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豌豆莢Design Hackathon 工作法分享

提起豌豆莢,相信安卓使用者都并不陌生,截止近日,豌豆莢已經收錄超過100W款不重複的應用和遊戲,同時在視訊領域也擁有超過1000萬的使用者積累,作為國内最早的「應用搜尋」也是第一個戰略進階為「手機上内容發現和擷取的入口」的産品,豌豆莢絕對是安卓平台裡的一個非常經典的成功案例。

那麼你們知道豌豆莢是怎麼工作的嗎?他們的産品又是經過什麼樣的步驟研發設計出來的嗎?這一切還要從一個名為“Design Hackathon ”的頭腦風暴讨論法說起。日前,筆者就受邀參加了豌豆莢的一次“Design Hackathon ”頭腦風暴活動,和豌豆莢的App相比,筆者更希望把這種工作方法分享給大家。别管你是還在學校的學生,需要組織一個别出心裁的活動,亦或是已經走入工作崗位,需要做一個項目,都不妨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Design Hackathon ”?

豌豆莢Design Hackathon 工作法分享

“Hackathon”,即「黑客馬拉松」,是一個流傳于程式員和技術愛好者中的活動。在該活動當中,大家相聚在一起,以合作的形式去程式設計,整個程式設計的過程幾乎沒有任何限制或方向。Design Hackathon 類似用「黑客馬拉松」的思維做産品設計,它将所有的産品設計師、視覺設計師甚至工程師聚在一起,在一定的時間内,以頭腦風暴的方式,最大範圍地搜集産品的各種可能性,然後抽象地整理出這些想法背後所隐藏的核心概念和産品需求,快速梳理出正确的産品設計方向,之後将想法轉化成可視的手稿和線框圖,最終變成産品雛形。

什麼時候可以舉辦這樣的活動

Design Hackathon 非常适合産品或者項目的定義階段。在産品定義階段,設計方 向和目标尚模糊,産品發展形态的可能性非常多。如果僅僅采用傳統的設計 手段(比如單人決策),非常容易走向片面和狹隘的方向,既可能出錯,也 會喪失許多機會。Design Hackathon 将所有與産品相關的人員聚在一起, 利用頭腦風暴法,快速産生海量想法和點子,讓産品設計從個人經驗和競品預設的桎梏中脫離出來,搜集最大範圍的産品可能性。

什麼樣的人适合參加這個活動

Design Hackathon 參與人員并不局限于産品設計師和互動設計師,而 是可以拓展到工程師等其他産品相關人員。不同背景和角色的人通過讨論和 互動,能夠互相激發靈感,獲得豐富的創意。在産品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師、 工程師和高層上司者由于背景和了解問題的角度不同,常常會産生分歧和争 議,使産品設計的時間周期變得不可預測。Design Hackathon 可以讓整個産品團隊都加入其中,在平等、專注且高效的狀态下,通過分類 的方法,将所有人思考的亮點條理化,彙聚到最終的産品設計中。(當然,如果你是一個學生,你可以策劃一個活動,所有骨幹同學都可以參加,但是注意不要很多人)

豌豆莢Design Hackathon 工作法分享

物料準備

作為一個辦公室内的活動,Design Hackathon并不需要進行太多的物料準備。我們需要準備的有:

  • 大白紙若幹,推薦使用A3+起
  • 便攜的次貼若幹
  • 每個人有一支寫字的簽字筆,一個組最少一個馬克筆

1. 明确解決問題的方式:

在開始一切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明确自己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我們可能是需要設計一個全新的産品,但我們對這個産品隻有模模糊糊的想法,譬如想做一個視訊産品,或者想做一個即時聊天産品。我們已經了解到一些使用者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但是這個産品具體以什麼樣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呈現成什麼樣,應該有哪些功能和特點,我們并不清楚。

解決任何一個問題的方式都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使用「How might we……」的句式,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分解問題,找出所有可能解決問題的 方式。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的是開闊思路,追求的是全面的、打破正常的 思維和方向,不需要評價它是不是嚴謹,是不是可實作,更不需要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将會在後續階段補充。

例如:我們的問題是如何讓通路數字尾巴的使用者覺得通路更流暢

那麼,我們需要使用「How might we……」的句式,從所有可能的角度來分解這個問題:

  • 如何讓圖檔壓縮算法更好(大部分的浏覽緩慢都是多圖惹的禍)?
  • 如何讓每個使用者更輕易地擷取自己需要的文章,而不用點開不喜歡的文章之後再關閉(如何進行推薦)?
  • 如何能根據來訪者的網速、甚至裝置進行展示頁面的優化(如果能做到按裝置或者網速優化,是不是效果會好)?
  • 等等......
豌豆莢Design Hackathon 工作法分享

▲當天活動主題,如何幫助使用者更好的發現和消費内容。

豌豆莢Design Hackathon 工作法分享

▲活動開始之前的預熱,由主持人幫助大家開拓思維。

2. N × 5 × 5的頭腦風暴:

我們需要盡力去想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或 idea ,不要限制自己的思維。 可以采用類似 N × 5 × 5 的方式。N 表示所有參與頭腦風暴的人總數,這個式子表示需要每人在 5 min 的時間内寫下 5 個想法,然後将這 5 個想法傳給下一個人,同時接收上一個人傳來的 5 個想法,再寫一輪,如此類推, N 輪過後,每個人手中都會有 5 × N 個想法,所有人共有 5 × N × N 個。 所有人都要寫,但是互相之間不要交流。這樣, 每個人既會受到他人的激發, 又不會受他人想法的限制。

豌豆莢Design Hackathon 工作法分享

▲第一輪,A寫下5個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豌豆莢Design Hackathon 工作法分享

▲第二輪,A拿到D的紙、B拿到A的,C拿到B的,以此類推,然後看了别人的創意之後,看看能不能激發出自己的創意,再寫五個。

頭腦風暴中,需要所有人遵守幾項原則:

  1. 不要關心老闆或者上司的意見;
  2. 不要限制自己的想法,因為往往到了下一階段的執行,現實條件會給你

    限制的;

  3. 不要放棄捷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4. 不要講太過于抽象的東西,譬如「做一個更好的産品」
  5. 事先設定一個時間限制,不可草草結束或無限拉長時間。

3. 卡片分類和完善

通過上一步的頭腦風暴,我們會搜集到 100 - 200 個idea,甚至更多。這些 idea 都是感性的、靈光一閃的、零散的。這一步,我們需要将這些 idea 組織起來,抽象出其中暗含的核心功能或需求。我們需要對搜集到的所有idea 進行分類,大概分成 5 - 7 類, 每個類别都需要有一個概括性的标題。分類沒有一定 的規則, 不需要特别嚴謹, 由主持人組織大家讨論進行。 每類下包含 idea 的數量應該差不多。如果有某個類别所包含的 idea 數量明顯少于其他組,則需要大家一起思考,為這個分類再做補充,直到所有類别下 idea 的 數量大緻相等。

譬如,關于如何讓使用者更簡單的擷取内容,我們可能産生了很多的想法,這其中有一些是關于讓使用者随時擷取内容的,有一些是基于地點的讓使用者擷取相關内容的,還有一些是關于SNS推薦的。

豌豆莢Design Hackathon 工作法分享

▲把所有的想法都貼在牆上,貼的時候要念出來創意。

4. 方案設計

分類過後,這些頭腦風暴産生的零散想法之間就有了關聯,每一個類别下的想法,對應的就是一類功能或需求。截至此階段,設計師們也會開始産生一些具象化的内容。這一步,我們需要發動所有的設計師參與和貢獻:将所有的設計師分組,每一組設計師領走一個類别的卡片;根據這些卡片上的資訊,設計師可以開始繪制草圖和線框圖,也可以出一個故事闆。 對于每個組,繪圖的過程和方式比較靈活,可以是每位組員分工做,根據所拿到的 idea 做不同方面的草圖,也可以是組員一起讨論出一個草圖。 對 idea 的取舍由設計師自己确定。 當所有的組都完成了草圖或故事闆後, 主持人可以進行簡單的點評, 之後, 這些成果就可以交給具體負責産品的設計師做正式的産品設計了。

豌豆莢Design Hackathon 工作法分享

▲把分類後的創意貼到白紙上,然後讨論出一個或者兩個設計的大方向,進行設計。

豌豆莢Design Hackathon 工作法分享

▲以App設計為例,當場需要結合創意設計線稿。

豌豆莢Design Hackathon 工作法分享

▲一個簡單的App的功能設計線稿。

豌豆莢Design Hackathon 工作法分享

▲豌豆莢的工程師在帶領大家總結。

寫在最後:

Design Hackathon遵循了「從發散到抽象再到具體」的思維過程。「發散」保證了我們不會錯失有關産品設計的各種可能性和細節,「抽象」幫助我們整理出想法中的産品邏輯和需求層次,而「再具體」的過 程則保證我們所有的想法和需求都能落地成為可見的設計。通過 Design Hackathon 的方式,我們能夠快速、準确地整理出一條正确的産品設計方向。當然,正如題目所說,這樣的頭腦風暴适用于設計産品但不局限于設計産品,它更多的是一種工作讨論的方法。當我們在頭腦風暴的時候少一些質疑和争論,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人所長,相信會對我們的工作産生非常大的幫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