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進軍雷射雷達:徐直軍揭幕華為汽車産業全面布局

自今年 4 月首次以智能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身份參展上海車展,到 5 月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為公司旗下的一級業務部門,華為對于汽車業務的布局一直是外界最為關注的焦點。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華為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已被重新定義為智能駕駛平台、智能座艙、智能電動、雲服務聯接四大方向。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即将進軍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的研發。

華為在汽車行業的目标,是提供智能駕駛方面算力、通信、傳感器等全面的解決方案,這也是大多數傳統車企所不擅長的全新領域。「目前的智能駕駛産業不存在深水區,華為定位于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徐直軍表示。「在新能源汽車出現以前,汽車産業還沒有出現這個方向。華為本質上是在行業内滿足智能網聯汽車場景的需求。」

華為進軍雷射雷達:徐直軍揭幕華為汽車産業全面布局

在此次大會上,徐直軍介紹了華為公司如何利用 ICT 技術賦能車企。徐直軍表示,「經過幾年探索之後,我們清晰了自己的戰略選擇:華為不造車,而是聚焦 ICT 技術,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

未來的汽車将會使用新的架構。華為認為,在未來每一台汽車都将成為移動資料中心。在汽車真正走向自動駕駛的時候,其上需要配置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傳感器。同時,在這種情況下,資訊處理的能力和資料傳輸的能力需求非常巨大。

「事實上,智能駕駛的未來,是需要與通信行業和計算相結合的,」徐直軍表示。「自動駕駛需要傳遞大量感覺資訊,計算機算法需要做推理和決策。我們提出的 Mobile Data Center 在走向自動駕駛之後的願景是要取代人類:它要比人類更加具有魯棒性。而且,走向自動駕駛之後,我們的出行将會更安全。」

華為進軍雷射雷達:徐直軍揭幕華為汽車産業全面布局
華為進軍雷射雷達:徐直軍揭幕華為汽車産業全面布局

華為認為,與智能手機一樣,智能網聯汽車也将成為持續價值創造的平台,未來整個社會應該是擁有車與出行服務相結合。

「我們最讨厭的,就是車内的娛樂系統幾十年不變,」這是傳統汽車行業的一大痛點,對此,徐直軍表示,汽車領域的智能座艙及其他系統應該與現在的智能終端的産業鍊、生态有機地融合起來,「也就是把手機的體驗帶到車上,把手機的硬體生态與應用生态帶入到智能座艙裡面。」

為了實作這一理念,華為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架構也提出了新的理念。傳統的汽車是基于 E/E 架構,也就是總線+分散控制的架構。華為認為,要走向智能網聯汽車,應該是一種分布式網絡+域控制器的架構。

與傳統汽車不同的是,智能網聯汽車會面臨網絡安全的問題。為此,華為充分發揮其在 ICT 行業的技術積累優勢,以促進傳統汽車産業走向智能網聯汽車。

為了實作「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的目标,華為将從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雲服務等方向賦能車企。

華為進軍雷射雷達:徐直軍揭幕華為汽車産業全面布局

其中的具體做法如下:

在第一個方向上,華為要打造一個以華為昇騰晶片為基礎的、加上智能駕駛作業系統以及自動駕駛雲服務的 MDC 智能駕駛平台。華為要通過智能駕駛平台再開放 API,跟廣大的部件提供商、內建商、應用開發商等合作夥伴,共同打造三個生态:

  • 傳感器生态,包括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等。讓這些傳感器友善與 MDC 連接配接在一起。作為選擇之一,華為也會利用自己的 5G 技術來開發毫米波雷達,實作全天候的成像,同時也會充分利用全球領先的光電子技術,開發雷射雷達,真正解決雷射雷達面臨的成本問題與性能問題。
  • 智能駕駛應用生态。華為希望打造基于 MDC 的算法與應用生态,希望廣大合作夥伴基于 MDC,來開發智能駕駛的應用與智能駕駛的算法,支援汽車産業來不斷地提供智能駕駛創新功能和服務。
  • 把 MDC 跟各種執行部件連接配接起來,把接口的标準打造好,讓 MDC 跟所有的執行部件容易配合。

任何智能駕駛都需要功能強大的大腦。在實作完全自動駕駛的道路上。華為已經進行了大量研發工作。「特斯拉現在能做到的事情,我們都能做到。」徐直軍表示。「在這個過程中,華為進行了大量實際道路測試。為了做好智能駕駛平台,我們也開發了智能駕駛軟體,現在在中國我們做到的是最好。」

華為研發的雷射雷達完全面向自動駕駛,并希望在推出之後不斷降低成本。「至少從現在來看,在自動駕駛領域中還沒有可以替代雷射雷達的傳感器,」徐直軍表示。

第二個方向是打造一個智能座艙平台。華為的核心理念是讓智能座艙平台和整個智能終端生态結合起來。華為希望把智能終端硬體生态、軟體生态、應用生态,引入到智能座艙。他們将基于智能手機麒麟晶片加上鴻蒙作業系統,來打造一個智能座艙的平台。同時,華為希望智能座艙的硬體、軟體、應用都是能不斷更新換代的。

華為提供的 HiCar 解決方案包括前端和後端,目前已與沃爾沃等汽車品牌進行了合作。在華為的願景中,未來的智能座艙将基本由語音控制來實作。

第三個方向是打造一個智能電動平台,使得車企在電動上形成差異化的體驗。他們要開發一款 MCU,基于 MCU 打造一個整車控制作業系統,基于這個作業系統開放給所有的汽車開發企業,不斷提升使用者差異化體驗。所有的車企基于 VDC 平台,就可以更好地做好差異化的整車控制。對于電動汽車的成本問題,華為表示,華為在能源産業有 50 億美元的規模,可以充分利用能源産業的規模化、器件一緻性,把電動化成本降下來,解決充電、電驅、電池管理的成本與性能問題。

華為表示,目前其智能電動平台的電源轉換效率可以做到比其他車企效率高 2%,這意味着一次充電就可以獲得更長的裡程。另外華為智能電動的成本也較低。

最後是聯接,華為希望通過 4G、5G、V2X 的技術,把車與路連接配接起來,把車與車連接配接起來。同時通過雲服務,實作對所有連接配接的車進行有效的管理,這樣就建構了把所有的車都連接配接起來的生态。

「客觀來講,華為下決心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是與廣大車企溝通後得出的結果。」徐直軍表示「在面向未來的智能駕駛中,我們最為缺乏的是部件和技術提供商,而這些更多的是華為所擅長的方面。放眼全世界,汽車品牌和公司很多,缺乏的是持續提供技術和部件的企業。我們面向車企提供解決方案,符合華為的基因。」

最後,雖然在汽車産業中已經形成了清晰的發展思路,但華為緻力于打造最先進的技術,在早期并不追求收益回報。「以前在通信領域,我們的産業投入 8 年獲得回報是正常的。」徐直軍說道。「我們的 5G 通信技術是從 2009 年開始做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投入很大,是以做到了目前的領先地位。然而,華為的 5G 通信技術産品直到目前才剛剛收到回報。」

本文為機器之心原創,轉載請聯系本公衆号獲得授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