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指間下的音樂》總結

目錄

  • 總結
  • 練習技巧
    • 節拍器很重要
    • 聽很重要
    • 遇到障礙時的解決辦法
    • 極難樂段練習技巧:變換重音
    • 良好的基本觀念
    • 針對性訓練的音樂
    • 李斯特練習樂曲的五個步驟
  • 精辟句子

一位叫露絲·史蘭倩絲卡的鋼琴家寫的書,主要講鋼琴演奏的各種細節及練習技巧,受益匪淺。

作者說:

“節拍器是我每日練習時必須使用的工具,即使是我旅行演奏時也一定帶着它。練習中使用它,可以使我的雙手保持安定的訓練,在鍵盤上有絕對的控制力,不因鋼琴的變動而有失常的表現。”

在練習時使用節拍器,最終極的目标,是建立我們本身具有自然反應的律動感。

不僅能使我們節奏穩定,在訓練手指的移動、八度音的彈奏、大跳音程,甚至背譜上都是有效的。

因為節拍器能使我們從數拍子的顧慮中解脫出來,完全專心于音樂的練習上。

作者的練習方法如下:

  1. 先從很慢且能控制完整自如的速度開始練習,比如60。
  2. 以“2”的進度練習,比如62-64-66等,一點一點地快起來。
  3. 掌握了用“3”的進度練習,再從60開始,比如63-66-69。
  4. 熟練後用“4”的進度練習,60-64-68-72練習。
  5. 最後用“5”的進度練習。

學習音樂,應該先從學習如何‘聽’開始”。

“聽”是一個人内在的聽覺,那種能分辨心中的音樂與外在聲音的“聽力”。

欲成為有深度有見地的聆聽者,必須廣泛接觸音樂。不論是室内樂、現代音樂、英國的牧歌或是任何合你口味的音樂,都可以聽。

将樂曲裡那些不易克服的樂段, 一段一段地挑出來,使它們都變成一首首短小的練習曲,待完全征服它們後,再放回原曲中做整體的練習。

常見的困難樂段:

  1. 需要手指急速活動的裝飾奏
  2. 比較短小的技巧性片斷
  3. 連續六度、八度的彈奏
  4. 跳躍的和弦
  5. 重複的音符
  6. 裝飾音
  7. 長震音
  8. 節奏性很強的裝飾奏
  9. 複節奏
  10. 不易彈奏的指法
  11. 困難的踏闆

适合極其難的樂段練習

  1. 先右手以強音,左手以弱音配合練習
  2. 再左手以強音,右手以弱音配合練習
  3. 最後雙手以适當的均衡的音量彈奏

  1. 視唱。

    用嘴巴把音符唱出來的一種藝術,幾個世紀以來都被認定為音樂教育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它曾經被假定在幫助視譜及背譜上,具有絕對存在的價值。

  2. 和聲

    研習基礎和聲對具有天分的學生而言,是十二萬分重要的訓練。因為學生必須學習用他們的智力及耳朵,分辨出旋律上及和聲上的音程。和聲的訓練同時也能教導那些“聽不出音樂”的人,讓他們知道合乎邏輯的“對稱”,是一切音樂作品的骨架。一個學生如果能熟知并彈奏出每個調的和聲進行,當他在彈奏一首新的作品時,就不會在一堆升降記号前措手不及而戛然停止下來。學習和聲使我們習慣由頭腦指引手指的活動及使用内在的耳朵傾聽,而頭腦也會借着熟悉和聲的進行來幫助背譜。

  3. 音階琶音

    由西方文明發展出來的音樂,大部分都是建立在調性上(24個大小調)的,是以熟悉每個調性的位置及音階,乃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也是為未來排除技巧恐怖感所作的最好準備。

  4. 視奏

    從一開始學習視奏,我們就得遵守不看琴鍵的原則,這與打字的道理是相通的。

    視奏是一種必需的,其實也算是容易得到的技巧。一旦發展出這個能力,你就能極輕易地保持着高水準;而持續地使用它,你還可以不斷地進步。視奏能力可以從群體課裡安穩地獲得,因為視奏所要求的不外乎音階、琶音及一般普通的彈奏技巧。

  5. 無聲練習

    加強觸覺,從潛意識裡訓練手指的活動。

    可以增加手指控制力、幫助背譜、幫助複習樂曲、增加手指的控制力

  • 莫紮特的奏鳴曲。對鋼琴家發展弱→中弱→中強→強這些音域的控制力有很大的助益。
  • 巴赫的鍵盤音樂。特别是賦格,對手與腦配合有幫助

開始練習一首新的樂曲時,李斯特總是以很慢的速度,分五個步驟來研究樂譜

  1. 第一次看譜時,仔細地看清楚每一個音符确實的位置
  2. 第二次則分辨音符的時值。
  3. 第三次,分析樂句的音色,由不同的音色來表達情感上細微的變化;
  4. 第四次,仔細地分析高低譜表内所有的聲部,除了明顯的主題之外,他總希望能再找出一些可以醒目加強的細小旋律和線條;
  5. 在最後的步驟中決定他要的速度

結束這五個步驟後李斯特才開始在琴鍵上練習

車爾尼過去不斷在他耳旁提醒的話:“絕對不要讓你那不聽使喚的雙手,阻礙了你藝術家般的诠釋。

  • 一個藝術家,充分了解他本身的能力,并以這個能力将他的思想和音樂理念作最均衡徹底的表現,遠比與其他藝術家在單一能力上相較高下要來得重要。因為羨慕他人生理上的天賦,比如有好的記憶能力、一雙大手等,并不能夠使自己也同樣擁有這一切能力。唯有通過努力,發揮你自己身體上的潛能,使之成為你所擁有的資賦,才是最真實的。是以,有一句諺語“永遠不要垂涎鄰人的财富”,應該是每一位音樂家在追求藝術的過程中,都應服從的重要誡命。
  • 每一位鋼琴家在技巧上所遇到的問題,都受着他們心理因素的影響。隻要我們在心底打有克服困難的願望,除去了心理上的障礙,一切問題便簡單多了。
  • 鋼琴曲目在音樂作品中占了很龐大的一部分。大多數傑出的作曲家都是鋼琴家,他們喜愛鋼琴遠遠超過弦樂器。主要原因是鋼琴天生具備了和聲及多線條的自然效果,在自我的表達上能夠給予藝術家們最大的滿足感。
  • 一個人隻要永遠保持着“學習”的精神及能力,則他的體内便一直都有生命在成長。
  • 拉赫瑪尼諾夫說:“不論你的年紀有多麼老,隻要持續練琴,則雙手便能永遠聽從于你的指揮;持續學習新的樂曲,則能永遠地保持你心境的年輕。”
  • 鋼琴老師所能夠給予學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健康又真實的音樂觀念及良好的彈奏習慣,讓學生在琴鍵上有安全感,同時能享受彈奏的樂趣。擁有了這些難得的觀念及能力後,學生才能在未來建立獨立表達音樂的能力。即使他往後曾經中斷學習及練習,也能在沒有老師的教導下,再重新拾回過去的彈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