業挖人,而更多的AI創業者,也隻能選擇采用谷歌等人工智能平台去創業發展。

一般而言,同樣是做人工智能的,做人工智能應用的企業與人工智能底層的企業,還是有很大不同的。這一點,在商湯科技的走訪中,可以感受的到,作為一個做AI底層技術的公司,商湯的整個辦公環境都透露着濃重的科技氛圍。

我與搜狐科技自媒體觀察團的一衆老師,在商湯科技轉了一圈,看了其産品及相關技術,立即能感受到這是一個相當有科技氛圍的公司。從參觀接待人的講述中,得知相關部門上司人都曾親臨參觀指導,并且有上百數量的客戶與之合作,便又能感受到這個企業的自信。

走進商湯科技,聊聊我眼中的人工智能新晉獨角獸

搜狐科技自媒體觀察團合影,右一為筆者

參觀之後,開始聽創始人徐立的分享。徐立用缜密的思維與行雲流水的講話方式,分享其對人工智能行業的看法,做人工智能技術平台的,對于AI的認知,确實有很大的不同。

譬如,談及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與之前三次有什麼不同?徐立總結了三點,給人啟發:

走進商湯科技,聊聊我眼中的人工智能新晉獨角獸

第一,前三次是先發生革命,後人總結,第四次則進入未蔔先知的時代。

第二,之前時代的各行業市場發展趨勢,都是從藍海到紅海,AI技術新時代,很核心的一點是技術帶來的從紅海到藍海的突破。

第三,AI時代真正帶來的是高端科技競技,提升整體價值鍊,把大家額外的價值會發揮出來的,帶來的是産業價值的提升。

談到企業轉型難點,在跟400多家簽約客戶交流之後,也是總結三點,頗為精準:

走進商湯科技,聊聊我眼中的人工智能新晉獨角獸

第一,是人力成本過高,人口紅利下降。未來,機器代替人工是必然趨勢。

第二,生産效率低下。增長可能是用機器的方法來做生産力的提升,這一部分每年有40%的增長。

第三,利潤空間縮小,傳統企業利潤被網際網路擠壓,各種成本不能網際網路化。用人工智能去改造這個行業,打通線上與線下後帶來價值鍊的轉移,利潤擊能夠上去。

其實,我更欣賞商湯科技将技術落地到商業的方式方法。徐立認為,從技術突破到商業落地,需要經過這幾個核心的點:

走進商湯科技,聊聊我眼中的人工智能新晉獨角獸

首先,明确客戶需求,客戶想用AI替代人力成本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可以很快形成産業價值。

其次,了解客戶的需求,并重新定義問題。商家知道人工智能可以解決問題,但不知道到底能解決什麼。找準客戶最本質需求,才能破解客戶需求難題。

再者,重新定義問題後,就可以根據商家的需求,用技術創新與工業結合做突破,去解決問題。

第四,接下來的時代數純資料驅動的,用技術創新達到工業紅線,就能讓AI真正落地。在2020年以前,大部分的工業紅線是用來替代人的勞動力。

最後,是核心價值轉移,将AI技術與具體行業結合并進行子產品化或者平台化,最終的整體解決方案就是核心價值,其他商家用你的采用你的方案進行具體的商業化落地,就是核心價值轉移。

一個成功的核心價值,則表現為企業認同你的核心價值,并願意購買這份價值。對于商湯,核心價值就是其人工智能核心底層架構,這個架構以及更多的AI技術結合行業夥伴,可以落地到各行業的各個商業場景中,這就是商湯的核心價值轉移。

關于商湯對AI行業的更多看法,因為篇幅關系,這裡不再贅述。總體而言,造訪商湯還是有很大收獲的。我認為,商湯的成功之處并非是其具備多麼牛的技術團隊與科研能力,而是其所具備的AI技術與具體行業具體商家結合的能力。這個能力,能夠使其不斷的将新技術落實到具體行業,或者用AI為具體商家提供解決方案。對于一個AI企業,這才是最值得推崇的,也是個投資機構喜聞樂見的,更是企業們願意合作的。

在能夠将技術輕松商業化的同時,再具備行業不多見的人工智能技術平台。對于投資機構而言,投資了商湯,無疑就等于得到了一個寶貝。

這,才是商湯科技能夠在B輪融資4.1億美元,創下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單輪融資的最高紀錄真正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