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内硬體開發者如何看待Android Wear

今日淩晨,Google對外釋出專門為可穿戴裝置而優化的Android Wear平台,并宣布跟多個大廠合作開發硬體産品,其中摩托羅拉的“Moto 360”宣傳視訊引入到文章裡面。

通過官方部落格的内容來看,智能手表極有可能是首個搭載Android Wear的實體産品,而Google對Android Wear 裝置的特征描述是:擷取常用資訊、語音互動為王、監控健康資訊和多屏互動。

看完官方宣傳視訊後,你會發現搭載這個系統的智能手表主要以語音方式進行互動,這跟我們正常的手機操作體驗開始劃清界限。從實際的應用場景來看,它跟手機應用場景十分貼近:導航、呼叫的士、上班打卡、回複資訊等常用功能也囊括在内,應該能解答不少人的心中疑惑:“智能手表到底有什麼實際用途?”

“我看了那個視訊,覺得它的互動方式還是蠻有趣的,比國内的産品要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國内硬體開發者如何看待Android Wear

Android Wear釋出有何意義?從表面上來看,這意味着“作業系統巨頭”用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對可穿戴領域的認可,并借助自身的資源降低了開發者的門檻。MAX TEAM團隊創始人張沖表示,不管是藍牙連接配接還是背景資料服務等開發問題,Google能夠借助Android Wear提供更好的服務,解決一些現在看起來非常頭疼的問題。

從更深的層次來說,這意味着以Google為首的巨頭開始嘗試定義可穿戴裝置的标準,企圖打造另一個與智能手機有别的生态。“我覺得他們釋出Android Wear跟當年釋出Android系統的目的是相似的,釋出一個公版,然後定義産品形态,并接入自家的服務。”雖然這總體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新我電子的Terry也發表了另一種感慨:“國内智能手表起步這麼早,如果還要死跟Google的平台和産品,還是蠻遺憾的。”

對于這樣的感慨,作為國内智能手表先行者之一的inWatch又怎麼看呢?創始人王小彬表示,他們的确是為數不多的嘗試定義智能手表标準的國内公司,不過他并不覺得有啥可惜,因為他們本身就是采用Google的Android系統,有更好的東西為何不用?“因為Google的Android底層是針對手機設計的,上層容易改簡單,不過底層依然很沉重。(Android Wear)可以讓上層和下層一樣簡單,大家可以在上層做成不一樣的視覺互動,太棒了。”

土曼創始人汪偉表示,自家公司的“去App的思路”跟Android Wear完全一緻,過去在Android平台上的累積全部有效。

不過以目前Google所透露的消息來看,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被挖掘出來。utalife創始人熊廷美認為Google暫時傾向于跟大廠合作,以提高産品的可靠性和完善SDK,讓大家有一個參照模闆,固然是好事。但是對于小型創業團隊來說,他們不一定能夠用得上,因為硬體的相容性如何,具體開放哪些功能,尚且未知。“真正到具體的産品需求都很差異化,我不太相信一個SDK能夠解決大部分需求。就像可穿戴的CPU一樣,不會像PC時代一家獨大,因為産品需求的産異化決定軟體和硬體的選擇,而不是反過來,一窩蜂地去做标準化産品,那就真的掉到大公司的坑裡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