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半世紀的科技接力,全景聲科技要做中國的“杜比”

一個半世紀的科技接力,全景聲科技要做中國的“杜比”

從收音機、電視機到電腦、智能手機,以及現在的播放工具、車載系統等無不與聲音息息相關。聲音在生活中已不可或缺,甚至航空航天也有音頻技術的參與。

然而,人們對聲音的存儲和管理才一個半世紀。

自1870年代貝爾發明電話機、愛迪生發明留聲機起,聲音終于可以被人類存儲和傳輸。在這一個半世紀裡,音頻技術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變革,從模糊到清晰,從模拟到數字。每一次的變革都隻有一個目的:讓聲音更動聽。

“人類對聲音品質的追求,一直想達到不在現場猶如現場,甚至比現場更好的效果。” 全景聲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潘興德對創頭條表示

-1-

深感被“卡脖子”的無奈和恥辱

潘興德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曾師從我國著名電聲學專家管善群教授,一位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從事電聲學技術研究的老專家。潘興德告訴創頭條,他現在是在接老師的棒。

從最初的現場體驗到後來的唱片、電視直到如今的VR、AR,人類對于聲音的體驗一直在更新。聲音也從單聲道、雙聲道立體聲、多聲道環繞聲,走到今天的全景聲時代。全景聲讓三維沉浸式音效更接近真實的聲音,這是音頻技術的又一次革命性發展。

全景聲技術由美國杜比實驗室最先推出來。目前,最為人所熟悉的三維沉浸式音效技術有三種,分别是杜比實驗室的Dolby Atmos、DTS公司的DTS:X和Auro Technology公司的Auro-3D。

不過,這次中國的全景聲音頻技術終于也走在了世界前列。2016年,全景聲科技研發的WANOS全景聲技術打破了歐美巨頭的壟斷,參與規則的制定。

對全景聲科技CEO潘興德來說,這一天等了二十多年,甚至更久。

作為當年“DVD專利事件”的親曆者,他深感被國外技術“卡脖子”的無奈和恥辱,也對技術自主知識産權有着比别人更強烈的感受。

那是20年前的一段往事。當時,影碟機是一個熱門産業。國産DVD憑借物美價廉遠銷歐美,自然動了歐美企業的奶酪。國外廠商遂聯合收取高額專利費,中國DVD産業遭遇沉重打擊。

 “DVD專利事件”之後,由當時的資訊産業部帶頭成立的中國數字化聯盟開始制定屬于中國自己的标準化戰略。潘興德有幸參與其中,并任中國音視訊标準化工作組(AVS)音頻組創始組長,并主導開發和制定了全球第一個自主高清音視訊标準EVD。

這一段經曆對潘興德觸動很大。他深深地意識到,沒有自主核心技術的企業就像别人手裡的一隻風筝,危機如影随形。

由此,直到今天潘興德也一直緻力于音頻技術的不斷研發,欲從根本上解決這一行業的“卡脖子”問題。

-2-

支援過200多部電影的幕後音頻制作

然而,“彎道超車”在現實中并不常見,趕超也非一朝一夕。

2012年,美國杜比率先推出第四代音頻技術——三維全景聲技術。由此,音頻技術進入一個新時代。

在此期間,國内音頻技術經過數十年積累之後也在實作不斷突破。中國三維全景聲技術的快速進展,也讓潘興德倍感興奮。

2016年,全景聲科技推出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WANOS全景聲技術和系列産品,最多可支援多達128個聲道和128個聲音對象解碼。這可以增強現有系統的音頻品質,提供沉浸式的全景聽覺體驗,技術上可與美國杜比全景聲媲美。

中國的視聽産業規模巨大。視聽産業包括内容端和播放端,這裡都存在全景聲科技可應用的場景。比如,内容端的電影、電視、音樂、視訊、遊戲等,播放端的影院、電視、手機、音響和耳機等。

目前,在内容端全景聲推出了WANOS全景聲制作系統,包括插件系統和應用系統兩部分。《長津湖》《你好,李煥英》《我和我的祖國》《上海堡壘》《烈火英雄》《邪不壓正》《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戲》《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等包括50多部院線電影,200多部點播電影,都與潘興德的公司有過合作。

在播放端,音頻應用範圍非常廣泛,汽車、手機、PC、耳機、電視、音響等都需要音頻技術支援。涉及的産業規模将超過10萬億元,甚至會更大。

在廣電流媒體行業,全景聲科技服務芒果TV、愛奇藝等多家頭部公司,已經覆寫超十億C端使用者。粗略估計,全景聲音頻技術在中國的市場需求約100多億元。

全景聲科技深耕行業多年,WANOS全景聲的硬核技術屬性獲得行業廣泛認可,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多。對他來說,當下的核心任務是解決産品的傳遞問題。

潘興德告訴創頭條,公司計劃在珠三角、長三角建立技術服務團隊,提升傳遞能力和服務能力。

令潘興德高興的是,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尤其北交所的設立為這些企業打通了直接融資通道。這必将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助一臂之力。

 “上市不是目的。我們隻需要把技術、産品做好,獲得市場的認可,上市自然水到渠成。”他對創頭條表示。

-3-

讓大衆體驗到技術帶來的美好音效

雖然全景聲技術了得,但是其普及應用仍是一個痛點。目前音頻市場仍以立體聲、環繞聲為主,全景聲作為一項新技術還處在市場培育階段。

潘興德告訴創頭條:“無論是我們還是美國杜比,首先要做的是開拓市場,為市場提供更好解決方案。讓消費者體驗到這個技術并願意為此買單,這個是關鍵,”

據悉,杜比全景聲2012年推出至今已有9年時間,真正獲得更大的重視還是在2020年被蘋果公司應用。

潘興德認為,一項新技術并非一出現就會被大衆所接受,所有硬科技都符合慢周期的發展理論,音頻技術也一樣。全景聲技術從研發到發展再到成熟,預計也将經曆一個較長的過程。

為了全景聲技術應用普及,潘興德從兩方面頗費心思。

一是與行業上下遊共同努力去推動技術落實。例如,說服手機廠商、電視制造商在硬體基礎上做出改善,全景聲技術才能應用起來。

 “全景聲的音效至少需要用到兩個以上揚聲器,目前市場上的手機很多隻有一隻揚聲器,絕大多數電視機隻有兩隻揚聲器,且大部分電視機的揚聲器指向都不理想。這是全景聲應用普及面臨的最大挑戰。如何讓硬體做出改善?怎麼和産業上下遊協作?我們還需要做很多工作。”潘興德說。

二是,硬體是硬骨頭不容易啃,就先從軟體入手。全景聲科技在與各大APP及視訊播放平台合作,賦能他們使用全景聲技術。潘興德希望從軟體方面去慢慢滲透硬體,最終實作全行業的普及。

此外,全景聲科技還面臨品牌影響力不夠的問題,尤其是在C端。

 “在環繞聲時代,音頻市場都是國外技術占主導。全景聲技術應用的市場推廣才剛開始,目前還沒有誰占主導。”潘興德表示,美國杜比品牌建設早、管道基礎好。但全景聲科技的WANOS也有優勢,除了成本效益優勢明顯之外,最重要的是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産權,不用擔心“卡脖子”問題。

 “中國一直以來沒有自己的音頻品牌,WANOS有志來做這個事情。我們希望通過紮實的技術積累,優秀作品的呈現,讓消費者能真正感覺到WANOS技術的優質體驗。”潘興德表示,隻有大衆體驗到全景聲音頻技術帶來的美好效果,它才是一個實用化技術,否則就是一個噱頭。

盡管全景聲技術要取代立體聲、環繞聲還有很長路要走,但是讓潘興德欣慰的是方向已有,并且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