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的“彈琵琶”究竟有多恐怖?淩遲都不算什麼,女囚犯想死都難

古代的酷刑,為了是犯人招供,可謂是挖空了心思,那一件件刑拘的發明,其最終目的就是讓要讓犯人承受最大的痛苦,說起殘忍的酷刑,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明朝,為了逼犯人招供,審訊者會用刑讓犯人生不如死,除了了淩遲之外,明朝還有一種酷刑叫做彈琵琶。

明朝的“彈琵琶”究竟有多恐怖?淩遲都不算什麼,女囚犯想死都難

談及“彈琵琶”不得不提及的就是錦衣衛和東廠,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個很多疑的毛病,當年跟随他建功立業的大臣,在一開始都被封公加爵,可是在後來,多數都被除掉,甚至,他還在1370年建立了拱衛司,到了1382年,改成了錦衣衛。

錦衣衛是專門為皇帝服務的,負責偵查、逮捕、審訊、收集情報、策反敵将等工作,其中審訊就是一項重要内容。除了錦衣衛之外,在1420年還設立了東廠,東廠裡的人都是皇帝的親信,他們幹事雷厲風行,不用經過司法機關的統一就可以随便緝拿臣民。

明朝的“彈琵琶”究竟有多恐怖?淩遲都不算什麼,女囚犯想死都難

同樣,這兩個“左膀右臂”,雖然互不相幹,可是都暗地裡較着勁,為了邀功,常常使用嚴刑逼供的手段。據《明史·刑法志》記載:“刑法有創自明而不衷古制者,廷杖,東廠西廠,錦衣衛,鎮撫司獄是已。殺人至慘,而不麗于法,踵而行之,至未造而極。”在明朝,創造出了許多不遵守古代刑法制度,慘絕人寰的刑具,明朝在這件事情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其中,光是錦衣衛就有18套刑具,每一種都能讓犯人生不如死,據當時的人描述,經過錦衣衛嚴刑拷打的人就像是在鬼門關走過一遭,他們有的是辦法,在不傷及性命的時候,讓人承受最大限度的痛苦,其中有一樣刑具叫做“彈琵琶”。

明朝的“彈琵琶”究竟有多恐怖?淩遲都不算什麼,女囚犯想死都難

從字面意思上了解彈琵琶,眼前立馬能呈現出一位美麗柔弱的女子,抱着琵琶彈唱,有着催人淚下的凄美之感,可是,明朝時期的彈琵琶可不是這麼好受的,這種刑罰受到了錦衣衛和東廠的偏愛,受刑的人的又癢又痛,苦不堪言。

行刑前,首先會命人按住犯人的手腳,掀起他的衣物,隻要能夠露出他的肋骨就可以了,然後将他綁起來立好。這時候就會拿出一把小刀,在犯人的肋骨處反複“撥彈”,就像彈琴一樣。每次用刑的時候,犯人都能感受到無比強烈的痛苦。當他們的血肉已“撥彈”爛了,這時候就會直接碰到他們的肋骨,那種鑽心的痛是沒有幾個人能夠忍受的,尤其是女子,這麼柔弱,更加經不起。

明朝的“彈琵琶”究竟有多恐怖?淩遲都不算什麼,女囚犯想死都難

就連《刑法志》中都說:“其最酷者曰琵琶,每上,百骨盡脫,汗如雨下,死而複生,如是者二三次,荼酷之下,何獄不成。”

實行酷刑其實最容易激起名民怨,但是,明朝的這些酷刑完美地躲過了這一點,因為他們一般隻會對逮捕的官員用刑,并不針對普通的老百姓,而且用刑的時候極為隐秘,這些人一般都是被秘密抓走的。

不過,明朝的十八般酷刑實在太殘酷了,幾乎沒有幾個人能夠忍受這樣的折磨,而東廠、錦衣衛、西廠之間的争鬥,濫用刑罰,殺害無辜之人,造成了衆多的冤假錯案,讓朝廷之上動蕩不安,這也是大明滅亡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對女子使用這種刑罰的時候,女囚犯想死都難,卻又痛不欲生。

明朝的“彈琵琶”究竟有多恐怖?淩遲都不算什麼,女囚犯想死都難

到了清朝,順治帝不僅入了大明王朝當年的皇宮,在很多立法上也效仿明制,錦衣衛也設立了一年,不過也僅僅僅一年,之後就被廢除了。1644年,錦衣衛又被改成了“銮儀衛”,主要負責掌管皇帝、皇後的車駕儀仗,作用萬千改變了,同時也結束了290年的錦衣衛制度,讓衆人不再受如此苦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