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秘的「京東大腦」如何保障買買買的使用者體驗?

「效率!」這是機器之心探訪京東時聽到最多的一個詞。零售百貨行業在過去半個世紀的變革發展,其終極使命都是提升效率。在京東副總裁鄧天卓看來:「就是減少貨品的搬運次數」,這句樸實的話背後,是從生産工廠、物流、倉儲再到配送等一系列的優化提升基礎上實作的,工業時代的沃爾瑪依靠強大完善的供應鍊,而處在大資料時代的京東,則通過海量資料與強大雲端處理能力,打造「京東大腦」,實作整體營運效率的提升。

京東集團研發部研發總監楊光信向機器之心介紹了「京東大腦」的實施情況。所謂「京東大腦」,是京東2015年年初啟動的新項目,其核心目标也是圍繞着「效率」兩個字,即如何利用機器學習的技術提升京東電商平台的營運效率。

圍繞這個目标目标,楊光信表示,「京東大腦」由以下四個層面構成:

神秘的「京東大腦」如何保障買買買的使用者體驗?

最底層為資料層面,這裡彙總了京東海量的資料,包括主資料、使用者交易資料、使用者浏覽資料等等,這些資料将構成機器的「學習資料」,通過對資料的挖掘,針對性别、年齡、購買力等多個變量為使用者、使用者所在小區(寫字樓)進行使用者畫像。

之是以要給使用者所在小區(寫字樓)進行使用者畫像,楊光信介紹道,這是由于「京東大腦」會以京東物流配送站為機關進行整體的資料挖掘,通過分析使用者所在區域的消費習慣,及時調配不同小區最有可能購買的産品。楊光信也展示了幾個不同區域的購買習慣:

神秘的「京東大腦」如何保障買買買的使用者體驗?

在「京東大腦」為使用者畫像的過程中,考慮到電商平台的一些特殊性,比如一些男性使用者往往會給家人、孩子購買産品,再比如計算使用者購買力時,不同品類的産品價格差别巨大,隻依靠機器學習無法完全還原使用者畫像的全貌,京東在這個層面引入了人工輔助機制,比如該使用者之前與客服的溝通資料,京東配送員也會成為完善使用者畫像的參與者之一,機器與人工的結合,形成了「京東大腦」的知識層。

通過資料層和知識層的沉澱和優化,最頂上的服務層成為普通使用者最直覺感覺「京東大腦」強大的地方。據了解,目前「京東大腦」相關技術已經嵌入到京東的多項服務中,而且給使用者帶來真正的便利。楊光信特别提到今年蘋果iPhone 6s首發時,借助京東大腦的分析,京東的移動商店提前在多個最有可能購買iPhone的小區(寫字樓)附近,一名使用者下單12分20秒後就收到了手機。

也正如京東副總裁鄧天卓反複強調的,電商競争的本質就是營運效率之争。而從早年間的管道之争(誰能拿到最便宜的貨誰就能搶占先機)到現在的技術之争(誰能用技術減少貨品搬運次數誰就能占領市場),機器學習已成為電商營運效率提升的重要武器,進一步來看,基于機器學習的深度學習将加速電商客服智能化、機器人化的步伐,同時基于無人機的配送也會進一步提升配送效率,而這一切,則剛剛開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