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家挖開7歲幼女的墓,見是索額圖的女兒,于是決定砸牆

1962年,北京師範大學籌備在德勝門外興建土木工程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五座古代墓葬。工程主事人員将這一情況上報給主管部門,主管部門随後派遣專家趕到進行現場勘查。其中,被命名為“1号”的墓葬,讓考古專家極為稱奇。因為這座墓規模不大,但是裝修方面卻極為精工細作。隻不過,稱奇的同時又讓人感到失落:因為這座墓裡面居然找不到什麼陪葬品。

專家挖開7歲幼女的墓,見是索額圖的女兒,于是決定砸牆

在考古隊準備收工的時候,一位專家無意中發現,墓的牆壁後,似乎存在着一定的空間。于是專家們将牆壁用專業工具打開,居然發現牆壁後别有洞天。牆壁後隐藏着大量的陪葬品——包括各種金銀珠寶。這些陪葬品,不論其作為奢侈品還是作為古玩,都可用價值連城來形容。并且,随着這些陪葬品一起被發現的,還有記載墓主人身份、生平的墓志銘。

專家挖開7歲幼女的墓,見是索額圖的女兒,于是決定砸牆

根據銘文記載,墓主是一個女孩子,生于清朝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去世于康熙十四年。這說明,墓主人去世的時候,年僅七歲。一個七歲的女娃兒,究竟是何方來曆,居然能擁有如此豐厚的陪葬品?墓主的墓志銘,也解答了世人的疑惑。墓主姓赫舍裡氏,是以這座墓後來被命名為“赫舍裡氏墓”。

專家挖開7歲幼女的墓,見是索額圖的女兒,于是決定砸牆

墓主人的家世可以用“極為顯赫”來形容。墓主的父親,是清朝著名的大臣索額圖,墓主的爺爺,則是著名的索尼。早在後金汗國時代,赫舍裡家族就為後金汗廷做出過很大的貢獻。順治帝臨終之前,考慮自己的繼承人年紀還小,于是為自己的繼承人——既後來的康熙皇帝确定了四位輔政大臣。其中為首的,就是索尼。

專家挖開7歲幼女的墓,見是索額圖的女兒,于是決定砸牆

在康熙時代的大清帝國,赫舍裡家族具備強大的政治能量:著名的權臣鳌拜,在專權時期,曾讓同是輔政大臣的遏必隆臣服于自己,并借故誅殺另一個輔政大臣蘇克薩哈,但唯獨不敢得罪索尼。而康熙帝鏟除鳌拜之前,還專門娶了索額圖的女兒,并将其冊封為皇後(既清朝曆史上著名的赫舍裡皇後),在取得赫舍裡家族的支援後,康熙對付鳌拜才胸有成竹。

專家挖開7歲幼女的墓,見是索額圖的女兒,于是決定砸牆

這些事件充分說明了赫舍裡家族曾有過的輝煌和顯赫。在古代,皇族和貴族的婚姻講究“政治聯姻”,索額圖曾考慮讓自己的這個女兒,将來嫁給皇帝做嫔妃,鞏固赫舍裡家的勢力,不曾想這個女兒在七歲的時候就夭折了。索額圖傷心之餘,隻能将其厚葬。索額圖後來因為在政治鬥争中失勢,導緻赫舍裡家族一度敗落,索額圖這個七歲幼女的陵墓也由此被世人淡忘,直到1962年,才被世人發現。