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中國沒有CES ? | 雲栖大會科技榜單

作者|钛媒體 張帥,鐘毅

為什麼中國沒有CES ? | 雲栖大會科技榜單

1637年,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撰寫了三卷十八篇的《天工開物》,全書收錄機械、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采煤、榨油等覆寫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産技術。

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客觀來看,這本書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産力狀況。

時間的巨輪繼續向前一百餘年,18世紀60年代,大洋彼岸才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以“珍妮紡紗機”為代表的大機器技術革新,蔓延到采煤、冶金等行業,大機器生産取代手工生産,新技術創造了新的生産力。

在曆史的程序上,曾經繁榮鼎盛的古代中國就此和西方諸強産生分野。工業革命充分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盡管技術的深度與廣度呈指數級的提升,但從曆次通用目的技術疊代的時間來看,科學技術的發展卻有愈來愈快的勢頭。

  •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革命讓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 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讓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并在資訊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 20世紀後半期,人類進入以生物科技與産業革命為代表的新時代。 
為什麼中國沒有CES ? | 雲栖大會科技榜單

21世紀以來,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雲大物移智”,被公認為下一代通用目的技術,并且潤物細無聲般滲透到千行百業,前一次工業革命的尾聲,總是會奠定下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中國在網際網路産業的優勢基礎也為人工智能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在阿裡雲研究中心與埃森哲共同釋出的《人工智能紅利滲透與爆發》中提到,網際網路創造了一個從資料積累、技術溢出、算法創新,到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搭建連接配接人工智能創新者和消費者的網絡,公共雲承載人工智能技術溢出和賦能,再到資料與智能雙向回報的完整閉環,進而讓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真正落地。 

回到我們最初的話題,為什麼中國沒有CES?答案并不複雜。 雖然我們也曾有過先進生産力的萌芽,但卻沒有讓其生長成參天大樹,中國的很多展覽并不代表最前沿的産品、最性感的技術、最好玩的體驗,自然也就無法代表所處的時代,無法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每一個時代都有代表當時先進生産力的盛大展覽,該展覽往往是當時社會背景下産品與技術的極緻展現——170年前誕生的世博會,是率先完成工業革命、作為“世界工廠”的英國經濟發展的展現;美國CES創辦于1967年,與1960年代美國家用電器的普及,和家電行業的快速崛起有關;已經停辦的德國CeBIT展,脫胎于漢諾威工業博覽會,誕生于1970年代,與德國大型機械行業的崛起有關。 

由此又帶來另一個問題,中國能不能誕生新的“CES”?答案是肯定的。 

過去幾年,中國的人工智能應用服務快速崛起,金融、教育、客服、視訊、電商、建築、法律、招聘、傳媒和資訊,幾乎各個行業都有第一梯隊的應用服務商的身影,建構起了龐大的人工智能應用服務生态圈,繼而融入到消費者可感覺的日常生活。

資料,技術和場景三者構成了中國人工智能應用爆發的優勢三角,也是中國市場無與倫比的優勢。例如老闆電器,基于阿裡雲的工業大腦,打造了業内領先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九天中樞數字平台”,使其産品品質提升至99%,生産效率提升45%,産品研制周期縮短48%,生産成本降低21%,營運成本下降15%。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人工智能正在穿過工廠,透過機床,以智能産品的形态進入大衆視野,隻是我們還沒有很好地發現他們,“雲栖大會科技榜單”為此而來。 

為什麼中國沒有CES ? | 雲栖大會科技榜單

“雲栖大會科技榜單”是由钛媒體集團、阿裡雲及天貓小黑盒聯合發起的行業産品及企業評選榜單。旨在以企業的“科技創新力量”與科技産品本身為智能生活所帶來的“科技價值”為核心,挖掘中國最具權威性和先鋒性科技企業與産品。打造專業的行業交流平台,促進企業與産品的創新發展與更新。 10月19日下午,榜單頒獎儀式以及獲獎嘉賓分享将在雲栖大會智物·智造現場舉行。評委會根據企業或産品的應用體驗、智能化水準、技術應用性、創新性、影響力等綜合評估體系,最終評選出獲評名單。共同總結新消費、新技術以及新世界,從全球的科技企業中挑選出最具影響力的企業、技術、企業以及産品。  

「評委會大獎」 獲得者如下:

本獎項由專家評委團進行提名備選,并經過創新力、高性能、環保性、設計力以及普及度五大次元進行評選,最終選出全球範圍内最具影響力、前瞻性的科技産品。

【杭州老闆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來工廠】

老闆電器建立行業首個無人工廠,通過九天中樞數字平台及零點制造為特征的數字制造體系,精準地進行産品規劃、研發及生産,提高生産效率,降低生産、人員成本,實作資源配置最優、成本最優。

「前沿科技産品獎」 獲得者如下:

本獎項将頒給那些在産品所屬産品領域,有深遠科技、智能變革影響,且緻力于通過領先技術和解決方案引領行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前沿科技産品。

【北京法宣線上科技有限公司——小律·智慧普法與公共法律服務機器人】

全國首家真正意義上的公共法律服務機器人。AI+公共法律服務平台賦能智能終端,利用人工智能、大資料等技術,以法律知識為核心,融合司法行政領域法治宣傳、法律服務、法治保障三大職能。

【北京雲馳未來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汽車安全網關L3000】

國内首款面向自動駕駛領域的5G車規級多域互聯核心網關。全車規晶片方案,高性能多核通信處理器,高通量資料轉發和處理能力,滿足智能汽車應用多樣化,提供可靠性的網絡互聯和安全能力。

【杭州逍邦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銷幫幫CRM】

“雲叩低代碼平台”與BI能力結合,有山海大資料看闆、銷售群、喜報模闆等多個功能,支援個性化定制,可以高效、快捷地滿足各種行業的多變需求。  

【南京中新賽克——安全産品傳遞及流量可視化平台】

既可以串接部署,也可以旁路部署,還可以通過隧道獲得遠端流量;它覆寫L2-L7層的多元分類政策,實作會話級流量篩選,能夠彙聚、優化網絡流量。安全地管理混合IT網絡,助力企業高效安全運轉。

【奇點雲——一站式大資料智能服務平台DataSimba】

一代跨平台、雲原生、自主可控的資料中台産品,可為企業提供全鍊路的産品+技術+方法論服務,優勢在于輕量級部署,低成本投入,對多域多空間,應對複雜資料業務場景有極大幫助。

【統信軟體技術有限公司——統信伺服器作業系統V20】

支援國産主流的海光、鲲鵬等CPU架構及傳統Intel架構。以kernel 4.19為核心基線,實測當機率約為CentOS原生核心的50%,為使用者提供穩定可靠的系統環境。

【小鵬彙天——旅航者系列産品】

針對未來出行提出更前瞻的思考,擁有無人駕駛系統開發、試飛經驗,彙集了綜合航電、試飛測控等多個領域的研發隊伍,對于探索智能電動飛行汽車做出諸多貢獻。

「消費創新産品獎」 獲得者如下:

本獎将頒給那些市場普及度高,可以改變人群消費習慣,引領生活方式,在品牌價值、市場評價、消費者口碑方面均有創新性和标杆作用的科技産品。

【杭州靈伴科技有限公司——Rokid Air】

Rokid Air是一款突破傳統娛樂辦公方式的AR眼鏡,它能滿足使用者在百變場景中的多樣需求,無論是影音遊戲還是娛樂辦公,無論是青少年學習,白領辦公、銀發群體觀影、健身,休閑者觀影遊戲。

【深之藍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白鲨Tini水下助推器】

一款讓人眼前一亮的水中輔助智能裝置,白鲨Tini水下助推器可輔助使用者遊泳或者潛水,能夠為水上運動增加很多樂趣。搭配充氣浮闆不論孩子、大人還是專業玩家都可以依據不同的組合進行使用。

【清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定制化矯正保健鞋墊】

LuxCreo3D列印定制鞋墊通過調整足部的着力點,給予足部正确支撐及緩沖,改善人體生物力線,通過科技算法将足部資料轉化為鞋墊資訊,實作腳與鞋類産品的精确比對。

【上海創屹科技有限公司】

人工智能核心算法、機器人控制等領域有豐富建樹及開發能力,将物體高速運動動态捕捉,人體姿态識别等專業軟硬體合一的智能平台,為乒乓球專業訓練和娛樂等場景提供成熟的整體智能解決方案。

【億健智能健身鏡——億健魔鏡】

億健魔鏡采用3D動态捕捉技術與AI數字化運動算法,實作人體骨骼追蹤定位,體姿識别與動作矯正,對于使用者健身習慣的改變以及智能健身領域的發展都起到了推進作用。

【智己汽車——智己L7】

智己L7從深度智能化“資料決定體驗、軟體定義汽車”的底層邏輯出發,在整車智電、智駕、智控技術等關鍵領域擁有較為豐富的技術研發能力。

「潮流趨勢設計獎」 獲得者如下:

一款科技産品不但要擁有颠覆傳統的科技能力,還要擁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高顔值。本獎項将頒給那些擁有獨樹一幟設計風格,且更具人性化使用體驗的創新科技産品。

【戴爾(中國)有限公司——外星人x系列遊戲本】

ALIENWARE外星人x系列遊戲本采用LEGEND設計語言,包含無限循環燈帶 、六邊形散熱孔、文字設計,通過科幻感的外觀向使用者傳達出産品澎湃的性能表現 。

【杭州光粒科技有限公司——AR智能遊泳眼鏡】

保留傳統遊泳眼鏡的設計下,卻充滿了黑科技配置,通過可視化鏡片和實時運動資料的擷取,改變了水下世界, 賦予了遊泳全新的智能體驗。

【上海傲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HEMS-L腰部外骨骼機器人】

HEMS-L腰部助力外骨骼機器人包含腰部控制系、下肢控制系統和總控內建系統組成,不但對使用者的腿部與腰部實作智能化電助力,在整體設計上也兼具功能性、人體工程學設計以及科技感。 

為什麼中國沒有CES ? | 雲栖大會科技榜單

1851年,第一屆世界萬國工業博覽會在倫敦海德公園舉辦,中國商人徐榮村精選了12包自己經營的“榮記湖絲”,最終獨得金、銀大獎。

1929年,為“争促物産之改良,謀實業之發達”,第一屆西湖博覽會正式開幕,前後曆時137天,參觀人數總計達2000餘萬,展品合計14.76萬件。後人評價:西湖博覽會是中國會展史上一次規模較大、影響深遠的盛會,也給中國之後舉辦的博覽會予以借鑒。

中國從參展到辦展,接下來應該朝着更大的目标行進,打造一個能代表這個時代的展覽。近百年後,同樣是在杭州,雲栖大會上即将舉辦“智物·智造”峰會,似乎也在昭示已有12年曆史的雲栖大會引來新的轉折。

從2009年的地方網站峰會,2011年的阿裡雲開發者大會,到2015年正式更名為“雲栖大會”,并且永久落戶西湖區雲栖小鎮。2021年,雲栖大會D館首次亮相,作為第一次論壇和展館一體的雲栖大會,大量的消費電子展商成為雲栖大會的重頭戲。

在一幅半遮半掩的智能時代畫卷中,中國是否會創造出屬于這個時代的展覽?

為什麼不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