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請查收!《資料價值釋放與隐私保護計算應用研究報告(2021年)》

根據國際調研機構Gartner的戰略科技趨勢預測,隐私計算是2021年重點深挖的9項技術之一。如果說,2020年被稱之為"隐私計算元年",那麼2021年則是隐私計算的商業落地年。

這一年,隐私計算技術應用實踐落地情況到底怎樣了?

在18日舉行的2021(第七屆)中國網際網路法治大會上,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簡稱中國信通院)釋出《資料價值釋放與隐私保護計算應用研究報告(2021年)》給出了一個答案:隐私保護計算技術在金融、醫療、政務等領域已具有初步的應用探索,但尚未實作規模化的應用。

請查收!《資料價值釋放與隐私保護計算應用研究報告(2021年)》

(圖說:從左到右,螞蟻集團技術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彭晉,中國信通院副院長魏亮,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副理事長何桂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評論員胡鋼在大會現場共同釋出)

這是國内首份關于隐私計算應用研究方向的報告,聚焦隐私保護計算技術産業落地缺乏參考的問題,對資料、資料價值、隐私保護計算如何助力資料價值釋放及在金融、醫療、政務領域場景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讨與探索,為隐私保護計算技術的應用落地及資料價值釋放提供參考。

《報告》由中國信通院和螞蟻集團牽頭,從三大應用場景展開。

在金融場景,隐私計算具有天然的應用必要性。《報告》提出,每年欺詐風險導緻的銀行業受損金額高達近千億美元,國内銀行每年因欺詐風險損失的金額也高達上百億元。隐私保護計算平台為銀行提供了外部大資料安全融合能力,提升了銀行的大資料風控應用能力。《報告》舉了一個案例,該案例幫助銀行聯合了包括工商、稅務、水電、司法、電信、征信機構等十餘家跨行業資料源提供的上千個資料次元的外部大資料進行小微企業風控。在基于這些資料進行聯合模組化後,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從原有的1.81大幅下降至0.38,大大提升了銀行的大資料風控應用能力。

請查收!《資料價值釋放與隐私保護計算應用研究報告(2021年)》

(來源:《資料價值釋放與隐私保護計算應用研究報告(2021年)》)

在醫療場景,《報告》指出,現代醫學研究、藥物開發、公共衛生防疫以及臨床醫療應用等生物醫學科學愈發倚重電子病曆資料、基因資料、影像資料等生物醫學資料的開放共享與利用。《報告》舉例,由某三甲醫院牽頭,在隐私保護計算技術的支援下,實作了在不分享明文資料(個體基因資料)的基礎上,支援強直性脊柱炎的GWAS分析,為解決生物醫學資料開放共享問題提供了思路。該方案基于隐私保護計算技術設計并開發了新架構,使用了具有隐私保護功能的安全聯邦學習方法,整個資料共享的過程從始至終對患者資訊進行保護。

請查收!《資料價值釋放與隐私保護計算應用研究報告(2021年)》

(來源:《資料價值釋放與隐私保護計算應用研究報告》)

在政務場景,如何在保障個人隐私的情況下把資料的價值發揮出來,幫助政務管理,是隐私計算的價值所在。《報告》舉例,某科技公司聯合電力公司,利用自主研發的安全計算平台,內建安全多方計算、聯邦學習等隐私保護計算技術,提供面向配電網協同發展的電力場景安全計算解決方案。最後,通過電力聯邦學習算法建立城市電動汽車負荷分析與預測模型。成功地支撐了充配電網的協同布局規劃,助力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和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中國信通院安全研究所副所長林美玉在大會主論壇對該報告進行了現場解讀。林美玉指出,資料的價值釋放需以明确資料、資料價值、資料特征等相關概念為前提。現階段隐私保護計算技術在金融、醫療、電子政務等領域已有一些落地嘗試。但總體來說,隐私保護計算技術仍處于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早期,由于技術和解決方案還不夠完全成熟,隐私保護計算在走向市場化、産業化的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需多方圍繞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強化标準化指引、鼓勵技術創新發展、提升數字安全素養等關鍵内容精誠合作。

螞蟻集團副總裁韋韬也在大會主論壇做了關于隐私計算的主題演講。韋韬認為,隐私計算是保障資料流通價值和保護個人隐私的有效技術手段,通過隐私計算實作“可算不可識”是平衡個人資訊保護和資料要素産業發展的關鍵。螞蟻集團持續探索隐私計算技術創新,覆寫了資料全生命周期保護的全部主流技術,如多方安全計算、可信執行環境、零知識證明、聯邦學習等。是以,也成為全球範圍内相關技術儲備最多的公司,全球隐私技術專利數累計740件位列第一。本次《報告》收錄了螞蟻集團隐私計算的在金融、醫療等行業的應用案例。

請查收!《資料價值釋放與隐私保護計算應用研究報告(2021年)》

文末劃重點:

點選閱讀原文,查收報告全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