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硬科技IPO生死競速

最近,在由硬科技頭部PE舉辦的一場閉門CEO峰會上,一位投資人對台下的科技創業者們說道。 “現在加快速度,能上趕緊排隊上,上不了我勸大家趁泡沫期融資,甚至和上市公司談并購都可以。現在上,你可以充分享受泡沫,等遍地是‘屍體’的時候,手裡拿着錢,簡單的收購就夠了。這就是中國三年以後必定要發生的事情。” 這場往年主要是給被投企業間拉“群”的閉門會,俨然變成了一場出征二級市場的“動員大會”。不僅投資人上台吆喝,上市成功的被投企業現身說法,這家PE更請來了經濟學家、律師、投行的上市輔導專家,來給企業做上市全流程指導。 在這之前,大部分硬科技創業者來隻顧埋頭苦幹,上市對他們來說是件遙遠的事。一名硬科技創業者在聽完上述一席投資人言論後頗有感觸:“我們之前一直悶頭做技術,或者一個Case一個Case的做項目,上市這樣的事情以前還停留在想想的階段。” 今年的科技公司IPO明顯加速。CVSource投中資料顯示,年初至今國内一共發生349起IPO,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5%,其中專門給科技公司開設的科創闆貢獻了1/3還多。 在這股上市浪潮下,很多悶頭做研發的科技創業者開始“放下C++、拿起CPA”,研究起上市那點事兒。 

-1-

在泡沫上起舞 

“确實有上科創闆的打算。我們計劃明年沖一下銷售,沖到5000萬以上,然後試一下科創闆。”七鑫易維聯合創始人徐筱告訴投中網。 七鑫易維成立于2009年,是國内頂尖的眼球追蹤技術公司。但成立超過10年的七鑫易維,與其他大多數技術公司一樣,在資本市場面臨尴尬的境遇。 一方面,眼球追蹤至今沒有一個消費級的應用市場,不論是醫療、遊戲還是近幾年開始興起的VR/AR,出貨量都還停留在幾十萬甚至幾萬的量級;另一方面,雖然技術在國内領先,但歐美有SMI、Tobbi等更加老牌的競品,七鑫易維想要走出國門也不容易。 按照過去的上市标準,七鑫易維最好的結局就是被收購,就像競品SMI一樣被蘋果這樣的巨頭收購。 沒辦法快速通過二級市場退出,這也導緻傳統的VC/PE對七鑫易維這樣的技術公司興緻不高。 但最近投資人的态度起了變化。徐筱告訴投中網他們正在啟動新一輪融資,“老股東們很少對我們談上市的事情。最近聊的投資人除了問業務、技術、市場這些正常的問題,很多投資人都會聊有沒有上科創闆的計劃,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 七鑫易維不是唯一感覺到變化的科技公司,新一輪全球科技泡沫和中國科技創新投資熱,正在催生硬科技IPO熱潮。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硬上,已經成為部分硬科技創業者們私下的共識。 今年6月赴美IPO募資5000萬美元的優克聯就是其中一例。 優克聯(UCL.NDAQ)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跨境移動WIFI裝置和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2019年的銷售額約1.6億美元。今年6月,對于優克聯不是個好時機,甚至可以說是“最差”的時機。 “有很多人經常問,這麼困難,你們在納斯達克上市,估值又不高,各種條件都不好,為什麼跑到納斯達克上市?

”優克聯CMO譚竹在一次閉門活動上談到時機不好的原因有兩點。 一是疫情影響。上半年疫情爆發最嚴重的時候,優克聯的跨境WIFI業務沒了98%。 二是中美關系。華為和資料安全都成為敏感詞,優克聯兩樣全占:做的是資料敏感的營運商業務,創始團隊又全部出自華為。 但最終出于國際化、資訊安全的需要,有大量海外業務的優克聯還是決定逆勢赴美上市。 對于上市最大的意義,譚竹的觀點很直接,有錢就能活的更久:“好歹我們是上市公司,現金流比别人好,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活着。活着太重要了,疫情期間的競争就一個事情,誰能撐到最後誰就是赢家,隻要撐得住我相信我們就會有好的一天。” 當然不是上市就安全了,企業本身盈利狀況也在左右投資人信心。上市前一年優克聯扭虧為盈也成為支撐優克聯上市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我們的盈利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取舍,我們可以在2019年讓增長速度再快一點,但不盈利。還有一個選擇是把它做盈利,但發展速度稍慢一點,這是一個取舍。”譚竹很慶幸最終選擇在2019年裁員控制成本做盈利。“國際形勢确實不好,去年把成本降下來了,這也使我們一季度小幅度盈利。前景不好的時候依然實作盈利,最終打消投資人對于公司生存問題的擔憂。” 這場硬科技IPO盛宴,美股還不是主場。對于想要在科技泡沫中儲備彈藥的創業者和想要在風口上趁機退出的投資人來說,科創闆和創業闆注冊制才是真正的盛宴。 

-2-

二級市場“款待”硬科技企業 

早在今年6月份,達晨财智總裁肖冰就預言,明年IPO将創曆史記錄,所有的企業家和同行們要抓住這一曆史機遇,因為這很可能會是中國資本市場最後一次政策紅利了。 過去人民币基金深受IPO不确定性之苦,而注冊制改革的落地遠超預期,科創闆的稽核效率已經接近、甚至超過美國市場,這對全行業來說是極大的鼓舞。肖冰介紹說,達晨有一家被投企業,從申報科創闆到上會隻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速度之快令人感到“震驚”。 科創闆和創業闆注冊制是如何款待這些硬科技企業的? 華泰聯合證券戰略合作部總經理廖君解讀,三類原本不具備A股上市條件的企業成為了科創闆和創業闆注冊制的最大赢家。

 硬科技企業IPO受益第一條是發行條件放寬。原來A股上市名額比較單一,需要盈利連年遞增才能上市,現在科創闆是五套名額,創業闆是三套名額,上市的标準多元化了。整體來說,從強調一個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變成強調持續經營的能力。 條件放寬之後,科創闆迎來更多硬科技公司。據華泰聯合證券統計,截至10月底有448家企業申報科創闆申,其中,專用裝置、TMT、生物醫藥占到所有申報企業的2/3。其中86%企業使用五套标準中的第一套;5家藥企沒有營業收入選擇第五套标準上市;還有32家晶片相關企業選擇第二套标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