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High&NewTech:【2019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海正式開幕——馬化騰的AI深思、二馬激辯AI

Tom Mitchell——AI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将迎快速發展

      卡内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Tom Mitchell則表示,目前AI正在加速世界的發展,機器感覺領域、自然語言處理、自動駕駛、教育等領域都将迎來突破。

      尤其是自然語言的處理能力,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在未來12個月将在所有語言當中都快速發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然語言感覺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準,研究人員已經訓練了大量的文本給計算機,而且這些文本都在網上。

      在講述了人工智能的技術進展之後,Tom Mitchell 表示自己曾經研究了中國、美國、南韓、英國和其他國家的人工智能戰略,發現了很多共同點,比如說政策、教育、标準等。但是 Tom Mithcell 認為,在不同國家的 AI 戰略中,應該要清楚來厘清零和遊戲和雙赢合作。

     他表示: 零和遊戲就是如果德國生産了更多的智能車,日本賣的車就少等一點,但是很多應用場景并不是零和,而是雙赢的,比如醫療、保健、教育、環境、智能城市等領域。我認為不同國家戰略的未來規劃當中要展現的一點是有所區分,尤其是在這些雙赢的應用場景當中,不僅是要允許合作而且要推動合作,進而找到合适的方式在國際上分享醫療資料、算法、加速人工智能的發展,推動雙赢的應用,進而提高所有人的生活品質。

二馬激辯AI

相關視訊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馬雲-馬斯克對話(完整視訊)

“雙馬對話”:當馬雲遇上馬斯克,将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I、對話總結

在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斯克(Elon Musk)和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聯合國數字合作進階别小組聯合主席馬雲進行的“雙馬對話”中,兩人聊到了火星移民、腦機接口、人工智能威脅論、特斯拉中國團隊、AI帶來的失業問題等等。

從這些話題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些都是馬斯克本人跟旗下公司所密切關注的方向,看來馬雲很給這位外國友人捧場。

1、火星移民

馬雲問馬斯克,“為什麼你會想要移民火星呢?我本人對火星沒有興趣,可能是因為我剛剛從火星回來。”(此時台下配合地響起了一陣笑聲)

馬雲認為,馬斯克送人們去到火星的決策非常勇敢。我們有可能回不來。無論人類文明會延續多久,我們隻有100年,我們不能解決未來的所有問題,但我們對未來有責任。

馬斯克則認為,随着人類對地球環境的進一步破壞,我們遲早需要一個“避難所”,火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項。

2、腦機接口

在腦機接口方面,前陣子,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腦機接口公司剛剛宣布獲得突破性新進展。

馬斯克認為,人類和機器融合已經是大趨勢。其實作在的人類已經跟機器進行了高度融合,“哪天你要是發現自己不記得帶手機,就會覺得自己像少了一條手臂一樣。

3、人工智能威脅論

馬斯克一直是人工智能威脅論的倡導者,馬雲則是明顯的反對派。

在現場,馬斯克沒有非常堅地表示出自己的擔憂,隻是表示目前AI不是還很了解人類,他們隻是很奇怪的機器人。AI研究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想象力,如果有的話,人工智能的進展會更快。

馬雲則表示,我不是技術咖,我更多的想生命,“AI的未來很難預測,曆史上,人們對未來的99.99%的預測後來都被證明是錯的”。他認為,人們應該有更多的自信,AI不是一個威脅。“那些擔心AI的人,我把他們稱為是大學培養出來的人,而我們社會大學出來的人,會覺得AI很好。”

4、特斯拉的中國團隊非常棒,中國就是未來

在聊到特斯拉中國團隊時,馬斯克說,自己非常激動來到上海,剛剛去玩上海的特斯拉超級工廠。

馬斯克說,“特斯拉的中國團隊非常棒,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全世界都看到了(企業)在中國能夠取得多好的進步。我之前從來沒有感受過如此快的發展速度。”

馬斯克說:“中國就是未來,未來是非常令人激動的。”

5、AI導緻的失業問題

此外,兩人還聊到了關于AI導緻的失業問題,馬斯克認為,今後,人工智能會讓工作變得沒有意義,可能我們就會去寫AI軟體然後AI學會寫軟體。是以我建議人們去選擇能和人互動的工作,或者做藝術類工作。

馬雲則一向“耿直”地表示,“人類為什麼要這麼多工作呢?我認為一天工作三小時就夠了,有了電之後人們晚上可以去唱唱歌、跳跳舞,有更多的時間來休閑娛樂,人工智能出現之後将會進一步解放人類。”

II、對話實錄

相關文章

圖文實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 馬雲馬斯克進行“雙馬對話”

以下是現場對話全文:

主持人:有請聯合國數字合作進階别小組聯合主席馬雲,特斯拉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歡迎兩位,非常高興你們出席今天的會議,大家都很盼望這次對話。大螢幕上會打一些關鍵詞,請你們直接點一下你們感興趣的關鍵詞進行對話。

話題一:AI

馬雲:說說AI吧

Musk:在中文裡AI是不是指的是愛這個意思?

馬雲:我特别不喜歡把 AI 叫做人工智能,我把它稱之為Alibaba Intelligence。

Musk:我也這麼感覺。一般大家都會低估人工智能的能力,他們覺得可能就像是聰明人而已。實際上,人工智能比這個厲害得多,可能比最聰明的人還要聰明。面對這個狀況我們應該做什麼呢?我也不知道,我也不确定,但我希望 AI 會是好東西。

有一句老話,如果打不過他們就和他們組成團隊吧。我所開發的公司就是這樣,目的就是讓我們加入到 AI 戰隊裡面。現在我們已經和手機、電腦連在一塊了,我們已經成為帶有機器特征的人了,機器在你生命相當于你生命的延伸,你離開了手機像少了一個手臂。

與人的思維速度相比,現在的人工智能太慢了。假定一個計算機多幾個服務點的計算能力,每個毫秒在計算機來說是極大進步,對于我們來說這不算什麼。了解人類的自然語言對于計算機來說非常短,像鲸魚在發的聲音,每秒鐘最多一百個位元組左右的資訊對于電腦來上太快太短太慢了。計算機可以超過你幾十萬倍數字通量的方式進行對話,機器人看到人應該會特别無聊,我想機器會比人聰明得多。這是我想說的人和計算機的差别。

馬雲:我特别驚訝于你對于科技的願景。我不是搞高科技的人,我是講生活的,我覺得 AI 能夠給全世界,給社會打開一個新的篇章,讓大家更好的了解自己,而不是完全了解外部的世界。

今天要預測未來很難,特别難。99.9% 的預測都是錯的,隻有 0.001% 的預測是對的。為什麼對呢?那是運氣好,很多情況 80% 的資料是錯的。

對于人工智能,對于阿裡巴巴的智能,我很高興它們能夠更好的了解人類的本質。很多人擔心人工智能,他們需要對自己有更多的自信。今天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方案,但是未來會有,青年人會有解決方案。

我不是搞科技的人,我是講生活的。AI 的未來很難預測,曆史上,人們對未來的 99.99% 的預測後來都被證明是錯的。人們應該有更多的自信,AI 不是一個威脅,也不是恐怖的東西,人類也可以學會。

我很樂觀,我不覺得 AI 是一種威脅,我不認為人工智能是很恐怖的東西,因為人類很聰明。我覺得AI很好很有意思,我們會擁抱它。

Musk:告訴大家一個事實,現在電腦進步的速度是驚人的。比如玩電子遊戲,往前看40年50年,可能你會有兩個方塊的單機遊戲,但是現在可以很多人在一個遊戲平台上一起打遊戲,進步巨大。越來越多的遊戲做得越來越真實。科技在未來仍然會有非常巨大的發展。

人類文明有7000年曆史,這個人類文明史從文明角度來看高低起伏非常厲害。我不是個天然的樂觀或者悲觀的人,但未來科技發展将會超越我們了解它的能力。我不知道這樣是好事還是壞事。

話題二:火星

馬雲:聽說你要去火星?我對火星沒有興趣,我剛從火星回來。我對地球上發生的一切更感興趣,為什麼大家對火星這麼好奇。

對于火星,我們需要采取行動。我沒有考慮過外星人。外星人在哪裡,這是一個問題。為什麼沒有找到外星人,有些人找到外星人,說去過 51 區嗎?我說别開玩笑了,有外星人我一定知道。

Musk:我覺得我們需要更進一步了解宇宙的本質,以確定我們能夠進入到不同的行星生活。這并不是因為我覺得地球沒有希望了,但畢竟存在這種可能,即使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地球還是有可能會發生人類無法控制的事情,外部力量或者内部事物導緻文明被毀滅或者我們受到足夠的威脅以至于我們隻能搬到另外一個星球去生活。

換句話說,地球 45 億年的曆史中,現在第一次有可能讓生命離開地球生活,之前是沒有可能的。但是這個機會視窗會有多久,長或者短都有可能。假定機會視窗不長,我們需要盡快抓住機會視窗。這是我的觀點。

馬雲:抓住地球的未來,沒有那麼容易。但是未來的一百年我們要盡可能做好。我很欽佩你開發火星的勇氣,我身邊有很多人在盡力提升現有地球的發展。

要把 100 萬人送到火星很好,但是我們要關心 70 多億地球人的發展,讓地球更可持續發展,我不是火星的粉絲,就像爬到山頂往下再走一步就去火星了,但是回不來了。我感覺去火星就是回不來的感覺,别那麼做。

我也不喜歡爬喜馬拉雅山,有一天如果有電梯的話,我希望能夠坐上電梯到喜馬拉雅頂上看看。大家在地球花非常多的時間,不管人類文明多久,一百萬年,五十萬年,但是每個人在地球上最多一百年的生命,我們不可能把未來所有問題都解決,但是我們必須對未來負責。

我們要很關注現在的生活怎麼能夠更好。通過人工智能,人類能更好了解自己的話,我們就可以更好地提升世界。

過去的 200 年,人類希望能夠更好的了解其他人,但是我對 AI 感興趣的一點。因為 AI 可以讓你更好的了解自己,更好了解人類的本質。我聽說你要在地球内部往下挖,這個想法很好。我們需要像你這樣的英雄,也需要我們這樣的英雄在地球上工作。

Musk:我也是支援地球的。毫無疑問,我也是支援地球的,這聽起來很好。當有一天當人類成為多星球生存的生物時,人類社會将有可能實作超越地球的更大發展。從資源的角度說,比如你醫療方面要投多少錢,口紅方面要投多少錢,我們肯定不會說花大量的錢來買化妝品,我也是支援化妝品的,我覺得化妝品好啊。但是我覺得用地球 GDP 的 0.5%……最多 1% 進行生命多星球的研究,并不需要太多投入。我覺得這是針對未來比較明智的一個投資。

比如用特斯拉新能源電動車解決可持續發展能源的問題,用電池、太陽能作為動力解決方案,可以部分解決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很激動特斯拉能來到上海,特斯拉(中國)團隊做得非常棒,上海的超級工廠非常讓人震撼。我對特斯拉在上海取得的巨大的進步橫驚喜,全世界都看到了一個好的案例,一個創新企業在中國可以取得多好的進展,這是非常令人稱羨的,我向大家緻敬,你們太棒了。之前我在其他地方沒有看到過這樣快速的發展,中國就是未來,未來是非常令人激動的。

中國的創業的火箭企業也很棒,他們已經進入軌道了,我很尊重這樣的創新型的「火箭企業」。

話題三:就業

馬雲:再選一個話題,就業、生命選一個。

Musk:選就業吧。

馬雲:可以。人工智能将為我們創造什麼新工作,或者這種改變已經開始了?對此你怎麼看?實際上人們所擔心每一個技術的革新,過去 100 年我們一直擔心新技術将會帶走就業機會,實際上我們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

未來 20 年裡面,大家壽命會更長,生命科學技術可以讓我們活 100 年或者 120 年,甚至祖祖父還在努力地工作,但這不一定是好事。為什麼要有那麼多工作?我覺得一周工作 3 天,一天工作 4 小時很好了。

我們有電,電讓大家有更多的時間,晚上可以去唱唱歌,跳跳舞。有了人工智能之後,人們會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作為人的樂趣。我大概去過 300 多個不同的城市,我父親可能去過30個城市,我爺爺最多去過 3 個城市。我的孫輩可能去過 3000 個城市,可以坐特斯拉去,可以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旅行。我覺得我們不需要太多工作,今後我們需要的工作就是讓大家開心,讓大家快樂,讓大家體驗生活,享受人類的生活。

我不會太擔心工作。首先我們會有很多工作,第二點我們不需要很多的工作,第三很有意思的一點,農業時代大家平均壽命大概 30 或者 35 歲,工業時代有了技術革命之後,人們可以活到 70 歲,在人工智能時代,人們可能會活到 100 年,這是我的猜測。現在有一個問題,人們生活越來越好的時候,就不想生孩子了。我們會有很多工作但是沒有人想去做,我們需要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來照顧老年人。你不一定會是以很開心,因為當你爺爺的爺爺說「我明天還要上班」,這實際上是一種災難。

我們沒有辦法預測未來,但是我們應該做好準備:我們将進入這樣的時代,每個人能活 120歲,會有很多新的問題,這是我的看法。

Musk:是的。今後人工智能會使得工作失去意義,可能最後的工作就是寫 AI 軟體,最終可能AI 自己都會寫軟體了,是以我建議大家去學工程、實體或者做一些和人互動的工作。當然還有藝術。我們還要思考一下神經連接配接的問題,不然的話我們就要落後了。我們一定要盡快做這個工作,我們所剩的時間也不多了。

馬雲:我從來不擔心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我讓别人解決,如果沒有人解決就讓它去吧。

我對教育很感興趣,講一下教育吧。未來要我們掌握哪些知識或者技能,進而有助于我們獲得更多的優勢?對于年輕想要從事人工智能的年輕人你有什麼建議嗎?

我認為在未來不會有人工智能的專業人士。人們經常擔心工作,我擔心的是教育。所有的教育體系給孩子教的東西,教的方式主要是為工業時代所設計的,我相信機器會更加聰明,會比人在未來聰明很多。人怎麼能夠做得更好,怎麼變得更智慧更聰明呢?我們應該改變教育方式,改變教的内容。

過去我們專注的都是記憶,但計算機可以比你記得更好,算得更快,你想要跑得更快,但機器可以跑得比你更快。人類要更有創意,更有建設性,怎麼教孩子有更多的創意、更有建設性呢?我覺得這是教育的關鍵。

我們可以花更多時間來訓練教育訓練孩子去學藝術,學畫畫,學跳舞,這些都是創意的事情。我們要了解一點,人從來沒有辦法制造一個人。計算機就是機器,機器就是一個玩具。我們要有信心,機器隻有晶片,而我們有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是智慧的來源。是以接下來的 10 年、20 年,各個國家、政府應該去改革教育體系來確定孩子能夠在未來找到工作,在今後每周隻工作 3 天,每周工作 4 個小時,這是非常重要的。

Musk:是的。要盡可能多地多學一點,讓自己能夠更好地預測未來、創造未來。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創造未來。我們要評估一下自己在學的東西,是不是能夠讓自己預測未來,讓自己減少錯誤?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方式來思考教育。

說到神經連接配接,我們可以把任何東西進行上傳,任何技能都可以即刻上傳。現在的教育是帶寬很低非常慢的,講課是最糟糕的。預測未來時,我們要犯更少的錯也是很難的,并不一定99%是錯,但是我們經常錯得很多。但是我們還是要去嘗試,不嘗試不行,要去嘗試、去調整,根據之前預測的錯誤做調整。

馬雲:是的,去嘗試很好,我們要永遠有信心在未來做嘗試。錯誤可以說是人類最好的資産、最好的财富,人們擔心人工智能災難的時候,我覺得這并不是災難或者人類犯的錯,我們要相信人類是能夠改善錯誤,改善自己的。這就需要教育。

今天在中國每年都有大量嬰兒出生,這還不夠,我們需要更多。地球上最早的資源并不是煤炭、石油、電力,而是人類的大腦,怎麼讓人類大腦更有創意、更有建設性呢?怎麼確定機器永遠是人類的玩具和工具,而不是控制我們呢?在我這一輩子當中尤其過去兩年,大家經常談人工智能,說人類會被機器控制,我從來不想這些問題,因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人是不一樣的,機器是人類發明的。根據科學,人從來無法創造一個比自己更聰明的動物,在這裡有很多聰明人,但我們還是沒有辦法創造一個更聰明的人。

Musk:我非常不同意你的看法。馬雲:這非常好。

我們可以創造比我們更聰明的東西,他們并不一定要是人。最早的文明是非常原始的,當時沒有任何技術,隻是跑來跑去,不要被别人吃掉,想要生存下來。現在我們有取暖,有很多的食物,這些都是新的東西。我們比過去聰明了很多很多,這會繼續下去,并不是最後的革命。 像你說的,聰明人犯的最嚴重的錯誤就是自以為聰明。

馬雲:你可以舉一個例子,哪個人類創造的東西比人更聰明?

Musk:計算機已經在很多方面比人更聰明了,我們的目标在變得更高。比如過去下棋是聰明人才會下的,現在你的手機就可以下棋打敗世界冠軍。圍棋以前大家覺得人比電腦強,但是李世石被阿爾法go 4:1打敗了,阿爾法 zero 100:0打敗了阿爾法go。人們和計算機下圍棋像你和宙斯鬥争一樣沒有希望的,我們差太遠了。人類智力的追求在越來越少的方面比計算機好,每個方面以後會被計算機越來越多的超越,這是肯定的,或者文明能夠取勝,這是兩個可能。

馬雲:計算機可能更聰明,但是人類要有更多的智慧。聰明是學術驅動的,但是智慧是經驗驅動的。計算機很聰明,但是是人類發明了計算機,我從來沒有看到計算機發明一個人,這是我的第一個觀點。

第二點,說到圍棋和下棋。和計算機下棋這很愚蠢,像100年前人們創造了機器,人們說我可以比汽車跑得快這是不可能的,隻有傻子才會去和汽車去賽跑。圍棋是為人類設計的,讓人和人下棋的。棋是讓人和人下的,為什麼人要和計算機下棋呢?我從來不下棋,不和計算機下圍棋。很高興看兩個計算機下棋,但是我對于和計算機下棋沒有興趣。有些人很悲傷說計算機比人聰明,計算機下棋下得更好,我覺得和計算機下棋很傻,不要這樣做,我們要做我們擅長的事情。

Musk:人比計算機哪些方面比較強,會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馬雲:計算機隻是人類創造的聰明的工具之一。計算機是聰明的,但是人類今後會創造更多的工具,會比計算機聰明更多,這是我的看法。

Musk:對于人工智能,我的看法是,說到底你可以推進人工智能來解決問題,讓人們有更多的自由度。有最多自由度的就是現實。比如下跳棋是很容易解決的,用傳統的軟體計算機就可以解決的,這别沒有什麼挑戰。可以說下跳棋有完整的解決方案,幾乎不可能赢,每一個套路都已經知道了。然後就有象棋,自由度比跳棋高很多,但是也是自由度數量級比較低的遊戲。之後到了圍棋,自由度比象棋高很多,是以我們不斷的在跳躍自由度,數量級在不斷的上升,智能的數量級也在不斷的上升,可以完全模拟人的各個方面。

有人說現在我們就活在一種模拟當中,有人開玩笑說,如果生活就是一種遊戲,那麼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我覺得我們的圖象很好,情節也非常複雜,但是要讓一個人重生獲得完全的意識可能還要20多年。你講的出生率我并不擔心,大多數人覺得人口太多了,但是這是一種過時的看法。假設人工智能能夠帶來一個美好的未來,世界在20年後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口的崩潰。20年後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的崩潰并不是人口的爆炸,我們可以很清楚的預見20年後人類的情況。人類重生要花20年。

馬雲:我覺得這是很容易預測的,我同意人口的問題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中國14億人聽起來很多,但是今後20年這會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問題,人口會下降,人口下降的速度會增加。加速崩潰。

Musk:有人反駁說會有移民,從哪裡移過來呢?還要去火星,火星也需要有人去住,現在那裡沒有人,現在隻有一些機器人在那裡。

馬雲:這是我們需要特别注意的,我們需要更多時間有新的孩子出生。

關于另外一個問題,在我的公司,有秩序、有邏輯的事情,機器總是能夠做得很好,如果沒有秩序或者邏輯,人類可以做得很好。你愛某些人基本上沒有理由,沒有任何道理,但是如果恨一個人,當我想要在一些人身上做一些壞事情就有邏輯了,一旦有邏輯AI可以比你做得很好。

Musk:AI本來就是愛。

馬雲:你說得很對,AI世界當中,AI如果能夠帶來愛的話,以前如果你是一個成功的人士必須情商和智商都高,未來想要在世界上生存下來必須有LQ,就是愛的智商要高,不然在人工智能時代沒有辦法生存下來。

Musk:我非常喜歡你的回答。

話題四:生命

馬雲:生命或者人類與機器,或者想要講講汽車自動駕駛,想要說哪個?

Musk:我選生命。

馬雲:在人工智能幫助下人類壽命會有多長,人工智能可以幫助環境可持續發展嗎?

Musk:人類可以解決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我認為這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完全可以實作的對未來的預言,我們必須采取大量行動,同時持續這樣的勢頭,實作環境可持續性。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中國是世界上司者,非常令人驚歎。世界上大概一半的電動車都是在中國制造的。

如果我們能夠做神經連接配接的話,我相信年齡已經不太重要了,可以把狀态儲存下來,像你把一個遊戲儲存下來一樣。我們可以把生物的衰老問題解決,如果要去改變DNA的話,就是一個時間的問題。人們會不會願意去改DNA,這是要思考的。很有可能人類會反響很好,如果真要延長壽命的話要去改變DNA,但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去做這件事情。

馬雲:我覺得AI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幫助我們實作環境可持續性,當人們對自己有更好了解的時候,人們會變得更加明智更加聰明。聰明的人知道想要什麼東西,以及如何實作。而真正智慧的人知道不想要的是什麼。當人類會使用人工智能時,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我覺得也會有很多方法。人們可以住在一個健康的地球上,并且保護一個健康的地球。

為什麼我想要待在地球上,想要在地球上工作,想要做所有的事情幫助地球變得更好,如果到外太空聽上去很不錯。如果我們能夠把資源都花在地球上,比如從海洋當中取出垃圾,這比去外星更難,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我們實作這樣的目标解決問題。

第二,人類可以有更好的生活,生活得更長。我們需要的是活得更加健康,就是要更好的了解自己大部分的疾病是由什麼造成的,其實都是由我們行為造成的。我百分之百确定人們會活得更長,更加健康,但是并不一定會生活得更加快樂。如果你要快樂的話,我們要關注的是價值觀、我們的願景和我們的任務,同時要有一個夢想。人們非常喜歡技術,對技術有幻想,我覺得技術應該和夢想共生,并不是技術改變我們的世界,而是背後的夢想真正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我希望我們能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幫助74億人活得更好、更加健康,這就是世界的本質所在。我相信我們将會非常快樂的工作。我很喜歡特斯拉的産品,讓世界變得更加幹淨和清潔沒有噪聲,而且技術又非常好,非常高興你能把工廠設在中國,我們也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改變我們的世界,改善我們的地球,保證人們關愛家人,關愛自己的健康,讓人們活得更加快樂。同時也要相信我們,相信人類,相信年輕一代。我們今天要采取負責任的态度,但是我們不能夠為未來找到所有解決方案,人類犯錯也是一件好事。人類如果能夠從錯誤當中學習也是一件好事,人類最後的死亡和消亡也是一件好事。

Musk:我覺得你說的是對的,我們要為意識長久的存在而奮鬥。

重磅釋出——新增AI國家隊十家公司和頒發四大獎項

在開幕式上,大會釋出了一些重磅項目。

人工智能應用創新揭榜賽道

智能網聯汽車

醫療影像輔助診斷

視訊圖像身份識别

智能傳感器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

     前兩批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分别為2017年11月15日公布的百度、阿裡雲、騰訊、科大訊飛;以及2018年9月20日公布的商湯科技。今天,在開幕式上,科技部還公布了第三批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名單。

1、依圖科技——視覺計算平台

2、明略科技——營銷智能平台

3、華為——基礎軟硬體平台

4、中國平安——普惠金融平台

5、海康威視——視訊感覺平台

6、京東——智能供應鍊平台

7、曠視科技——圖像感覺平台

8、360——安全大腦平台

9、好未來——智慧教育平台

10、小米——智能家居平台

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獎 SAIL(Super AI Leader)

       同時,大會還頒布了四大獎項,分别是:

卓越獎:華為麒麟晶片;

應用獎:科大訊飛語音翻譯系統;

創新獎:銀河水滴遠距離步态識别系統與應用;

先鋒獎:阿裡巴巴基于超大規模圖神經網絡的認知智能計算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