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你讀《資料自治》第二章資料治理2.3資料治理實施(三)

2.3.3         資料治理實施案例分析

(1)金融資料治理

① 背景

為維護金融穩定,防範和降低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促進個人信貸業務的發展,保障個人信用資訊的安全和合法使用,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個人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管理暫行辦法》。随後,2018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了推薦性标準JR/T 0158-2018《證券期貨業資料分類分級指引》,标準給出了證券期貨業資料分類分級方法概述及資料分類分級方法的具體描述,并就資料分類分級中關鍵問題的處理給出了建議。同年,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釋出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資料治理指引》強調了資料治理架建構立的重要性,明确了資料管理和資料品質控制的要求及全面實作資料價值的要求,要求加強對銀行業資料治理的監管監督,并将其與銀行的監管評級挂鈎。2019年國家釋出了 GB/T37550—2019《電子商務資料資産評價名額體系》,為資料電子商務交易中的資料資産量化計算、評估評價提供了依據。

② 措施

從《銀行業金融機構資料治理指引》頒布後,國内銀行業金融機構将資料治理工作正式提上了日程,這一方面是遵從監管機構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多年積累的資料治理需求集中迸發。随後全國金融标準化技術委員會釋出了與金融資料相關的分類編碼标準、交換标準、中繼資料标準三大類标準[23],從這 3個次元對金融資料進行标準化和規範化管理。2018年,大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料治理工作主要停留在同業間的互相學習、探究和觀望上。部分國内領先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早在《銀行業金融機構資料治理指引》釋出之前就已經開展過資料治理工作,已經建構了與其管理需求相适應的資料治理委員會、歸口部門以及相關的規章制度。

③ 成效

目前全球經濟進入了數字化轉型時期,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傳統銀行業和金融行業必須付諸行動的必選題。但随着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線上線下融合,資料服務的形式、場景不斷增多,業務次元更加複雜,行業整體的資料治理水準亟待提升,主要面臨的挑戰包括以下兩點。

•  銀行業和金融機構每天都彙集大量的金融資料,但由于缺乏資料共享機制,機構擷取金融資料,特别是強金融屬性資料的難度非常大,這導緻機構無法有效判斷客戶的風險等級,行業資料“孤島”現象嚴重。

•  随着大資料技術的迅猛發展,銀行及金融機構也在使用大量的外部資料,由于資料流向複雜,容易造成隐私資訊洩露,大資料公司采集的資料存在是否獲得授權、爬取是否合法合規的問題,這些問題亟待處理。

(2)醫療資料治理

在醫療大資料方面,我國自 2016年開始,先後釋出了《關于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資料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47号)、《“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和《關于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上檔案指出,我國要建立“網際網路+健康醫療”服務體系,建構國家健康大資料平台,促進醫療大資料的深度挖掘和應用,推進醫療健康大資料的規範治理,明确了醫療大資料作為我國基礎性戰略資料的地位,制定了我國發展醫療大資料應用的戰略方針,為醫療大資料的治理指明了方向。

為了建構全民醫療健康資料一體化,2015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統計資訊中心就開始了省級互聯互通項目,目前已經接入所有省級醫療健康大資料平台,完成了醫療健康資訊化工程建設。組織機構方面,自2016年起,我國開始分兩批建設醫療健康大資料中心試點,目前這兩批醫療大資料中心試點已經建設完成,并進行資料資訊上的互聯互通。醫療大資料中心試點有利于醫療資料的積累和傳遞,為醫療事業的進步和發展提供了案例支援。

醫療資料治理建設正在逐漸深入,但是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沒有解決:

•  由于前期資料錄入缺少标準和規範,目前的醫療資料品質較低,準确性和一緻性存在問題,可用性較差;

• 醫療大資料治理體系建設缺乏完整的标準規範來指導規劃和實施; 

•  醫療資料發展集中于資料的互聯互通,但是對資料體系内的流程管理、權限管理和安全保障機制不夠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醫療資料一體化的建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