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AI四小龍”的IPO步伐紛紛加速。
2019年年末,曠視科技在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今年8月,雲從科技啟動A股上市輔導,商湯科技在港上市的傳聞也不曾間斷。
最新消息是,依圖科技有望率先上市,沖擊“AI科創闆第一股”。
11月4日,上交所官網顯示,依圖科技有限公司 (下稱“依圖科技”) 在科創闆上市的申請已獲受理,并正式遞交了招股書。
雖然出身“AI四小龍”,但近年來依圖靠着晶片+算法的雙輪驅動,已然趟出了一條獨一無二的道路。本次披露的招股書披露了依圖近年來的主營業務及營收結構,也揭開了這家人工智能算力公司的面紗:
重度投入研發:研發投入近四年每年都有提升,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接近4億人民币,報告期内累計投入超14億;募資75億主要用于晶片相關産品研發,明确研發投入超七成
營收資料表現亮眼:收入高速增長,實作高速複合增長達223%
毛利率居于行業高位:晶片相關業務帶來的毛利率也在持續提升,今年上半年毛利率高達71%
點選檢視依圖500頁完整招股書檔案:
http://static.sse.com.cn/stock/information/c/202011/d27fb2b9cf4c4fc48571ca985394e812.pdf從“CV四小龍“到人工智能算力公司
2012年9月,朱珑、林晨曦共同在上海建立了依圖科技。兩人是高中同學,均來自福建福州,于1997年畢業于福建師大附中。
高中畢業後,朱珑留學美國,後獲得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UCLA)統計學博士,從事計算機視覺的統計模組化和人工智能的研究。2008年至2011年,先後于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任博士後研究員,于紐約大學數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
林晨曦則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學,後獲得計算機科學工學碩士。2005年至2008年,任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員,從事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資訊檢索以及分布式系統方向的研究工作;2008年至2012年,任阿裡雲計算資深專家(技術總監)。
2012年,朱珑回國後,兩位“發小”一拍即合,共同創立依圖科技,也造就了這家AI獨角獸。
依圖科技最早進入公衆視野,是從人工智能最早被大規模應用的領域——計算機視覺。從最初的“CV四小龍”之一,八年來,依圖從算法立身成長到晶片+算法雙輪驅動,也在持續探索更多應用場景。
招股書顯示,也重新對公司定位進行了闡述:
依圖科技是一家世界領先的人工智能公司,以人工智能晶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能算力硬體和軟體在内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同時,我們在招股書中可以明确看到依圖科技的主營業務:目前依圖主營業務為針對各類行業和場景提供不同形式的人工智能算力産品及解決方案,已在智能公共服務和智能商業領域落地應用。
2019年5月,依圖釋出求索晶片,後續釋出基于求索晶片的原石系列伺服器、前沿系列邊緣計算裝置。目前,人工智能晶片配套的開發套件已經成為了依圖的核心競争力之一,依圖從客戶需求出發,提供人工智能行業解決方案,解決方案的形态主要包括軟體、硬體、軟硬體組合以及 SaaS 服務等。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内,已有多家算法公司将自有的人臉識别模型、車輛識别模型遷移到基于求索晶片的智能伺服器上,且運作良好。
募資75億押注晶片,研發投入持續增加
據招股書,依圖科技本次拟發行股份不超過36,407,136萬股,計劃募集約75.05億元。
75億元的募資将主要用于晶片研發,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IP及高性能SoC晶片項目、基于視覺推理的邊緣計算系統項目、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系統項目、高階視覺智能計算平台項目、新一代語音語義能力平台項目等。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家AI創業公司,科研經費占據了依圖财務開支的最大組成部分,并且投入逐年攀升。
據招股書顯示,2017-2020年上半年,依圖研發費用逐年提升,分别為10,097.62 萬元、29,143.02 萬元、65,724.09 萬元和38,100.38 萬元,占各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别為 146.94%、95.77%、91.69%和100.10%。依圖也表示,根據公司的發展戰略,未來一定期間公司還将持續進行較大規模的研發投入。
依圖強大的研發實力也展現在始終立足于領域内的最前沿,建立和長期保持了行業内最前沿的技術能力:
計算機視覺技術方面,公司曾連續三年在代表工業界最高水準的美國國家标準技術 局組織的人臉識别測試中獲得冠軍。2020 年,在由全球多媒體領域頂級學會 ACM 國際 多媒體會議(ACM MM)主辦的 “大規模複雜場景人體視訊解析”挑戰賽中,公司獲得了“行為識别”的單項第一名,其算法名額将以往學術界中的基準算法提升了近 3 倍;
語音識别技術方面,2018 年底,公司在全球最大開源中文資料庫的詞錯率測試上重新整理紀錄;2019 年,聲紋識别技術也在全球說話人識别挑戰賽(VoxSRC)中重新整理紀錄;
自然語言了解技術方面,2019 年 2 月,依圖科技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頂級醫 學期刊 Nature Medicine 發表基于中文文本病曆做臨床智能診斷的研究成果(影響因子 32.621),這是目前自然語言了解技術分析中文文本病曆發表的最高分文章。
招股書中稱,研發技術人員是保證公司不斷增強創新力的基礎,報告期内公司始終重視研發工作,研發技術人員數量不斷增長,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隊伍不斷擴大,保證公司的研發水準處于行業前列。
晶片業務帶來毛利率持續提升,70%虧損主要系由優先股引發
根據招股書,在業績期内,依圖的營業收入表現比較強勁。
分析招股書可以看出,依圖利潤表中營業收入表現優異,報告期内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别為 6,871.89 萬元、 30,430.64 萬元、71,678.62 萬元及 38,063.49 萬元。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晶片相關的業務已經給依圖帶來了報告期内營業毛利率的持續提升。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1-6月,依圖分别實作毛利率57.39%、54.55%、63.89%及70.99%。
👆毛利率水準與可比上市公司對比情況:與3家(當虹,虹軟,寒武紀)在人工智能領域布局且尚處于快速成長期的可比上市公司進行比較分析,報告期内,公司毛利率總體呈上升趨勢,2020年1-6月公司毛利率略高于行業平均水準;與2家(海康威視、科大訊飛)在人工智能領域布局且處于成熟階段的上市公司進行比較分析,報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均顯著高于海康威視、科大訊飛。
不過從招股書看,依圖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及 2020 年 1-6 月,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别為-116,567.90 萬元、-116,081.75 萬元、-364,196.46 萬元及-129,927.86 萬元,尚未實作盈利。
在不斷上漲的營業收入下,營業利潤依然保持虧損狀态的原因主要在于:
1、優先股公允價值不斷上升導緻的投資虧損逐年增加。依圖自成立以來開展了多輪次的優先股融資,鑒于公司報告期内經營收入持續增長,人工智能晶片及算法技術保持行業領先水準,整體估值不斷上升,優先股公允價值也随之上升,使得各期分别形成公允價值變動損失98,273.57 萬元、54,523.00 萬元、261,896.99 萬元及 93,614.55 萬元。如本次發行上市後,已發行優先股将全部轉換為普通股,未來期間公司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對損益的影響可能消除。
需要強調的是,優先股引發的賬面虧損較為常見,隻是一種财務處理方式,由财務準則帶來的報表損益,對公司淨利潤産生的影響是一項非現金項目,本質上不能完全反映真實的業務經營情況,在技術公司中也比較常見。
同樣的情況在去年曠視披露的招股書中也可以看到,從2016年到2018年,曠視一直都處于虧損狀态,虧損額度到去年上半年達到52億元,也主要由于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導緻。此外,之前小米在上市時也出現過這種由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報表損益。小米上市的首季度财報曾經出現兩個百億級異常資料,分析當時财報可以看到,當時雖然行政開支猛增104.57億元,但并沒有影響淨利潤,也是靠着225.33億元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抵消,期内淨利潤巧妙實作扭虧為盈。
2、研發費用投入逐年增多,營收占比高,這也是科技類創業公司的普遍特點。上文也提到了依圖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較高,公司研發費用分别為10,097.62萬元、29,143.02萬元、65,724.09萬元和38,100.38萬元,占各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别為146.94%、95.77%、91.69%和100.10%。之後,依圖以“晶片+算法“驅動,解鎖更多智能應用場景,持續拓展産品陣列,逐年擴大營業收入規模,預期公司未來業績虧損的局面有望扭轉。
最後,依圖科技在招股書中還談及了未來的發展戰略,表示将重點發力四個方向:
一、保持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投入,在計算機視覺技術、語音技術、自然語言了解技術及規劃控制技術等領域不斷提升算法精度和泛化性;
二、堅持自主技術創新,基于人工智能晶片及算法技術,開發雲端、邊緣端、終端的産品;
三、依托更高性能、高計算密度的人工智能算力産品,不斷擴大面向城市管理、醫療健康、園區管理、網點服務、安全生産、交通出行和網際網路服務等場景的智能化規模和細分場景覆寫;
四、基于人工智能晶片及算法技術的長期積累,不斷優化公司求索晶片系列的算法開發和運作環境,打造人工智能算力生态,賦能更多的人工智能技術開發者和使用者,促進人工智能應用的普及。
從視覺算法巨頭到人工智能算力公司,八年蛻變重塑,沒有哪家公司比依圖更能代表第三波人工智能浪潮下中國AI初創企業的成長。作為“科創闆AI第一股”的最有潛力沖擊者,如果一切順利,将會有75億資金注入這家公司和整個人工智能行業,這也會給更多AI創業者們續上一記強心針。
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