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關村智用人工智能夥伴計劃”報名已開放,八大服務助力 AI 落地

某AI企業聯合創始人李先生談起夥伴計劃來滿臉興奮,據他介紹:夥伴計劃給他的創業帶來了新的曙光,此前他的公司雖然擁有先進的技術,但在尋找落地場景的道路上卻一直坎坷,人臉識别等常識性應用場景已經是一片紅海,想尋找技術落地的藍海場景,卻又因為團隊成員大都是資訊技術出身,對其他行業了解不多,既不知道哪些行業可能是潛在使用者,即使知道,也缺少相應的資源關系去連結客戶,更不要談深入挖掘需求了。

李先生說“第一次聽說夥伴計劃,感覺就像在尋找訂單的黑夜中看到了一道光芒,希望能夠通過夥伴計劃,找到公司業務發展和技術落地的新機會,也希望能夠更加全面了解夥伴計劃的服務體系,知道成為夥伴具體能夠得到哪些支援。”

某傳統行業企業負責人張先生則表示:“作為傳統行業,我們肯定是迫切地希望運用新技術實作新舊動能轉換,但我們實在缺少了解新技術以及相關企業的視窗,我們手裡有很多資料,但是怎麼能夠在AI企業的合作中,讓這些資料為我們企業自身帶來長期穩定的回報,也缺少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夥伴計劃能夠提供一個有效的架構,來解決我們的需求。”

作為本計劃的主辦機關,中關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簡稱研究院)為此特别召開了夥伴計劃服務釋出會,詳細解析計劃的八大服務體系。SegmentFault 思否作為技術領域的垂直媒體,受邀參加了此次活動。

“中關村智用人工智能夥伴計劃”報名已開放,八大服務助力 AI 落地

據悉,研究院受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國資委和石景山區人民政府指導,專注于為AI企業和實體經濟使用者搭建對接平台,緻力于打通AI算法、場景、資料、商業之間的壁壘,助力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本次夥伴計劃是研究院面向業界首次公開揭開服務的面紗。

研究院執行院長孫明俊女士介紹,通過夥伴計劃,研究院将不遺餘力地發揮自身優勢,針對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存在巨大空間的應用領域,與行業使用者開展深度對接,獲得精準場景和細分場景資料,組建由人工智能企業、行業使用者、研究院及其他高校院所三方組成的項目聯合研發團隊,對待成熟技術展開聯合研發,形成具備實用性的新産品,建立行業大腦,推動行業跨越式轉型。

孫院長告訴記者,“李先生和張先生面臨的挑戰,目前在人工智能創業創新領域,的确普遍存在,我們也針對此做了一些有成效的試點,例如研究院與某交通行業客戶已經對其潛在需求進行了分析,不僅找到了一些AI技術應用的高價值場景,還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機制,研究院通過與掌握需求的客戶、掌握技術的AI企業聯合建立研究中心,客戶的需求、場景、資料等關鍵資訊交給聯合研究中心,展開技術落地研究,成果則以專利等形式輸出,由聯合研究中心各參與方按貢獻比例共有,并且進一步為客戶企業制定企業标準乃至後續采購産品服務等,提供關鍵參考。通過這種創新,可以從需求場景、專利及标準制定、長期利益共享等多個角度,給各方帶來實在的利益和回報,全方位解決AI技術應用的壁壘。”

據了解,目前研究院在虛拟數字人,智慧交通、計算架構與晶片、智慧應急、智慧應用社會性風險等領域已經展開了相應工作,這些工作也将成為首期夥伴計劃的服務基礎。

在虛拟數字人領域,研究院緻力于打通困擾行業的素材短缺壁壘,聯合衆多機關,正在全力打造虛拟數字人素材共享交易平台(數字人銀行 DHB),後續還将進一步提供綜合性素材交易、建設數字人社群等。

在自動駕駛領域,研究院通過支援2021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深化和拓寬智能汽車領域的相關研究,推進技術向應用賦能。

在智慧應急領域方面,研究院以煤礦等領域為突破口,聯合行業使用者機關共同成立智慧應急研究中心,組織技術支援團隊,對行業痛點進行針對性研究,以獲得系統性解決方案。

在智慧應用社會性風險領域,研究院正在建設AI社會性風險研究中心,評估智慧應用項目的社會可接受度,搭建利益相關方對話平台,為項目提供改善建議和區域倫理咨詢,進而改善社會對智慧應用的懷疑态度,共同推動可信賴、以人為本的智慧應用。

在計算架構與晶片領域,研究院以産業應用水準為出發點,對産品方案進行多元度拟合,并分析其技術優勢和綜合表現,以幫助夥伴全面、客觀地展示其産品的性能。

在夥伴計劃中,研究院一方面将基于上述能力,為夥伴提供八大體系全面服務,另一方面,也将針對夥伴們的新需求,開辟新的研究領域,進而與更多合作夥伴一起,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産業應用、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帶動更多行業實作科技振興、産業振興。

附:“中關村智用人工智能夥伴計劃”八大服務體系簡介

指導機關:中關村管委會主辦機關:中關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協辦機關:中關村數智人工智能産業聯盟、北京基金業協會支援機關:中國人工智能産業發展聯盟投融資組、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上海國際股權投資基金協會、上海國創科技産業創新中心

一、助力AI滲透賦能傳統行業,攜手夥伴共建應用研究中心

針對人工智能企業“找場景難”、“見客戶難”、“談業務難”的“三大難”,中關村智用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通過攜手夥伴,共建應用研究中心,為AI企業和實體經濟使用者搭建對接平台。

夥伴計劃将先期選取交通、娛樂、應急、工業智造等需要數字化、智能化提升的産業領域,與夥伴共建研究中心,組建由人工智能企業、行業使用者、高校院所等各方組成的項目聯合研發團隊,通過與行業使用者開展深度對接,獲得精準場景需求和細分場景資料,從多種可能的聯合解決方案中,形成知識産權,以及具備實用性的新産品,建立最佳行業智能大腦,填充業務場景鴻溝,推動行業跨越式轉型,助力AI企業技術落地。

以下為已建立合作意向的部分潛在AI+行業使用者(更多使用者陸續增加中)

中國聯通、首鋼、首農、同仁堂、北京地鐵、煤炭集團、中視科華、中移系統內建、中移物聯網、航天二院、浙大一附院、北大三院、天壇醫院、中人集團、河南省資訊産業投資集團等

以下為已建立合作意向的部分AI行業領軍企業(更多領軍企業陸續增加中)

百度、曠視、小米、明略、訊飛、淩雲光等

二、支援AI落地獲得信用背書,推動行業标準制定與評測

針對人工智能企業在産品、業務推廣過程中遇到的“需要建标準”、“如何被認可”、“誰來做評測”等涉及到簽約、傳遞等“信用背書”關鍵問題,研究院對人工智能業務所需要的基礎共性等标準進行跟蹤研究,同時開展人工智能系統智能化水準評估、社會風險分析等輔助系統的相關工作,逐項分期分批推進相應的行業标準智能化制定和技術評測,以便為夥伴和全行業提供相應信用背書。

三、投資與金融服務

針對人工智能夥伴發展過程中所必需的股權及債權融資需求,研究院聯合北京基金業協會AI投資專委會、中關村數智人工智能産業聯盟、AIIA投融資組等,積極組織多家在AI領域知名的股權投資專業基金,形成戰略合作,為夥伴提供相關投融資服務。

同時,研究院還與銀行、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戰略合作,為入圍企業提供包括貸款等在内的系列金融創新服務。全面支撐夥伴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需求。

以下為本計劃部分合作金融、投資機構(更多機構陸續增加中)

元禾重元、清控金信、大河創投、領中資本、中技華軟、九合創投、君傑資本、海貝資本、騰飛資本、第十區VRAI基金、清研載物AI基金

四、政府政策比對及資源對接

協助夥伴企業獲得來自中關村的研發補助等扶持政策,也将企業的述求向有關主管部門彙總、彙報,以期為政府主管部門制定下一步行業發展規劃提供輸入。

五、算力算法平台支援

研究院一方面将自有算力算法平台向夥伴開放,在豐富的預制算法基礎上打造行業大腦,合作方式靈活多樣;另一方面聯合百度、之江實驗室等業内知名機構,為夥伴提供針對不同場景,、不同複雜度的平台支援。

六、項目推廣示範

入圍人工智能夥伴計劃的企業,将獲得在中關村管委會、研究院、中關村數智人工智能産業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北京基金業協會、科技部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等的宣傳平台上,以及本次夥伴計劃合作機構、媒體上進行展示的機會。

優秀夥伴企業及産品還将獲得向相關行業潛在使用者定向推廣示範的機會,包括但不限于行業需求對接會,入選優秀應用案例集等。

七、産業鍊上下遊對接

針對夥伴在技術落地中萌發的各種産業鍊對接需求,如整合上遊材料元器件、中遊應用、下遊主裝置廠商等聯合打造産品等,研究院通過促進合作機構、夥伴間互相協作,與相關地方政府合作,舉辦産業互動活動等措施,對接産業鍊上下遊對接資源,使優秀夥伴的技術能夠順暢的落地。

研究院還将利用自身平台的學術交流優勢,為夥伴創造對接産業專家、院士等學術大咖的機會。

八、綜合孵化服務

聯合本計劃特邀合作機構(包括知名律所、媒體、孵化器、産業園等各種企業服務機構),為入圍夥伴提供人力資源對接、媒體傳播對接、法律服務對接、供應商對接、産業落地對接等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