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佳格天地首席科學家宋寬:參賽倒逼出了技術和産品的真正成熟

​ 但是也就是這樣的發展速度給政府部門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何能夠擷取即時、無誤差的、額外成本接近于零的全國國土資訊資源以及城市化發展的資訊普查?

基于國家高分辨率衛星技術取得長足發展的基礎,依賴深度學習算法的突破,由中國科學家們成立的“佳格天地”讓這項重要又龐雜的任務在擷取的方式上變得便捷,并成為全球首批實作商業化應用的高科技創新企業之一。 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佳格天地”)成立于2015年,由美國NASA前科學家張弓博士聯合業内相關人士成立。在剛剛結束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脫穎而出,獲得2020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數字政府賽道總決賽銀獎以及數字政府賽道“建築智能普查”賽題冠軍。 “我們的技術和産品成熟是在參加本次大賽的過程中被逼出來。可以說,這次大賽前後8個月,是一次戰役,讓佳格的算法同學們在戰火中成長為一個老兵連。”佳格天地的首席科學家宋寬感慨。 

為何說通過參賽成為一個老兵連?這為佳格天地到底​帶來怎樣的改變?AI深度學習技術是怎樣與遙感衛星相結合的?就此問題,創頭條和宋寬進行了一次訪談,以下為采訪實錄,略有删減:

-1-

跳出自己的舒适區 

創頭條:如何了解您說的被“倒逼出來的技術成熟”? 宋寬:我經常會關注阿裡雲天池平台上的各種前沿的賽題,判斷行業技術發展的趨勢,這次也是第一時間關注到這場政企合作的高規格賽事。數字政府賽道是2020數字中國創新大賽的核心賽道之一,“建築智能普查”賽題切合了當下AI+城市治理的熱點。 在政府和企業的牽頭下,從整個參賽的8個月曆程來看我們對本次的大賽心存感恩,可以說大賽倒逼了我們産品技術的真正成熟。 能在大賽中拿到成績并不容易。在大賽中我們和來自天南海北的産品技術好漢們競争,這把公司很多同學逼出了自己的舒适區;在技術比分的交替上升中,我們的深度學習技術往前進了一大步,産品真正成熟了;在白熱化的競争中能夠領先,又讓這些同學們極大的增強了自信心。 此外,得益于本次大賽獲獎的消息,讓我們和大量政府客戶對接,包括部委和省級政府機關,看到新聞之後來考察我們的産品技術能力。從考察結束到我們現在陸續的多項合同簽約,實際上是數字中國創新大賽間接促成的。 以大賽剛結束為例,在大賽結束後福州市大數委就安排将我們和倉山區政府對接。非常高興我們能在福州市找到富有遠見的政府合作夥伴,并長期共同去打磨産品。 通過政府部門的對接,我們發現縣區級的需求和省部級的需求完全不同,倒逼我們的産品技術去适應現實。 這是我們的收獲。我們希望自己創造的産品技術,除了用在多個部委裡,還能夠用在中國大量的地市裡。為此,我們需要不斷地去探索Product-Market Fit (産品和市場的适配)。

 創頭條:簡要介紹一下産品吧。 宋寬:我們是在大潮中應運而生。一方面是我國城市化的建設迅速,政府又必須了解我國蓬勃發展的狀況和趨勢;此外,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多關于土地資源管理的問題,比如違法違規建築問題、小産權房問題以及宅基地的使用問題,這些問題在以前很多時候隻能單純依靠人力來做大面積的普查,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資訊的同步嚴重滞後。 我國的高分辨率衛星專項從2013年首顆“高分一号”衛星成功發射,截至目前已經累計發射了十幾顆衛星,在衛星照片的擷取上我們取得了長足的突破,但是從海量的原始資料到精煉資訊提取存在挑戰。 基于這樣的背景情況,我們開始自主研發深度學習算法。2017年,我和兩位北大老同學構思,試圖将深度學習引入衛星遙感的大規模資訊提取。2017年冬季, 我帶着一批深度學習天才少年們加入創業公司佳格天地,開始算法研發。 簡單來說,我們目前做的就是發展深度學習技術,将高分衛星資料提煉成資訊,服務數字政府各個部門,走向對國土管理的“多規合一”。

 創頭條:佳格天地的應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宋寬:我們的目标是實作誤差接近于零、額外成本接近于零、時間滞後性接近于零,從目前的技術來看在三個領域适用。 首先,在國土建設領域,我們可以實作小産權房、宅基地入市、違規違建等排查問題,打通政府職能部門互相間需要的資料。 以宅基地為例,資訊的統計需要協調五個行政管理部門,包包覆建部、自然資源部、生态環境部、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每個部門都需要相關資料,如果依靠傳統統計方式會造成人員的浪費,工作量也是很大的。佳格天地通過高分辨率衛星的自動化計算服務可以為政府部門提供詳實的資料服務。 以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舉辦地福建省福州市為例,通過深度學習我們三小時即可提取全市的建築物,由此我們可以為福州市乃至全省全國的“常态化監測”提供服務。 其次,在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理上,包括地震、水災、火災以及台風,我們可以為客戶提供即時的區域受災資料。 最後,從全球化的服務領域看我們可以為政府提供資料化服務。以一帶一路為紐帶,實作沿線城市的資産建設盤點。 

-2-

商業藍海中

社會各界促進技術實作商業化​ 

創頭條:如何做到這些技術的呢? 宋寬:公司現在一共有150人左右,70%都是研發人員。從成立到現在近五年我們一直在技術上做改進和突破。 隻有泡沫才是生來完美的,我們的深度學習産品,剛出生的時候又醜又弱小。在誕生之初,我們在北京市海澱區檢測的建築物邊界也是參差不齊的。 2018年初,我們的算法被江蘇省測繪系統商業采購,用于航拍資料的深度學習。然而,駐場實施中發現訓練資料量不足,算法效果也不理想。 2019年,我們的算法産品被應急管理部地震搜救中心采購,用于偏遠地區救災時的人居建築物識别,但是發現城鎮訓練資料集不适合山村條件,效果也不理想。 在實踐的道路上,我們的技術在更疊。一直到2020年,我們在今年參加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才出現了技術的飛躍,通過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原創技術,實作了邊緣精準的建築物提取。 創頭條:如何看商業前景?怎樣克服營運困難和商業化壓力? 宋寬:從全球高分辨率衛星發展的模型來看,未來我國的發展将是逐漸上升的趨勢。 未來我國還計劃發射幾十上百顆高分辨率衛星,那麼這些衛星上天後發射回來資料也就是幾十倍、上百倍的增長,這樣政府對資料的需求也是在與日俱進。 從市場潛力來說,未來高分辨率衛星遙感技術深度計算的商業前景是處于藍海之中。 不過,雖然形勢是向好的,但是作為一家初創型科技研發公司,佳格天地也有不少危機和挑戰。 比如,我們需要不斷地投入,商業化的進展也需要時間,資金問題會是每個創業公司都會面對的問題;再比如,技術的攻克是非常艱難的,我們也不能保證能完美比對商業的應用,但是我們會一直努力。 政府、客戶以及資本各界力量都給予公司非常多的肯定和資金助力,促進我們的技術商業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